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省樟子松衰弱枯死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止森林衰退的核心问题就是调节水分、改善地力、营造混交林、恢复树势。经调查分析,樟子松衰弱枯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纬度、气候、水分、养分、地力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大量樟子松纯林应定期进行土壤、树体营养诊断,以补充匮缺养分.对低纬度区庄河、瓦房店引种应慎重。对其他地区樟子松应适时加大抚育管理力度,使林分达到合理密度,调整水分、养分的亏缺.评价树木引种成败须经一个轮伐期或更长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樟子松在敖汉旗沙地的适生能力,进行了樟子松沙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4年生的樟子松林,表现基本稳定,生长较快,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22-0.38m,胸径生长量达0.34-0.59cm,比油松和小叶杨的生长量大。调查研究发现,影响樟子松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降水量较低,在干旱年分林分出现水分亏缺;部分地区的土壤下层有白土间层,水分和养分的含量低;有些林分密度偏大,林分出现枯死现象。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万亩种子园樟子松母树生长衰退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樟子松母树进行各因素调查分析,樟子松衰弱枯死是由养分不足、生理干旱、采集方式、病虫害侵入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并对生产经营者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22.81%和41.08%;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25.70%-41.68%和28.45%-51.55%。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桉树人工速丰林应达到气候生产力的80.00%以上;落叶松在≥14指数、樟子松在≥12指数立地上的生产力应分别达气候生产力的70%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西地区樟子松、红松、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的广泛调查,对3 个树种的具体表现做了综合评价。认为樟子松可大量发展,油松应适度发展,红松应慎重发展。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樟子松栽植面积的扩大,樟子松病害种类、发生面积也有所增加。为了掌握樟子松病害种类、分布、危害等情况,奠定深入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我们从1978—1984年对樟子松病害做了调查。调查地区有大兴安岭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龄樟子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老后其质量和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凋落前的平均养分含量没有表现出随樟子松年龄增加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凋落叶片中的N、P、K、Mg含量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Ca的趋势与之相反;11年生和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N、P、K的再吸收效率相似,都显著高于29年生和45年生樟子松(P<0.05),而樟子松叶片对Mg的再吸收效率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Ca随叶片的衰老而不断累积,再吸收效率表现为负值,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Ca再吸收效率最大,11年生和45年生最低。樟子松叶片的N、P、K、Mg养分再吸收效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明,随年龄增加樟子松对贫瘠养分生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反映了樟子松养分保存方面的衰退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建华 《防护林科技》2019,(5):19-20,58
针对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引种固沙林出现大面积衰退,甚至死亡现象,在该地区樟子松林中选择不同密度的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的衰退与林分密度呈正相关;林木的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林木的枯死株数、枯梢病感病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来看,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初植密度应控制在1700株hm^-2以下,并应根据生长情况对林木进行疏伐作业,在近熟龄之前将林分密度降至700株hm^-2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樟子松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在科尔沁沙地南部章古台地区,对不同林龄(9a,19a,27a,38a,47a)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的养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0~80 cm土层中养分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27年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最高,38...  相似文献   

10.
高寒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要点杨凤霞(塞罕坝机械林场围场县068466)关键词樟子松;育苗技术;高寒地区樟子松是优良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之一,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深受人们欢迎。但是在海拔1500m以上,年积雪180~200d,大风日数60~80d,极...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为桑科桑属植物。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桑叶的主产地之一。桑树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桑树在我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桑树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k,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 alba)、鸡桑(M. australis)、华桑(M. cathayana)、蒙桑(M. mongolic)、山桑(M. diabolica )等10多个种和变种。桑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食品科技界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日本已有部分桑叶保健品面市,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叶制品将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2~2004年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基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大连地区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了立枯病的流行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主要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西速丰桉的主要病害8种,害虫11种,发生面积大,病、虫单独或混合发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种植人工纯林、存在明显的病虫种群优势。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阿伦河上中游典型地段之甘南县山湾村按生态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村级规模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人工建造植被67.3hm2,封育天然灌丛60hm2;建造防洪大堤7000延长米,丁坝一座2200延长米,疏通淤积河道5000延长米,并对其将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对嫩江中上游流域各支流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调查分析了1998年广德县板栗枝干病害突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板栗干腐病和板栗溃疡病等病原菌的小种上升为优势种,导致板栗持久抗病性丧失,以及1998年春季出现春寒、寡日照多湿天气和营林措施不当等。提出了板栗枝干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