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曹健 《花木盆景》2007,(10):32-35
今刊登日本盆景大师木村正彦先生从自己众多的创·改作的作品中挑选出了最具代表性、大气的几件作品与广大读者共同来探究木村先生的构思、技艺。作为盆景制作专业人士也必须揣摩浓缩于这些作品中创作理念。无论原材料质地如何,其技法的精髓如果能细心体会到,那么在你自己的盆景作坊里不也一样能创·改作出美的作品吗?  相似文献   

2.
许德恭 《花木盆景》2004,(10):14-15
在第三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武汉)期间,与会代表在座谈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盆景作品的原创作和改作或收藏在权属方面应该如何界定?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盆景界深入探讨的问题。从艺术的角度而言,盆景艺术无疑是富有创造精神和个性特点的,其创作必然应该享有相应的权益。但是盆景艺术不同于美术、音乐和学等艺术,它是具有生命力和可塑性的,一个盆景作品完全有可能经过一次、二次甚至多次改作而成为另一件不同于原作的作品,这种情形下,原创作和改作创作的权属该如何界定呢?——但这还只是比较理想的设想,更多的情形是改作基于原作的架构来进行,二的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而并非去旧换新,因而权属界定就更趋复杂。确切地说,这里的“权属界定”应该主要是针对作权中“署名权”而言的,虽然“署名权”的界定会涉及到其它的权属问题,但“署名权”首当其冲,因此成为探讨之关键。在讨论会座谈期间,编曾听到三种意见:其一是应当给每件盆景作品建立相应的盆景档案,将原作、改作和收藏一一录入,有据可查;其二是认为署名应以周期为标准,作品未转售之前,署名权应属于原作,被收购或收藏后,购买或受赠必定会对作品进行养护、改作,因而应当以出售或转赠时间为限,更换为购买或受赠的署名;其三则认为盆景作品的原创作的创作时间历时较久,而收藏或收购所进行的改作仅仅限于细枝末节,因而不可享有署名权。众说纷纭,未能统一。《盆景赏石》版自本期起,在“盆景论坛”栏目就“盆景作品的原始创作和改作或收藏的权属界定”问题展开讨论,希望业界学和广大读能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3.
本组作品与上组作品(2007年12期《多思巧弄 变凡为奇》)的坯材有较大区别,上组作品的坯材有点奇异,隐潜着改造的条件和空间,因而做出作品后有点“面目全非”的感观。本组作品的坯材都极平庸,坯桩细小,枝托稀缺,基本无取舍的改作空间,更不存在精雕细扎后立竿见影的改作条件,需靠时间培育造型,难以引起种育兴趣。可以讲这种坯材几乎随处可取,只是觉得值不值得花去岁月种育,而且这样的坯材从规格、质量上也成就不了大作,从经济角度考虑也非所用之材。  相似文献   

4.
韩学年 《花木盆景》2008,(10):26-30
这组作品与上两组作品(本刊2007年12期《多思巧弄变凡为奇》,2008年5期《名利皆少思庸坯成佳景》)所用的桩坯完全不同,第一组属异桩改作,第二组是小件培育,两组在创作中都需考虑改造与培育。但本组作品的桩坯在我看来都是相当好,具有很好的自然形态,且身段、皮鳞、头板、枝托等都较为理想,基本不需改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坯材,也是我历年来搜求到众多松桩中算好的坯桩了。  相似文献   

5.
陈霖 《花木盆景》2005,(7):34-34
本是两件油杉原作品(半成品)如图1、图2、图3经周玮琦先生建议改作.并附上改作的经过设计图稿。  相似文献   

6.
五针松改作     
该作品原是本人六年前的作品,被同好看中后转让给他,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没能给于彻底的改作,时间一长就散乱了,但养护管理很好,树十分健康。在图1中不难发现, 已经到了非改作不可的时候了。这棵五针松是我在1987年从当地一家花木  相似文献   

7.
.制作前 (替l匀京盆景爱好寿制作盆萦) ,:、乍、.....杭州怡然园 怡然园改作作品实例之七~~  相似文献   

8.
原材料的相貌可以看出,此赤松桩已荒废多年,树冠蓬松杂乱,冠幅巨大。内部枝条多数阴死,配枝难以选择利用。对以缺点甚多,平乏无味的原材料如何加以利用?仍置以角落于不理?于心不忍!于是邀友人一起探讨制作,现将改作过程与众同好分享。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经过长期的磨砺,生发出“意境”一词,提出了艺术作品,特别是诗词书画作品,必须具有意境的高度。派生于园林、书画的中国盆景,在布局、立意和作品成型上讲究诗情画意、追求意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何为意境?什么样的盆景才是具有意境的盆景?有意境的盆景如何来创作?还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们试图与读者一起,来认真地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敖训 《花木盆景》2005,(10):24-28
这是棵正宗的日本宫岛五针松(我国称大阪松),由宁波邬吉松先生收藏后委托茂松园黄敖训先生改作。该作品根基、主干、出枝均十分优良,估计盆龄在50年之外。但由于放养时间过长,看上去较为散乱,结构不够严谨,尤其是日本的等边三角形风格,让整件作品显得呆板,缺少疏密通透的变化,整件作品毫无动感,缺少灵气,让国人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冬日是松,柏类盆景改作的最佳时期,江苏淮安张天祥先生于2005年元月初动手改作,今将改作前后树相附之并作小析,因改作时间较短,而已上存在某些不足,若再经3-5年培育改进,将会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向全体盆景界人士提出了“创新、求精、重振中国盆展雄风”的要求.这是中国盆景从恢复、普及阶段走向发展、成熟阶段后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位盆景工作,怎样将这个精神具体落实在一件件作品上?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展览的评委,用什么样的审美取向去评价盆景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花木盆景》2007,(3):F0002-F0002,1
柯成昆先生祖居风景秀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少年时代即喜爱盆景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盆景创作,善与同行相互切磋技艺,其作品神态自然且注重气势和力度,有许多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获金奖和银奖。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一位朋友将一盆已养护多年的刺柏桩材送来请我改作,希望将其体量改小一点、轻一点,便于搬动。于是,按照主人的意愿,我从降低树干,改变盆、土入手,进行了改作。从改作后经两个月的养护,树况长势良好。因我是柏树盆景制作的初学者,在认识及技巧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今借此栏目讨教于广大同行,希望能提出批评意见及更佳方案,使我在今后的盆景改作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8日,胡乐国先生应上海植物园的邀请,赴上海参加由“海派盆最研究中心”举办的盆景操作示范表演。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将原来釉缸种植的球状五针松改作成一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盆景作品。胡乐国大师为做好这次改作,他特意提前一天来到上海,挑选素材,精心构思。  相似文献   

16.
胡乐国 《花木盆景》2007,(12):64-67
养护管理是树木盆景造型的继续,它在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使得作品逐渐完善。树木总是要持续生长,原已完成的造型,总还是要随它的生长而变形。短者当年,长者一二年,又要对其进行整形、改作。这就是树木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是永远也完成不好的艺术创作的道理所在。盆景创作的艺术魅力和趣味性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杨修 《花木盆景》2007,(1):18-23
这些盆景作品选自台湾2006年11月的名类盆景展,有华风盆景展、全台榕树展、全台松树展、7县市盆景联展等;这些盆景作品各具创意,脱离轮廊式树木盆景的局限。台湾的盆景展览中盆景一般是不题名的。最近几年的大型展览都移往室外,去除了室内严格摆设,增加与欣赏者的互动,使盆景已经不是完全单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于锐 《花木盆景》2005,(11):14-15
盆景艺术作品因具有鲜活的生命,养护生长中、再创改作中所带来形象的可变性,其作权又因有不同于美术、学、影视等作品而被忽视的客观事实,所以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至于引起了一些纠纷和有益的讨论。笔认为,只要正确理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权法》,以盆景艺术作品形成的前后为界限,还是可以确认其作权的。  相似文献   

19.
五针松改作     
黄敖训 《花木盆景》2007,(12):32-35
此次改作的五针松是本人九年前从当地一家盆景园中得来的,当时其价值只是被扭曲的主干和根头,原主人可能对主干扭曲过度,顶部已经枯死。几年来,经数次调整改作,已稍有可观之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又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去年金秋十月,我有幸代表南京地区来到福建泉州,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在展览上,我被一株根植在一堵断墙上的榕树作品——《适》,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