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植株细胞壁化学组分变化规律.[方法]应用Van Soest法对普通栽培稻与东乡野生稻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等含量进行研究.[结果]NDF、ADF、ADL含量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55.63%~71.70%、31.98%~49.61%、2.68%~5.71%,其中以蜡熟期的东乡野生稻各含量最高,以抽穗期的协青早B各含量最低.在同一生育时期,不同种类水稻的NDF、ADF含量(除抽穗期的NDF)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东野的含量最高,秀水110其次,以协青早B含量最低.在同一种类水稻中,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NDF、ADF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以抽穗期的含量最低,乳熟期其次,至蜡熟期含量达到最高峰.[结论]籼亚种水稻的NDF、ADF等含量比普通野生稻和粳亚种水稻低,具有一定的秸秆饲料利用价值.籼型水稻若能尽早收割,秸秆配合青贮发酵与酶解等技术可以作为牲畜的有效日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植株细胞壁化学组分变化规律,应用Van Soest法对普通栽培稻与东乡野生稻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NDF、ADF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DF、ADF、ADL含量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55.63%~71.70%、31.98%~49.61%、2.68%~5.71%,其中以蜡熟期的东乡野生稻各含量为最高,以抽穗期的协青早B各含量为最低.在同一生育时期,不同种类水稻的NDF、ADF含量(除抽穗期的NDF)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东野的含量为最高,秀水110其次,以协青早B含量为最低.在同一种类水稻中,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NDF、ADF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以抽穗期的含量为最低,乳熟期其次,至蜡熟期含量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过氧化物酶也保持较高的活性;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对杂草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栽培稻南粳44和杂草稻 JS-Y1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浓度分别为0(清水对照)、4、6、8 g/L黄腐植酸(Fulvic Acid,FA)浸种栽培稻对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动态、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4株/m2杂草稻密度下,随着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上升,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降低趋势,其中4~6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数较同密度下降13.84%~35.71%,杂草稻萌发后22 d下降幅度最为显著,拔节期杂草稻叶绿素显著下降7.90%-8.88%。而且在4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抽穗期和灌浆期杂草稻株高显著下降6.37%~9.10%;拔节期和抽穗期杂草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显著下降10.19%~16.05%、12.57%~23.33%和10.28%~19.76%;成熟期杂草稻千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分别显著下降3.19%、21.21%和27.27%。[结论]4株/m2杂草稻密度下,4 g/L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可通过调节栽培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改变栽培稻-杂草稻相互间的生态关系,进而影响杂草稻分蘖动态、光合性能和单株产量等生理生态特性,缓解杂草稻对栽培稻的竞争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定糖法;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这些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对于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能通过提高或维持细胞质的溶质浓度,来达到增强植株抗性的目的;在冬季,东乡野生稻叶片中POD活性水平高,有效地清除叶片细胞中由低温激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而其CAT活性低温条件下明显降低,这可能与POD与CAT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有关;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贮玉米不同部位间干物质比例对全株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9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对组配的36个杂交组合的不同部位的NDF含量和干物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贮玉米不同部位的NDF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部位干物质比例对NDF含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秸秆干物质比例、秸秆部位的茎和叶片干物质比例、果穗部位的苞叶和穗轴干物质比例均与全株的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果穗干物质比例和籽粒干物质比例与全株的NDF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降低秸秆的NDF含量和提高籽粒产量是青贮玉米NDF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水稻主栽及后备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主栽及后备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7个后备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试验以及对部分主栽品种的调查,鉴定了不同水稻类型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盐粳9号、80优226、天协1号、A01籼、绿粳糯6号表现为中抗,A03籼、扬粳636表现为感病,其余10个品种都表现为中感;对安徽省内主栽水稻品种进行稻曲病普查,结果显示水稻两优系列品种多数较为感病,新两优香4表现一定的抗病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安徽省水稻抗病性栽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行为,记录每天的产卵数量,成虫每天的产卵数有1个高峰期.观察稻纵卷叶螟幼虫、蛹的行为,包括争斗、蜕皮、做茧等行为.不同水稻生育时期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分蘖期水稻饲养幼虫最合适,以水稻幼苗、抽穗期水稻饲养均无法很好地完成世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供体)和栽培稻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受体)构建的BC1F6渐渗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分布在12对染色体上的25对SSR引物对群体中的239个株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25个微卫星位点都有东乡野生稻DNA片段不同程度的渗入,群体均大部分保留亲本协青早B或东乡野生稻的DNA序列。渐渗系基因组中平均受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78.13%,最高达94.98%(引物为RM131),最低为60.25%(引物为RM171)。平均供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13.37%,最高达32.64%(引物为RM171),最低为2.93%(RM1095)。群体中还存在一些杂合位点,平均杂合率为5.62%,最高达10.04%(引物为RM401)。此外,BC1F6渐渗群体中发现有双亲条带的丢失和一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条带出现,其中平均亲本条带丢失率为2.88%,最高达13.39%(引物为RM311),最低为0(引物为RM401),平均新带率为1%。高世代渐渗群体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e)和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76和0.457。[结论]通过远缘杂交,渐渗系发生了广泛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扩大了遗传变异基础,为水稻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30%烯唑·咪鲜胺悬浮剂防治稻曲病最佳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30%烯唑.咪鲜胺悬浮剂防治稻曲病的最佳适期。[方法]分别于水稻剑叶露尖期、剑叶耳始见时、上两叶耳距2~3cm时、孕穗期、破口期、抽穗期、齐穗-扬花期按750 g/hm2喷施30%烯唑.咪鲜胺悬浮剂,统计防治效果,筛选稻曲病的防治适期。[结果]30%烯唑.咪鲜胺悬浮剂在水稻不同生长期喷施,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以剑叶露尖期施药防治效果最低,不到20.00%;以剑叶耳始见时施药防治效果最高,达77.06%;上两叶耳距2~3 cm时、孕穗期、破口期、抽穗期、齐穗-扬花期的防治效果依次降低。[结论]剑叶耳始见时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confirm difference of nitrogen uptake and used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for grain output (NUEg) types of indica rice.[Method] 88 and 122 conventional indica rice cultivars were solution-cultured in 2001 and 2002, respectively. Dry matter weight (including root system, culm and sheath, leaves, panicle), nitrogen content of different organs,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ere measured. The tested rice cultivars were classified into 6 types (i.e. A, B, C, D, E and F, A was the lowest, and F was the highest) based on their NUEg level by the MinSSw method.[Result](1)Difference of NUEg of the cultivar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very large; (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N content at heading stage was observed among different NUEg types of indica rice. In the cultivars with higher NUEg, however, N content in leaf, stem-sheath and entire rice plant were lower at mature stage. (3)Cultivars with higher NUEg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lower N uptake before heading and at mature stage; (4) Cultivars with higher NUEg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higher N use efficiency i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harvest index. [Conclusion] The cultivars with higher NUEg showed lower N uptake and N content, whil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as high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种植密度下春大豆的茎杆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种植密度从30.0万株/hm2增加到60.0万株/hm2时,茎杆产量增加26.57%,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性灰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71.28%、3.19%、3.26%、7.54%、9.21%、1.91%和3.43%,粗蛋白质单位面积产量降低63.6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性灰分产量分别增加22.53%、22.44%、24.15%、22.24%、17.03%和14.89%。[结论]综合考虑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籽粒产量、饲用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最能利用其优势的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戊聚糖酶处理混合糠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戊聚糖酶制剂处理混合糠15kg,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酶处理效果,并用2头回直肠吻合术生长猪和8只56日龄长沙黄肉仔鸡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糠经酶制剂处理后,戊聚糖降解率平均达50%左右,且NDF下降了1.19%,ADF和ADL分别提高了2.77%和0.60%。生长猪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混合糠后,其DMD、NDFD、ADFD分别提高了4.36%、2.14%、13.33%(P<0.01)和6.09%(P<0.05)。肉鸡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混合糠后,其DMD、NDFD、ADFD和ADLD分别提高了1.16%、3.17%、21.14%(P<0.01)和7.29%(P<0.05);但可消化能(猪)和表现代谢能(鸡)却分别下降了0.42MJ/kg和0.84MJ/k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早籼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早籼产量的主导因素,为早籼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南方稻区早籼区域试验13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水稻产量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早籼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r =0.516 7)>结实率(r=0.485 1)>穗长(r=0.474 1)>千粒重(r=0.427 2)>实粒数(r =0.402 1)>株高(r=0.382 4)>总粒数(r=0.359 4)>有效穗数(r=0.311 0).[结论]在进行早籼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要抓住结实率这个指标,在保证穗长和千粒重前提下,提高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5.
选取平菇六月灰(PoL)、大毛木耳(AhI)、茶树菇(Aa)共3种食用真菌接种于稻秸混合基质,进行20 d发酵培养,长满菌丝后收集稻秸菌糠(菌菇菌糠一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采集山羊瘤胃食糜液,开展为期72 h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探究不同食用真菌发酵处理对稻秸营养成分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L和AhI组粗蛋白质(C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a组的,AhI和Aa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显著低于PoL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液pH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由此得出,PoL稻秸处理组的CP质量分数较高,相比发酵前栽培料NDF和ADF降解程度较低,但体外发酵特性均优于另外2种真菌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可采用PoL发酵稻秸提高其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含纤维素丰富的秸秆处理作为饲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秸秆焚烧压力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试验选择20头夏洛莱肉牛随机分成4组,测定肉牛对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及体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肉牛的采食及排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差异显著。微储鲜秸秆配合花生糠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最高,分别为63.13%和45.35%,且肉牛的累计体重增加最大,7个月增加的体重平均为228kg。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混合比例及时间对番茄渣与玉米秸混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混合比例(即番茄渣;玉米秸分别为45:55,60:40,70:30,85:15,其水分含量为40%,50%,60%,70%)及时间(0,30,45,60d)对番茄渣与玉米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合比例和不同的发酵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感官评定中发酵30d和45d的明显优于60d;混合比例60;40和70:30的优于45:55和85:15。pH值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氨态氮(NH3-N)含量是发酵0d〈45d〈30d〈60d;混合比例45:55和70:30的优于60:40和85:15。粗蛋白质(CP)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高。到发酵60d时CP含量开始下降,同时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也逐渐下降。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CP含量逐渐增高,NDF含量依次下降,混合比例60:40和70:30的优于45:55和85:15。总之,混合比例为60:40和70:30以及发酵时间45d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