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黄土洞穴是晋西黄土高原地区发育的一种特殊微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在野外调查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晋西黄土洞穴的分布情况及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晋西黄土洞穴发育密度沿万荣-隰县-离石-兴县-线由南向北呈递增趋势,而发育深度受地层构造、岩性及其厚度、地形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黄土构造节理的产状与黄土洞穴的产状基本一致,对洞穴形成影响显著;黄土洞穴内部构造特征多样化,反映了黄土洞穴不同时期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渭北黄土塬边大型黄土滑坡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灾害详细调查、工程勘察等工作基础上,分析了大型滑坡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认为新构造活动孕育了滑坡发生的地形地貌环境,渭北黄土塬边100~200m的斜坡坡高、25°~45°的坡度和凸形坡形的地形地貌提供了滑坡发育的有力条件;黄土—阶地—三门组红黏土和黄土—三趾马红土—基岩两类斜坡结构,以及上新世三门组红黏土和三趾马红土易滑地层的存在和小型断层、构造节理裂隙对坡体完整性的破坏,直接控制着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的发生与分布;水的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则是目前渭北大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渭北大型黄土滑坡的地面形态特征、失稳模式和滑坡动力效应等识别因素。  相似文献   

4.
雅砻江中游某巨型滑坡距离拟选坝址仅1.3 km,目前滑坡体上有裂缝发育,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对于坝址的选择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在概要介绍滑坡地质特征基础上,对滑坡体上裂缝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探讨,对裂缝的产生是由整体还是由于局部导致给出明确回答,进而依据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定量计算对蓄水后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黄土喀斯特与水土流失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喀斯特,是黄土受到潜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地貌景观。这种地貌广泛分布于黄土地区。本文以陕西泾阳县口镇—龙泉黄土覆盖的洪积扇和台原区的黄土喀斯特为研究对象,对黄土喀斯特及其构造基础、黄土灾害地貌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黄土喀斯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构造节理控制了相应地区的黄土喀斯特地貌形态、展布方向和发育程度,是黄土喀斯特的重要构造基础。文章还对黄土喀斯特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指出了黄土喀斯特给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现场勘查等工作手段,分析了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滑坡的基本类型、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宝鸡渭北黄土塬边滑坡主要受地质构造、河流侧蚀、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分布在渭河北岸、千河西岸、金陵河东岸、长寿沟等黄土台塬塬边斜坡地带,呈现不均衡性、成群成带性以及同一地点继发性与递进性等特点,滑坡发育分布密度最高可达96.8%。此外,滑坡类型主要有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切层滑坡三种类型,以黄土切层滑坡最为发育,占渭北塬区滑坡的80%以上,这类滑坡滑动面主要位于阶地黏土层、三趾马红土层和三门组黏土层中或其表面,滑坡规模巨大,威胁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影响因素,旨在揭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形成机理,为防治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EE云计算平台,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为研究区,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研究区梯田分布信息,并基于叠置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高、极高易发性分区,选取8个影响因素,采用确定性系数法进行了分析。[结果](1)研究区梯田占全县总面积的47.28%,梯田影响范围内的正在变形区没有、潜在不稳定斜坡有86处。(2)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高、极高易发性分区占研究区高、极高易发性分区总面积的46.68%,占研究区梯田总面积的27.64%。(3)降雨量、地层岩性、沟谷密度、坡向对研究区内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结论]研究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主要控制因素是降雨量与地层岩性,尤其是当降水量>450 mm,且存在第四系石质黄土夹古土壤地层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陇东地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选择在坡度、坡高、滑坡体厚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直线型、凸型、凹型和阶梯型黄土滑坡为计算模型,设定天然、饱水、地震和饱水+地震等4种工况,对不同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坡高、不同滑坡体厚度的黄土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影响因素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坡度,其次是坡高;从工况条件看,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入渗,其次是地震;从滑坡类型看,直线型滑坡稳定性相对较好,阶梯型滑坡和凸型滑坡次之,凹型滑坡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黄土落水洞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落水洞,是低凹地带湿陷性黄土长期遭受机械潜蚀和溶蚀作用的结果,它可分为黄土碟、黄土陷穴和黄土井三类。落水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在450mm左右的湿陷性黄土地区陷穴、黄土井十分发育;黄土塬边及高阶地前缘陷穴、黄土井发育程度较好,粱区落水洞沿冲沟或小支沟呈串珠状分布;黄土丘陵地区峁坟上落水洞以陷穴为主,黄土碟次之,峁间宽缓的掌形地冲沟两侧及沟头陷穴和黄土井较为发育。黄土落水洞在滑坡、泥石流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补给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旺苍县是滑坡的频发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与地形地貌特征,该区的滑坡呈现特殊的演变规律,传统的评价方法很难精确地获取该区滑坡的危险性分析结果,研究以该区的地层岩性、地层构造、接触面倾角、地下水类型、坡高、坡度、坡形、斜坡类型以及碎石含量9个斜坡发育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引入评价因子的特征函数表征各因子对滑坡的影响模式,建立基于斜坡发育指标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旺苍县的滑坡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该区的滑坡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