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青海省小流域坝系建设监理成效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省在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中,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管理制度,保证了工程按照年度建设计划任务、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西安黄河工程监理公司青海省项目监理部按照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有关条款约定,采取旁站监理与巡视监理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检查、管理淤地坝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有效地控制了投资,已完成工程达到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根据坝系工程施工监理实践,提出了淤地坝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设计与施工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已成坝系小流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定义了坝系和坝系单元。分析了目前坝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坝系规划的重要性和坝系规划的概念,坝系规划要体现整体防护性,功能互补性和功能转换性。并对坝系规划中有关技术问题,如沟道分级方法、坝系空间布局、大中小淤地坝的配置、坝系单元的布局、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坝系初建阶段时序安排与间隔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坝系相对稳定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系是指小流域沟道中由淤地坝组成的工程体系。坝系与相对稳定坝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流域坝系要达到相对稳定,必须同时满足坝系安全、坝系保收、坝系工程加高工程量和坝系控制洪水泥沙四个条件。提出和完善了坝系相对稳定的有关概念,计算和讨论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不同类型区坝系相对稳定系数临界值的取值范围,并应用坝系相对稳定判别系数对黄河中游地区15条坝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控制沟道侵蚀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也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保证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改善当地交通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淤地坝坝系工程建设和除险加固,事关淤地坝的安全运用与持续发挥效益。以吉县高楼沟小流域为例,就坝系工程除险加固设计中的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对丰富和完善淤地坝工程设计与建设理论,推动坝系工程建设规范的制定,以便更加科学地指导坝系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中游淤地坝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治理工程。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受资金配置、施工力量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同时开工。如何根据大中型淤地坝在坝系中的位置,科学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是淤地坝除险加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临县万安沟小流域坝系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坝系中各坝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坝系相互影响关系图,并考虑下游影响范围内居民以及淤地坝淤积情况,较好地解决了施工时序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全面、系统地监控和及时掌握坝系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情况,积累基础资料,为坝系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开展坝系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坝系监测导则》等规范为依据,结合编制黄土高原小流域示范坝系监测设计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特征和侵蚀模数对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影响,研究了三种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分别为水文手册法、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法和坝库工程淤积调查分析法。依据工程经验,建议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中采取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合理确定土壤侵蚀模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评价建设项目的常规方法去评价小流域坝系工程的经济合理性,虽然是十分必要但评价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的实际情况,以近几年宁夏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实践为依据,提出了小流域坝系工程经济合理性简易评价指标,即坝系工程控制率、拦沙率、蓄水率及利用率、淤地面积与控制面积比率、工程受益程度等5项宏观性经济指标和单位库容投资、单位拦泥投资、单位淤地面积投资、单位工程量投资、单位工程量置换库容等5项微观性经济指标。应用结果表明,用简易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快速、直观地判别坝系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选择甘肃省环县城西川小流域,采用实地测量、全面调查和在沟道内布设拦沙输沙监测点的方法,对该流域坡面治理措施和坝系工程的拦沙效果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面治理措施和坝系工程均能有效拦截小流域产沙,坝系工程的拦沙量大于坡面治理措施的拦沙量,这主要是由于坝系工程能抬高侵蚀基准面、稳定沟坡,控制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能快速有效地拦蓄径流泥沙,控制水土流失。监测成果可为开展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称钩河流域坝系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动态监测、拦沙蓄水监测、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监测、坝系工程安全监测。通过监测工程的实施,准确评价坝系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全市今后建设安全运行、相对稳定的小流域坝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提高坝系及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和生产的水平,保证坝系工程整体质量与效益的全面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田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建坝资源的综合分析,提出坝系工程布局原则,对设计的两个小流域工程布局方案,从工程建设条件、水沙控制能力、坝系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选。介绍了方案比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坝系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为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在沟道中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为目的的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体系。坝系建设,就是在一条小流域内合理布局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体系,做到遇洪能拦,遇旱能灌,淤地能种,水多能排,防洪保收。为总结晋西多沙粗沙区坝系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沟道坝系建设,在对小流域典型坝系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坝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合理确定坝控规模、建坝密度、建设时序和大中小型淤地坝的比例,是保证沟道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坝系群体最佳效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坝系相对稳定概念出发,通过对初步建成小流域坝系的调查研究,认为相对稳定坝系须经过建设期、配套完善期、相对稳定期3个阶段才能形成。介绍了每个阶段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建设期是通过各级沟道淤地坝的建设,逐步形成小流域坝系的基本骨架,实现对流域洪水泥沙的初步控制;配套完善期是分析小流域坝系实现相对稳定的可行性和确定坝系配套完善方案;相对稳定期包括合理安排各类淤地坝的加高岁修工程、及时处理坝系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局部损坏等问题和建立坝系可持续发展基金。利用坝系形成过程及其阶段划分理论对黄土高原坝系所处阶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当前坝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建设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坝系工程总体规划滞后、工程布局不合理、工程设计无开拓性、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对坝系建设目标、建坝时序安排、创新工程设计、建立长效投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聂家河小流域坝系建设以原有骨干工程为基础,共建设各种坝21座。坝系工程于2004年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为掌握坝系效益,2006—2010年对流域坝系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小流域坝系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生态效益明显;有效地拦蓄了降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经济效益明显;为发展壮大流域多种经营提供了水源保证,保护了退耕还林(草)成果,社会效益明显。根据监测结果,对小流域坝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的"小流域坝系监测评价技术研究"项目选择黄土高原地区12条小流域坝系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坝系降雨量、淤积量、输沙量以及小流域坡面治理的动态情况。通过对小流域坝系把口站、典型淤地坝的长期及定点观测,采取典型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取了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动态和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等信息。对上述监测成果进行初步分析,并针对监测项目中存在的技术力量薄弱、数据归纳分析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提出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概念、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合理性评价目的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小流域坝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及其建设要素等,进而提出了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合理性评价的内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区域内洪水泥沙,防止沟岸扩张、沟头延伸,隆德县先后建成了一批以骨干坝为主的小流域坝系工程。以什字河小流域为例,介绍了隆德县坝系工程建设经验和运行管理模式,包括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办法,推行"四制"、加强质量监督,完善合同机制、保障建设进度,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建设程序等经验以及实行统一管理、层层管护,层层落实防汛目标责任制,推行"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模式等,为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索小流域淤地坝监测的内容、指标、方法,分析淤地坝建设效益,更好地为淤地坝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方法]2005—2010年,在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选择了12条典型小流域坝系,布设监测点,采用遥感、水沙观测、调查等方法,连续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动态、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坝系工程安全等监测。分析了淤地坝建设与坝系配置、坡面治理、拦沙蓄水、坝地利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建议在淤地坝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坝为主体,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相结合,形成稳定的淤地坝坝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坝系建设的规模推进,淤地坝坝址泉眼封堵直接影响着坝系建设的布局,坝址泉眼封堵技术成为了坝系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通过在庆阳市西峰区淤地坝建设中的施工实践,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淤地坝坝址泉眼封堵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