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高光谱的复垦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朴杰  王世东  张合兵  王新闯 《土壤》2018,50(3):558-565
为了快速准确估算矿区复垦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永城矿区复垦农田为例,在土样有机质含量测定和高光谱数据测量的基础上,对土壤高光谱数据进行多种预处理并与有机质实测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系数进行P=0.01水平显著检验,确定敏感波段,建立一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等多种有机质含量与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经过数学变换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显著提高,复垦区土壤光谱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和一元微分处理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模预测效果最好。当前较少有研究对矿区复垦农田土壤有机质进行高光谱估测,本研究成果可为有效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有效地测定复垦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预测土壤侵蚀模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课题。国内外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大多都是经验公式。由于统计经验公式受到自身适宜范围的限制,预测精度不高。2004年日本学者水谷武司利用库区泥沙淤积资料,求得土壤侵蚀预测方程。并对其预测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预测精度较高。此方法以水土保持骨干工程或水库的年泥沙淤积量、数学地图为基础资料,以降雨强度、坡面坡度等地形变量以及抵抗侵蚀力的地质、地被条件等为变量,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导出山地流域土壤侵蚀预测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模数90%取决于上述因子。  相似文献   

3.
以磷定氮条件下施氮处理间的无效性与抛物线函数的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磷定氮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抛物线回归方法确定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该方法是国内外定量施肥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其试验统计结果确定的施肥量与用抛物线回归方程求解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严重背离。为了探明二者背离的原因,自2004年以来,在玉米和谷子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以磷定氮试验方法试验设计中未考虑施肥比例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导致施肥处理间产量统计检验不显著,形成抛物线回归分析方法的误用,致使确定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失去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进行了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降雨量、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及冠层截留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试验从4月份作物种植后开始测定,7月底作物收获结束。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拦蓄径流量,还是泥沙侵蚀量,苎麻处理都优于花生处理;与花生处理相比,苎麻处理的冠层截留量提高了22.9%~908.3%(p<0.01),土壤入渗率增加了16.2%~157.7%;红壤坡耕地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呈显著对数或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提取过程中,遥感分类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别的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提取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空间分辨率为2.5 m的卫星影像数据,针对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信息提取,用不同大小的聚类处理参数对各类型的措施面积精度进行了检验,在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特征与图像特征基础上,确立了采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遥感分类时,宜选用最小图斑为6×6个像元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花生“3414”肥料试验施肥模型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7年在辽宁省进行的34个花生试验数据为依据,比较向后回归法建立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与强迫法建立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的优劣,探讨对关键处理设置重复在建立数学模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强迫法进行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的成功率只有12%,而用向后回归法拟合的成功率有55%,2007年对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6、处理8设置重复后,三元二次方程模型和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方程的拟合的成功率分别占当年试验总数的84%、16%。2006年不设置重复,有20%不能够拟合。因此,"3414"肥料试验关键处理设置重复,并采用向后回归法,对"3414"肥料试验得到合理施肥模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全 《农业工程学报》1998,14(4):103-107
农情预报历来是农业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尚无一套完整的利用卫星数据对大宗农作物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的业务化运行系统。该文研究的一元回归分析系统是在FoxPro2.5b平台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现有3级共13个模块和8个核心数据库。系统投入运行后,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可用于冬小麦面积估算和产量预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DBMS开发实用型软件,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处理或运算大量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遥感数据再处理以及合理划分试验同步区是提高作物面积(产量)与绿度值回归模型信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际水土保持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6—2015年水土保持文献数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引文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国际水土保持研究的文献增量趋势、学科交叉和分布、作者和国家或地区的合作网络,以及水土保持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热点关键词时间演进等内容。研究认为:国际水土保持研究文献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学科领域跨度较大,交叉融合较多;作者合作网络具有丰满的树状生长图结构,表现出较好的合作生态链;国家或地区合作网络紧密,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联结作用;筛选的知识基础文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奠基性基础知识;突发性关键词的热点趋势变化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及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玉杰  屈创 《中国水土保持》2019,(4):57-61,I0001
无人机遥感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平台,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管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一种可以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在分析无人机遥感系统特点和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无人机数据获取、处理及指标提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及水土流失危害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一直滞后于水土保持实践,基础数据积累不足,共享性差,学科难以有突破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观测资料不规范,试验方案不稳定,试验精度不高,观测项目共性较差。就其水蚀的观测方法,均采用野外径流小区法。由于径流泥沙混合物采样技术存在某种问题,导致低估土壤流失量。澳大利亚土壤保持专家C.A.A.Ciesiolka等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摸清了搅拌和取样时间是导致产生误差的来源。基于泥沙沉降分布理论,提供了土壤沉降速度参数及搅拌完成后和收集子样品间的短暂时间间隔。指出容器的形状和土壤浸泡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是不连续的或没有一致性。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比单独采用样品数据对土壤流失估算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1.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黄河流域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近年来,在对黄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督查过程中,发现有的施工、监理单位在施工和监理日志等方面存在记录内容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工程完成量及工程质量不明确,重大事件没有完全反映、缺乏整改后的情况说明,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培训等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提高认识、高度负责、及时记录、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加强培训等加强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析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是方案编制的重点和难点,不同编制单位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结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审查中出现的情况,指出该章节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并以实际案例阐述了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对主体工程后续设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径流小区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要保证小区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择正确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是关键.在半干旱地区,降雨场次的划分是区分次降雨径流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在阴雨连绵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合理划分降雨径流的场次,以客观记录"次降雨径流"过程.本研究尝试用置换法处理水样,只需购置比重瓶即可进行测定,设备简单,快捷高效,既保证了数据质量,也能有效降低处理水样的经济成本.因而,建议在水土流失强度比较大的地区用置换法处理水样.同时,涉及径流小区的相关资料,也不能简单或盲目地直接引用,必须经过相应的修订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选取县南沟流域2000—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水土保持技术、农业产业、农业资源三者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技术与农业产业、资源三者之间相互构成双向因果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初期波动幅度比较明显,并产生负向效应,但随着滞...  相似文献   

15.
临汾市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档案收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档案资料,既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工程竣工后管理、维护的直接依据,又是开展水土保持学术研究、持续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宝贵资料,更是全面鉴定工程质量、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结合临汾市实际,论述了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档案收集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措施,对项目档案收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档案收集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准东煤田土壤铅含量高光谱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疆准东露天煤矿为研究靶区,对矿区周围不同程度铅污染土壤进行采集与光谱测定,分析不同铅含量土壤高光谱反射率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土壤铅含量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土壤铅含量与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部分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二阶微分处理之后的光谱数据建模精度高于其他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模型估算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模型精度,其最优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校正和验证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71和0.69,其校正和验证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分别为4.42 mg kg~(-1)和2.69 mg kg~(-1),以及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2.36,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土壤铅含量,从而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监测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数据,系统地分析漳州市土壤水力侵蚀现状和时空变化规律,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面对新世纪初水土保持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为综合防治土壤水力侵蚀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红壤坡地柑橘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试验观测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横坡间作+等高草带、横坡间作、顺坡间作和清耕对照4种处理对柑橘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4个不同处理的柑橘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7月;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变化一致,采取横坡间作+等高草带和横坡间作两种水保措施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横坡间作+等高草带和横坡间作处理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较柑橘清耕和顺坡间作处理Q10值略有增加。[结论]红壤柑橘林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呼吸速率增强,且其对温度的响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20—2021年长江流域(片)部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包括后续设计跟进不及时、弃渣堆置不规范、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水土保持监理不履职等。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依然淡薄,对弃土(渣)场和临时防护措施与临时用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应从重点问题入手制定针对性的监管工作方案,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创新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就是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蓄水保土效益进行监测。监测手段的先进性、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监测的结果。为此而提出水土保持监测原则 ,要求其合理布局观测站点、连续监测、跟踪监测。观测内容及方法宜细不宜粗。分析方法宜采用统计数学分析 ,建立多元函数回归方程 ,进行复相关分析 ;对于某些偶然现象 ,不宜不加分析地取舍 ,应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延长观测系列 ,再做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