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具有典型病斑的福鼎芋叶片上分离得到芋疫病病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Racib),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其产毒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使用的培养基中最适合疫霉菌生长的是V8果蔬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pH值为6.0,光照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20d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蒜紫斑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具有典型病斑的发病大蒜叶片上分离得到大蒜紫斑病菌,对该病菌的产毒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病毒条件为: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7,培养时间为6 h,培养方式为连续24 h黑暗+振荡培养。同时试验选择山东章丘大葱种子,以种子发芽抑制法对粗毒素进行生物检测,表明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辣椒褐斑病(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 病原菌离体培养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液pH值等条件下的辣椒褐斑病菌离体培养所产生的毒素素性有显著差异.从毒素毒性考虑,辣椒褐斑病菌离体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是:Fries培养液、培养温度25 ℃、培养液pH值7、培养时间25 d.  相似文献   

4.
灰霉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产生的毒素是重要致病因子.为了解灰霉病菌的产毒条件,用番茄胚根生长抑制率法,研究了番茄灰霉病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pH值、培养温度、光照、培养方式等条件下获得粗毒素的活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菌的最佳产毒条件为PD液体培养基、pH值5~6、温度20~25℃、黑暗条件下连续静置培养20d.该毒素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经高温高压处理20 min后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雪腐格氏霉产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
福鼎芋斜纹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福鼎芋斜纹夜蛾的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福鼎芋种植户防治斜纹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于液体培养基。适宜茵株生长的条件是20℃,pH6~7,黑暗和静止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10℃,pH7~8,光暗交替和静止培养;培养滤液和从固体培养物中浸提的粗毒素对小麦种子均有毒性,浸提的粗毒素的毒性远高于培养滤液。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生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677(P<0.01)。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采用P1ichs培养液在振荡培养的方式下,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产毒量最高。大量快速提出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的最佳方法为硫酸铵沉淀法,聚乙二醇法不适宜提取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  相似文献   

9.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达显著,但不同培养基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不显著。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室温25℃,连续振荡,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  相似文献   

10.
黄瓜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黄瓜褐斑病菌产毒条件,结果表明:C.cassiicola液体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振荡)培养20 d。不同培养液对C.cassiicola产毒能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引起槟榔芋疫病的芋疫霉菌开展生物学特性、致病力研究及田间防治药剂筛选,为综合防治槟榔芋疫病提供参考.[方法]以荔浦芋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疫病荔浦芋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性状测定,并根据菌株菌丝的形态、孢子囊形态特征及大小、回接发病症状等将病原菌鉴定到种;分别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田间植株喷雾接种法,测定菌株的致病力,并鉴定供试荔浦芋的抗病性.将7种杀菌剂配制成500倍稀释液的较高浓度,设清水对照,于芋疫病严重时期施药,药后定期观测田间防治效果.试验期间到荔浦芋产区调查种植户防治芋疫病的用药情况.[结果]从患疫病荔浦芋植株中分离得到病原菌,病原菌菌丝宽3~8 μm,孢子囊多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大小33~108 m×28~56 μm,长宽比1.1~3.0,鉴定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芋疫霉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25℃下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33 cm/d;用两种方式接种的荔浦芋叶片发病率均高达100%,且病斑扩散快,据此判断菌株具有强致病力,供试荔浦芋鉴定为感病品系.7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有限,其中以50%烯酰吗啉和58%甲霜·锰锌的防效相对较好,平均防效分别为58.8%和52.4%.调查发现,种植户较多使用甲霜灵+烯酰吗啉防治芋疫病,其中以甲霜灵+烯酰吗啉+丁子香酚的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广西荔浦县荔浦芋疫霉菌有强致病力,荔浦芋为感病品系.50%烯酰吗啉和58%甲霜·锰锌可作为防治荔浦芋疫病的药剂使用,建议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并合理进行杀菌剂的轮换和混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株5-4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振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番茄种子发芽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黑麦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7.0,培养温度20-22 C,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1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荔浦芋疫病病原及制备原生质体,为荔浦芋病原检测、致病机理研究及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自广西荔浦县芋头种植区的芋疫病标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同时对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原生质体制备。【结果】通过对分离的芋疫病病原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将引起荔浦芋疫病的病原初步鉴定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NA序列与GenBank已发表的P. colocasiae不同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进一步确定所测菌株为芋疫霉菌。制备获得的芋疫霉菌原生质体呈透明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结论】引起荔浦芋疫病的病原为芋疫霉菌,制备的芋疫霉菌原生质体可用于芋疫霉病致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品种芋艿中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品种芋艿中4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芋艿中均含有丰富的Fe、Zn、Cu和Mn 4种矿质元素,且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FeZnCuMn;其中Fe含量最高,为13.969 3~17.340 8mg·kg-1;Zn含量次之,为4.966 5~5.631 9 mg·kg-1。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 2~0.999 9,加标回收率为98.666 7%~101.646 7%,标准偏差(RSD)小于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大蒜叶枯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田间发病的大蒜叶片上分离、鉴定得到大蒜叶枯病菌菌株,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研究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菌菌株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4℃、培养基pH值6.0~7.0、连续黑暗振荡培养,在以上条件下培养20 d时大蒜叶枯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芋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显色法、火焰光度计法对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两个品种各器官中的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芋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在幼苗期,氮磷钾的分配主要集中在芋的叶片和叶柄中,氮以叶片中居多,钾以叶柄中居多;从发棵期开始,氮磷钾主要分配在芋的球茎中。  相似文献   

17.
以崇明香酥芋为材料,研究消毒方式、茎尖直径、外植体接种时期、琼脂浓度、无机盐含量和活性炭浓度对芋茎尖分化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饱和漂白粉溶液处理25min显著降低茎尖褐变率,而提高茎尖的分化率;芋茎尖直径0.3—0,5mm的分化率为51.7%;芋茎尖诱导的最佳时间为3~4月,茎尖分化率达64.4%;5.0g·L^-1的琼脂浓度茎尖的分化和试管苗的增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无机盐浓度显著影响茎尖褐变率,以1/2MS的茎尖分化率为最高;5.0g ·L^-1。的活性炭显著降低茎尖的褐变率,缩短转绿的时间并提高茎尖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芋试管苗耐冷性的影响,以红香芋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ALA处理下芋试管苗耐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16 h)低温胁迫下,添加2~20 mg/L外源ALA可减轻芋试管苗冷害程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的上升,同时增强细胞渗透调节能力。以上结果说明,适宜浓度的ALA处理可缓解低温胁迫对芋试管苗的伤害,提高其耐冷性;ALA处理浓度以10 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othora capsici)进行了毒素提取,并用该毒素处理南瓜幼苗,然后观察南瓜叶片超微结构变化。Phytophothora capsici毒素处理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质壁分离严重,质膜断裂;叶绿体膨胀严重,膜消失,基粒片层紊乱;线粒体膜、脊被破坏;核膜不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