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丹凤县抓住"丹治"工程实施的机遇,紧扣"科学治水,突破发展"主题,围绕"建设生态和谐水利、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目标,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以治坡造田、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丹治"工程建设,主要做法包括: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创新模式、科技示范,规范管理、加快进度,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各方联动、提升效益等。  相似文献   

2.
<正>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将"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一库清水送北京"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在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后,采取三措施打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攻坚战。  相似文献   

3.
<正>陕西省自"丹治"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区水质、实现"一库清水送北京"为目标,采取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注重宣传、严格执法,抓点示范、机制创新,调査研究、科技引领等举措,探索面源污染防治和清洁小流域治理新模式,提高了防治水土流失和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搞好上游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一湖清水送北京的关键所在。基于此,从丹江口水库西峡水源涵养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入手,结合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践,提出了丹江水库上游西峡水源涵养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土保持》2015,(1):20-22
自2007年"丹治"工程实施以来,为了完成"一库清水送北京"的任务,改变全县水土流失和污染现状,石泉县坚持以"清水富民,生态环保"为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水保治理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治理,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840 km2减少到315 km2,年均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40%以上,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8%提高到75.8%,水土流失程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境内汉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介绍了石泉县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6.
镇巴县是陕西强降雨中心,强降雨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镇巴县"丹治"一期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4.69 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镇巴县拉溪塘小流域为例,阐述了水保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丹江口市官山河通过综合治理,2014年3月水质达到了Ⅱ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近年来,丹江口市以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己任,突出水质安全稳定,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生态建设放在核心位置,确保丹江口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库清水北送。一是全面开展库底清理工作,包括建构筑物清理、卫生清理、固废物清理、林木清理等。二是严格防治和  相似文献   

8.
位于赣江左支章水源头的江西省上犹县,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其县境内母亲河一上犹江水质直接关系到上犹县城4万多人口、乃至下游近3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为保持上犹江一江清水,该县长期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举措构建赣江源头生态屏障,特别是从今年起,该县全面启动并推进“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建设,确保上犹江水质稳定在I类标准。  相似文献   

9.
何景林  陶斐 《中国水土保持》2014,(2):F0002-F0002
<正>镇巴县地处长江中上游,位于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境内平均降水1300mm,山势陡峭,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近年来,镇巴县紧紧抓住实施"长治"、"丹治"工程等项目的机遇,坚持把小流域  相似文献   

10.
肩负着保护和恢复长江生态、确保丹江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扶助革命老区绿色崛起、服务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多重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省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在民生水保、监督管理、监测预报、宣传教育、水保改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总结了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经验,下一步将在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突出科学规划引领、扎实做好预防监督、全面抓好水保综合治理、强化监测预报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国策宣传教育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筑牢湖北高质量发展生态基础,为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十堰市地处中国内陆中央山区,集扶贫开发重点区、南水北调水源区和生态功能调节区于一体,生态农业建设好坏,不仅关系当地"山青、水秀、民富、县兴"四赢目标实现,而且事关一江清水北调和国家全局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泾惠渠灌区水环境劣变特征及地下水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确保泾惠渠灌区水环境安全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该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泾惠渠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重点指出了灌区地下水环境劣变的严重性,同时也证实了对地下水实施涵养调蓄的必要性。从取水条件、地下库容、蓄水水源和蓄水方式4个方面论证了灌区具备良好地下水调蓄能力,并利用体积疏干法对灌区各测站的地下调蓄库容进行计算,确定出灌区最大调蓄库容达6.46亿m3,年调蓄库容0.281亿m3。提出对灌区春、夏两季适当加大地表灌溉力度,并针对调蓄空间较大的石桥、泾阳等站进行优先调蓄,实现灌区“以井补渠,以渠养井”,即涵养了当地地下水资源,又有利于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保障了灌区的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目标,对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从做好"一溪清水送小布"入手,坚持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采用一种模式(按照"护山养水-治坡理水-入村净水-发展宜水"即"四水"新模式进行治理),通过建成三个片区(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区和宜水发展区)、形成三色文化(红色水生态文化、绿色水生态文化、古色水生态文化),构建了五位一体(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环境整治修复,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发展之路。其主要经验是:科学选点,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强化施工管理,强化科研和监测。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可为类似地区更全面有效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垦殖强度影响因子及其临界值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的空间面积狭小,限制性因素突出,识别和测度其耕地分布的影响因子,对今后区域农业发展和耕地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根据西藏"一江两河"耕地数据,应用GIS对其不同地貌类型、海拔高程的垦殖强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可达性等12个因子作为自变量,1 km×1 km网格内耕地垦殖强度为因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并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衡量各因子对变量的解释能力。测度结果表明:坡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太阳辐射、最暖月气温、海拔高度和降水等对耕地分布有重要影响,说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两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5.
灌溉水质对草坪草生理生化特性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大面积利用再生水灌溉,加大污水资源化力度,确保高质量的都市草坪,在永乐店试验站进行了不同灌溉水源灌溉草坪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3种水源灌溉盆栽草坪:清水灌溉;清水和再生水1:1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各处理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草地早熟禾出苗率,与清水适宜灌相比出苗率提高达29%,能获得较为密致的草坪,确保草坪细腻的质地。当外界气温较高时,与清水灌溉处理相比,再生水灌溉会促使草坪草叶片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增大;当外界气温转低时,水质对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减弱,而温度成为影响草坪草生理生化指标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西安市不同灌溉类型的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与灌溉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沣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Cu、Zn、Cd、Pb平均含量最高,邓家村污水灌区次之,皂河水灌区、井灌区更次之,泾惠渠灌区土壤中的含量最低。Ni、Cr元素含量则以邓家村污水灌区最高,沣惠渠灌区、皂河水灌区、井灌区、泾惠渠灌区依次降低。从污染指数来看,沣惠渠灌区〉邓家村污水灌区〉井灌区〉皂河水灌区〉泾惠渠灌区。沣惠渠、邓家村、皂河灌区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污水;井灌区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霸桥热电厂和渭河电厂以及农家肥的施用等;而泾惠渠灌区各重金属受成土母质和成土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湘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湖南省,最后汇入长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之一。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激烈、关键的重大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虽然导致红军战士损伤惨重,但它的胜利无疑对中国红军的全新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也为湘江地区留下了一抹鲜艳的红色革命文明色彩。近几年来,湘江流域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损害,水质差、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不同灌溉类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不同灌溉类型的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与灌溉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沣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Cu,Zn,Cd,Pb平均含量最高,邓家村污水灌区次之,皂河水灌区、井灌区更次之,泾惠渠灌区土壤中的含量最低.Ni,Cr元素含量则以邓家村污水灌区最高,沣惠渠灌区、皂河水灌区、井灌区、泾惠渠灌区依次降低.从污染指数来看,沣惠渠灌区>邓家村污水灌区>井灌区>皂河水灌区>泾惠渠灌区.沣惠渠、邓家村、皂河灌区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污水;井灌区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霸桥热电厂和渭河电厂以及农家肥的施用等;而泾惠渠灌区各重金属受成土母质和成土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淅川水源区植被建设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丹江口水库淅川流域占库区总流域面积的56.9%,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县.因此,搞好淅川县的植被建设,对确保南水北调水源永远是一库清水,保证京、津、唐等北方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1,(2):F0003-F0003
为纪念《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十周年,202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全市水土保持部门广泛开展"送一套书"、"讲一堂课"、"对一次话"等主题宣传活动,把"珍惜水、爱护水"、"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到了千家万户。2021年3月24日,市水利局、渝北区水利局开展了《水土保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