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样方和植物踏查法对天山南坡山前荒漠冲积扇平原锦鸡儿灌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锦鸡儿灌丛群落植物分属12科、19属,21种;其中豆科植物占9.52%、禾本科植物占14.29%、藜科植物占19.05%、菊科植物占14.29%、莎草科植物占0,杂类草植物占42.86%;锦鸡儿灌丛群落中的多刺锦鸡儿(Caragana spinosa)、浩罕彩花(Acantholimonkokandense)、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 Revealet)、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nica)和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呈集群分布,趋于随机分布,多刺锦鸡儿灌丛属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2.
四种锦鸡儿属植物光合指标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种间锦鸡儿光合特征及对荒漠绿洲过渡带适应能力,探讨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方法】用光合仪对4种锦鸡儿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并通过通径分析法分析环境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1)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刺叶锦鸡儿(Caragana acanthophylla Kom.)和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 Turcz.)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2)光饱和点(LSP)中间锦鸡儿最高,红花锦鸡儿LSP最低,分别为1 798.95和1 586.81μmol/(m~2·s),光补偿点(LCP)最高的是柠条锦鸡儿51.76μmol/(m~2·s),最低的是刺叶锦鸡儿36.76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刺叶锦鸡儿为0.08、柠条锦鸡儿为0.05,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刺叶锦鸡儿最大,柠条锦鸡儿最低分别为24.74、10.82μmol/(m~2·s),故光强对4种锦鸡儿综合影响顺序为:刺叶柠条中间红花.3)相对湿度是控制柠条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刺叶、中间、红花净光合速率主要由胞间CO_2浓度控制.【结论】柠条和刺叶锦鸡儿的P_n和T_r能力比红花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强,刺叶锦鸡儿适合在PAR高的地区种植,且以中间锦鸡儿对水分条件需求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伊犁心叶驼绒藜植物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研究,为新疆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良旱生环保植物资源和牧草资源.[方法]试验区内选择适宜地块,播种野生伊犁心叶驼绒藜种子,采用野外实测调查与室内统计分析研究相结合,对伊犁心叶驼绒藜植物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伊犁心叶驼绒藜寿命长(可达50 a以上),植株高大,株丛密集,分枝多,地下根系发达(多年生植株主根入土超过5 m),耐严冬酷暑,耐旱、耐寒、耐盐碱,土壤pH 8.0,总盐1.0;~2.0;,种子正常发芽,是新疆荒漠草原植被复壮和补播改良草地的优良品种.[结论]伊犁心叶驼绒藜仅分布在我国新疆北部.它生态幅度宽,是天然荒漠草原草地上宝贵的野生优良饲用植物资源之一,特别是在新疆荒漠草原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江孜沙棘(Hippophae gyantsensi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砂生槐(Sophora moorcro tiana)、唐古特莸(Caryopteris tangutica)4种青藏高原灌木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生物量和根系特征值的数量变化差异,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锦鸡儿根冠比增加最多(233.43%),而砂生槐则基本保持稳定,江孜沙棘和唐古特莸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微细根根长、表面积、根尖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唐古特莸根长增加最大,达112.11%,江孜沙棘次之,锦鸡儿和砂生槐分别增加了38.84%和24.55%;根表面积方面,干旱条件下的苗木比对照增加幅度的大小为:唐古特莸>江孜沙棘>砂生槐>锦鸡儿;根尖数增幅介于45.89%~57.29%之间.干旱胁迫后锦鸡儿微细根表面积、根尖数占全根比例下降,而其他3种灌木根系特征值占全根比例均呈上升趋势.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唐古特莸>锦鸡儿>江孜沙棘>砂生槐.  相似文献   

5.
植被与土壤资源的空间格局关系可以为植被恢复提供重要信息,对内蒙古乌海市周边地区的不同灌木与不同土壤养分(全氮、全磷、有机质)的空间聚集关系进行研究。在乌海市周边选取9个包含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或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的植被群,在尺度为5 m×5 m样方中建立坐标系,记录每株灌木坐标点,并从坐标原点在样方范围内沿4个方向隔100 cm采集1份土样,测定土样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将灌木坐标点和每种养分质量分数前20%的土样坐标点代入点格局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草原化荒漠区域,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r=250 cm),锦鸡儿Caragana sinica(r=230 cm)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r=150 cm)与全氮的关联尺度相对于沙蒿(r=100 cm或r=75 cm)较大;与全磷存在聚集关系的仅有草原化荒漠区域的锦鸡儿(r=50 cm);在荒漠草原毛刺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r=45 cm)与有机质存在聚集关系;而沙蒿在荒漠草原(r=190 cm)或草原化荒漠(r=200 cm)均能聚集有机质。将点格局模型运用到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关系分析中,得到的关联尺度一定程度可以反映灌木的根冠范围,揭示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中间锦鸡儿、尖叶胡枝子、华北驼绒藜和山竹岩黄芪为材料,比较了青宝Ⅱ号(FS)、采禾和纤维素酶(CE)3种添加剂对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尖叶胡枝子和山竹岩黄芪经青贮后,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并能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与对照相比,添加3种添加剂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有所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明显下降,并具有较浓的醇香气味。纤维素酶改善青贮品质的效果较好。但华北驼绒藜青贮发酵品质较差,使用添加剂后也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温度和不同浓度的IAA和GA_3处理对白毛锦鸡儿萌发的影响.【方法】以白毛锦鸡儿(Caragana licentiana)为材料,研究该种子对温度和激素IAA(吲哚乙酸)、GA_3(赤霉素)的响应.【结果】不同温度处理可以显著(P<0.05)影响萌发时间,在20℃/30℃日夜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可达78.33%,达到最佳萌发响应,而5℃/15℃温度下的发芽率仅有26.00%.GA_3溶液浸种不影响种子开始萌发时间,GA_3浸种后最大的发芽率是在浓度500mg/L、浸种24h时,发芽率为74.00%,且浸种处理整体表现为较高浓度的GA_3处理可以提高白毛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适宜浓度的IAA溶液浸种可以加快种子萌发进程,IAA最佳处理为300mg/L浸种24h,发芽率可达81.33%,与GA_3浸种相反的是,IAA浸种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相同浓度24h浸种效果优于48h.【结论】对比不同激素浸种后白毛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发现IAA溶液浸种促进萌发效果优于GA_3溶液浸种.  相似文献   

8.
探讨沙区适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适应性,为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以9种沙区适生灌木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控水梯度,测定供试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响应特征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9种灌木总光合速率(Pn)对太阳辐射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即受干旱胁迫时光响应曲线显著降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9种灌木Pn下降幅度为33.7%~69.2%,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m(μmol·m-2·s-1)柽柳(10.53)、沙木蓼(10.44)、沙柳(9.74)适应性较强;重度干旱胁迫时,Pn下降幅度为75.4%~87.9%,其中Pm(μmol·m-2·s-1)沙柳(4.35)、小叶锦鸡儿(4.11)、中间锦鸡儿(3.91)适应性较强。由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变化来看,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黄柳、沙柳通过提高对弱光的利用来适应干旱;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对弱光的利用较为稳定,表现出对干旱的长期适应性。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表现为柽柳、黄柳、小叶锦鸡儿受光抑制影响较大,沙木蓼、互叶醉鱼草、蒙古莸受光抑制影响较小。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造林时,沙柳、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为首选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等应避开严重干旱区域或季节,同时避免过强光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沙埋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本论文通过温室控制实验,对梭梭和驼绒藜出苗与沙埋的关系进行研究.实验进行了0cm、0.5cm、1cm、1.5cm和2cm共5个沙埋深度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结果表明,梭梭和驼绒藜0cm埋深与其它埋深的萌发率差异显著;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梭梭和驼绒藜种子出苗率逐渐降低,没有沙覆盖(0cm埋深)时,梭梭和驼绒藜种子的出苗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0%、90%,沙埋深度为2cm时,梭梭和驼绒藜幼苗不能出土;梭梭和驼绒藜种子在0cm沙埋深度下的出苗速率最大,分别为60%、69.8%.  相似文献   

10.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前山带退化荒漠草地上,用扁穗冰草、中间冰草、驼绒藜、木地肤、四翅滨藜等5种牧草进行临冬和早春两个时期播种;土壤处理方面进行全面松土、行内松土、不动土3种处理方式补播.最后确定适宜当地补播的牧草种类,补播时期,土壤处理和补播深度等.试验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和驼绒藜在临冬时期进行行内松土补播,而且补播深度控制在1~4cm时,扁穗冰草的出苗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2.24%,95.24%;驼绒藜为10.58%和90.00%.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使用除草剂防除作物田间杂草是夺取丰收的重要措施,但是,有一些除草剂在土壤中分解速度慢,残留期长,容易对后茬作物产生影响,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