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选用经五种防腐药剂处理过的淡竹进行室内抗腐性试验,同时选用毛竹做室内天然耐腐性试验。结果表明:用热冷槽法,浓度为5%的“BB”和3%的“BBF”防腐效果较好,采用浸渍法,浓度为5%的“BP”、“CCB”“FCAP”均具有防腐效力,浸渍时间19天为宜。毛竹的天然耐腐性较差,与木材相比毛竹在较低的重量损失率(20%)下就丧失使用价值。而木材在同等重量损失率范围内则属于稍耐腐或耐腐等级。 相似文献
3.
5.
6.
利用羽毛蛋白制备螯合蛋白铵铜硼盐防腐剂,对竹材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剂的FTIR分析表明,蛋白质与铜盐、硼盐形成了氨基酸金属盐、氨基酸盐,从而可以提高铜、硼在竹材内的固着性能。耐腐试验结果表明,防腐剂赋予防腐试件较好的耐腐性能,并且通过正交试验较佳防腐效果的防腐剂配制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王雅梅;刘君良;王喜明 《木材科学与技术》2004,18(2):28-29
本文扼要介绍了竹材防腐的研究现状,包括竹材解剖性质与可处理性,竹材防腐处理方法和所使用药剂的研究。展望其发展趋势,为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竹材防腐剂以及适当的防腐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竹青,竹黄室内耐腐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竹材的竹青、竹黄室内耐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竹青、竹黄的耐腐性因竹材品种、竹龄及腐配菌菌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竹青的耐腐性高于竹黄,对白腐菌耐腐性高于对褐腐菌耐腐性;不同竹材的竹黄对两种腐配菌的耐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11.
LIU Zhi CAO Jinzhen.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P. R. China.Department of Wood Science Engineering Hebei Agriculture UniversityBaoding P. R. China 《中国林业科技(英文版)》2006,5(1):14-20
INTRODUCTIONWood-based composites are widely used as wood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improve the decay resistance of wood-basedcomposites with preservatives or protect them in othermethods to meet the durability requirements. Therefore,many investigations are conducted in this field. This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and presentinvestigations on the methods of preservative treatmentand the decay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treated wood-based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和重组竹为研究对象,用绵腐卧孔菌(PV)、密粘褶菌(GT)两种褐腐菌和彩绒革盖菌(CV)、变色栓菌(TV)两种白腐菌进行腐朽试验,比较分析了毛竹和重组竹腐朽前后表面视觉性质及其质量损失差异。结果发现:毛竹和重组竹颜色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明度(L~*)降低,色度值(C)、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显著增大,其中绵腐卧孔菌对毛竹及重组竹的色差影响最大。重组竹(耐绵腐卧孔菌)能达到Ⅰ级强耐腐水平;毛竹(耐绵腐卧孔菌)和重组竹(耐密粘褶菌和彩绒革盖菌)达到了Ⅱ级耐腐水平;毛竹(耐密粘褶菌、彩绒革盖菌和变色栓菌)和重组竹(耐彩绒革盖菌)为Ⅲ级稍耐腐水平。整体来看,重组竹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耐腐效果好于毛竹。绵腐卧孔菌虽然对毛竹和重组竹的降解能力最弱,但对其颜色变化的影响却最大。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彩绒革盖菌通过毛竹导管壁上的纹孔进入薄壁细胞、伴胞等,同时通过分泌木质素酶导致其细胞壁降解。 相似文献
13.
TWP防腐剂以满细胞法处理的橡胶木,经露天气干2至9个月,用试剂显色法测定药剂透入深度。对4~6cm厚的板材药剂全部渗透,外层15mm硼酸当量(BAE)占木材绝干重0.20%以上。经耐腐性试验测定,用TWP处理的橡胶木属耐腐级,但野外耐腐性较差。此外,还探讨了板材不同深度的耐腐效力 相似文献
14.
Shri K.Shyamasundar Jagadish Vengala 《世界竹藤通讯》2006,4(2):5-10
竹房屋系统的建造与实用建筑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1)原竹的利用和构架橡子作为主要的承载元素。(2)劈蔑竹和竹片胶合作为剪切壁,它能起到透风的作用,并能为其结构提供整体的稳定性;(3)根据危害和公共条件的程度作适当的竹子防腐处理;(4)在屋顶结构上,用于承载的接合点与软钢螺丝相结用于竹子的三角架;(5)竹席皱纹片用于顶部的包层。根据房屋的设计、内部的修饰和当地的条件,建造房屋时可采用低成本,在印度,每张板的价格为300~500卢比/m^2。为了改进技术,印度胶合板工业研究与培训所近几年修建了几个样板建筑。活动房的具体建筑、创新理念以及观点在本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利用漆酶催化氧化碘化物产生碘自由基的特性,将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固着于竹材上,提高竹材的防腐性能和抑菌成分的固着性,为木竹材保护和改性提供一种环保、高效的新方法。方法: 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促进剂,采用不同酶活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通过14天流失试验和室内耐腐性试验测试流失前后竹材的防腐性能,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防腐竹材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 单独碘化钾处理竹材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但质量损失率均在10%以上。采用不同酶活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可进一步提高竹材防腐性能,酶活0.60 U·mL-1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防腐效果最佳。经白腐菌腐朽3个月后,漆酶催化碘化竹材质量损失率为7.92%,流失试验后防腐竹材质量损失率增至9.85%,仍属于Ⅰ级耐腐。与白腐菌相比,褐腐菌对竹材的降解更严重,未处理竹材质量损失率高达24.95%,酶活0.60 U·mL-1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质量损失率为9.44%,流失试验后防腐竹材质量损失率变化幅度小,增加0.91%,而单独碘化钾处理竹材质量损失率从流失前的14.30%增至15.34%,漆酶催化碘化竹材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和抗流失性能。从SEM可见,未处理竹材腐朽试验后细胞壁出现明显穿孔现象,特别是褐腐菌,部分穿孔连成一片,细胞完整性已严重破坏,而酶活0.60 U·mL-1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菌丝较少,细胞壁结构较完整。XPS分析表明,处理竹材经14天流失试验和3个月耐腐性测试,白腐菌和褐腐菌对其氧化降解程度均不高,漆酶催化碘化竹材不仅能抑制竹材细胞壁遭受白腐菌和褐腐菌降解,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流失性。结论: 漆酶催化碘化竹材可提高碘在竹材中的固着性,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具有较好的抵抗力,漆酶催化碘化竹材的耐腐性能高于单独碘化钾处理,是一种抗流失性强、高效且环保的新型竹材防腐技术。 相似文献
18.
毛竹竹材由于富含淀粉和糖,在适宜的条件下极易受到以此为食的各种霉菌的侵害,给竹材加工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进行竹材的防霉保护。传统的化学药剂浸渍竹材,虽然防霉效果优异,但因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或重金属成分,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利用生物酶进行竹材的防霉处理,不但简便高效,而且绿色无毒。在研究过程中采用7种不同酶量的淀粉酶溶液来处理竹材样品,同时对比了最适加酶量下3种不同处理时间和3种不同处理温度对竹材样品防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酶处理液中酶量的增加,竹材样品的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明显;淀粉酶处理液的处理时间对降低竹材淀粉和还原糖含量起到关键作用,适当延长竹材的酶处理时间有益于降低竹材的淀粉和还原糖含量;适合的淀粉酶处理温度能提高淀粉酶水解效率,降低竹材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竹材的防霉试验中,经淀粉酶溶液处理过的竹材,对3种霉菌(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均有很好的抗霉效果;随着淀粉酶处理液酶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竹材的防霉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表明,最佳淀粉酶处理工艺为:酶量120 U/mL,酶处理时间36 h,酶处理温度95℃。研究结果可为竹材的防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