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晋西黄土高原三趾马红土(N_2)的泻溜侵蚀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泻溜侵蚀是红土一种物理风化和搬移过程,其侵蚀作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侵蚀强度干季大于湿李,高峰期多出现在冻融频繁的3~4月份;产生泻溜的地表坡度在40°~60°之间,每平方米泻溜面积上全年泻溜总量可达40~50kg;地面坡度、土壤含水量、冻融和风力等因素与泻溜侵蚀强度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沙棘对泻溜红土的改良及其生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
泻溜侵蚀是黄土高原一种严重的土壤侵蚀方式,它是高含粘量地层因粘土矿物的强烈吸水膨胀而引起的地质现象。在一个流域里,泻溜面的分布数量和规模,随侵蚀沟不同发育阶段内在侵蚀力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发生于中游以上地区,愈向下游分布愈少。支沟中泻溜的分布状况与主沟分布状况十分相似。河谷阶段的沟谷,泻溜分布于河谷阶地下红层露头处和沿新谷坡发育起来的短小切沟中,切沟阶段沟谷的泻溜面沿沟床两侧条状分布。防治泻溜侵蚀,最关键的是要稳定坡脚和沟床。只有当泻积物在坡面堆积创造了条件后再在泻溜面上种草、造林,才会收到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黄土高塬沟壑区塬面水土流失严重,一些侵蚀沟已经发展到了村镇边缘。通过实施塬面保护项目,采用塬边沟头筑埂、坡耕地整治、塬坡引蓄排水等治理措施,一级一级层层拦截,有效地防治了项目区沟头前进、沟道下切、沟岸扩张,既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沟壑区塬面苹果园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义  谢永生  郝明德 《土壤》2011,43(2):293-298
为了解长期种植果树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水分的影响,对不同种植年限的塬面果园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塬面果园土壤水分含量普遍低于80%田间持水量,水分较亏缺。0~10 m果园土壤平均含水量与3 m以下各层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2~3 m层含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与0~2 m层次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水分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又略有恢复的趋势,但水分恢复量不大。土壤水分波动性及其亏缺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果树根系所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的深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深。在果树的主要生命周期内,其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最大深度可达8 m上下,耗水量最大时期为盛果中期(种植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坡面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采取整地坡面的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没有采取整地措施的自然草坡;坡度与坡向对坡面土壤含水率亦有较大影响,相同下垫面条件下,坡度小的阴坡土壤含水率要远大于坡度大的阳坡的土壤含水率;就整地、坡度、坡向三者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程度来看,坡向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和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及其经验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解放后的小流域径流资料和八十年代前期的不同治理措施的试验小区径流观测资料, 以及气象部门降水资料, 采用频率统计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揭示了降雨特征与水土流失量间的内涵关系。结果表明: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可用降水指标建立回归方程, 试验小区的水土流失可用主成分方法建立经验计算模式。为进一步研究水土流失规律,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有代表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对4种治理模式:1. 三道防线模式;2. 四个生态经济带模式;3. 多元小生态系统交错配置的经济生态农业模式;4. 全方位综合防治体系模式各加以分析,总结出依据小流域的不同地形地貌选定不同的治理模式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采用时域反射仪(TDR)于2005年在晋西蔡家川流域对刺槐、油松等8植被类型样地进行了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年,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平均值变化过程除农地外,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差异性小,研究期内土壤水分日平均值按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农地、侧柏、次生林、油松、果园、刺槐×油松、刺槐×侧柏、草地、刺槐;在季节变化中,可将其分为三个时段: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土壤水分积累期。人工林与果园、农地、草地、次生林相比土壤水分调节作用较强;在日尺度上各样地土壤水分受降雨量及降雨分布影响。在样地土壤水分剖面垂直变化上土壤的剖面结构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农地、次生林、油松、侧柏、侧柏×刺槐、草地、果园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趋势属于增长型;刺槐、刺槐×油松属于减少型。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坡面表层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黄土高寒区,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银水牛果和沙棘苗木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因子的光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强的增大而增强,而随着光强进一步增大,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却出现下降的趋势,蒸腾速率仍继续增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2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大,水分利用效率先上升,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在相同土壤含水量下,银水牛果光补偿点明显小于沙棘,光饱和点大于沙棘,光能利用率高于沙棘;银水牛果的表观量子效率大于沙棘,在低光强下的光合能力较高。在水分胁迫下,2种灌木相比,沙棘比银水牛果更易受强光胁迫;银水牛果对弱光的利用能力高于沙棘,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沙棘,耐旱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土壤养分布特征,有机质,全氮、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在王东沟小流域的分布呈现塬面>山坡地>坡台地的趋势,这是由于养分的投入主要分布在塬面,流失的养分在山地富集的结果,流域内土壤K素含量无较大差异,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比较高,流域内有机质含量不高,钾素较丰富,速效养分含量较低,且分布不均,林,草地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比农田土壤高,由于没有外源磷素的补充,其全磷,速效磷含量较农田土壤低,且变幅较大,果园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是所有土地利用方式中最低的。  相似文献   

12.
黄土残塬区沟坝地淤积土壤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沟流域沟坝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沟坝地土壤特征,结果表明(1) 沟坝地土壤为粘层和壤层有韵律的交替分层剖面,粘层在上、壤层在下的土体结构并非上松下紧。粘层的物理性粘粒含量55%~60%,壤层为35%~50%,粘层厚度从坝前至坝后逐渐变薄。(2)坝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吸湿水明显高于塬面、塬坡土壤,而水分稳渗率却低于塬面、塬坡。(3)坝地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塬面、坡面的含水量,从坝前至坝尾逐渐增高。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降雨量有直接关系,7~9月降水较大时,坝地土壤含水量经常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特别在坝尾常常形成湿地草甸或沼泽地。(4)坝地淤积土壤在未种植之前养分含量低于塬面、塬坡土壤,其中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更加偏低,且土壤养分含量从坝前至坝尾逐渐减少。据此提出沟坝地易涝、速效养分特别是氮相对缺乏的观点,建议坝地种植过程,特别是种植初期,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加强春季晒垡,注重施肥特别是氮肥,以保障沟坝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50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王东沟小流域内 ,土壤剖面中 0— 2 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 ,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 ;2 m以下土层 ,由于没有水分补给 ,相对比较干燥。该流域内农地的土壤贮水量高于草地 ,草地高于果园地 ,林地的土壤贮水量最低。而在同一地理位置 ,土壤的水分分布又受坡度、坡向、坡位、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特性  相似文献   

14.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梅  严昌荣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243-245,249
土壤水分是土地评价及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已经成为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论文以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个国家级农气站点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ufer7.0为技术手段,分析了各站点多年平均和代表站点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区域节水高效农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6~36 a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区苹果园的高投入种植管理模式,能够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富集,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土壤Cu含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加,20 a以上的土壤-果树系统对土壤Cu的输入与输出趋于平衡,Cu含量变化不大,且耕层土壤Cu含量较高.Cr含量随树龄线性递增,36 a果园0~20 cm,20~40 cm和40~60 cm 土层Cr含量分别比6 a果园增加27.14%,17.09%和19.17%.Cd含量随树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长期大量施用磷肥是土壤Cd的主要来源,果园生态系统深层土壤Cd含量的峰值比耕层提前出现.Pb含量以15~26 a果园含量最高,树龄<15 a和>26 a时Pb含量较低.Hg含量则以15 a为转折点,在不同土层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As含量在树龄<15 a时逐渐降低,15~20 a时逐渐增加,20 a以后果园土壤As含量趋于不变,且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工程的水保作用与防洪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地区以骨干坝、淤地坝为主的沟道工程、小流域坝系,在拦泥淤地、防洪保收、水资源利用、灌溉、养殖、人畜饮水、改善交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可缺少的水土保持重要措施。沟道工程的防洪实践证明,只要形成以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以小多成群的淤地坝为主体的沟道坝系,完全可以保证沟道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土壤剖面中矿质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基础,选择不同利用年限的坡地果园分析了矿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化肥投入显著提高了硝态氮在100~200cm土层分布与积累。随着果园利用年限的延长,土体剖面硝态氮的积累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施肥不影响铵态氮在土层的分布特征。坡地果园中化肥的挖沟深施,长期的氮肥投入和果园土壤水分的逐渐耗竭降低是产生硝态氮深层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通过对砖窑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非常低,存在土壤养分贫瘠化现象。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为中等程度,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同层次内,沟坝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梁峁地高。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含量值明显高于下部各层,60cm以上含量值随深度增加递减迅速,60cm以下含量值变化不大。不同地貌部位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幅是:在80cm以上,沟坝地明显大于梁峁地;80cm以下,二者大体相当。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主要受土壤动植物在土体中的分布、土壤含水量、水土流失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晋西残塬区“八五”农业科技攻关现状、提出“九五”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总体思路的基础上,面对“九五”旱情,重点对晋西残塬区“V和五”期间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解决的关键技术、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试区建设、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试区管理工作经验等进行了综合论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