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宿豫区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江苏省茧丝绸生产的重点基地之一,2006年被列为省级高效百项农业工程。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全区蚕茧质量逐年下滑,这不仅制约了我区蚕桑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降低蚕桑产业的对外声誉,更严重影响了我区茧丝绸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88年以来,我区蚕茧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至今仍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1993年,全区桑树已发展到1.4亿株,发种3.14万张,产茧940吨(1.88万担),蚕农茧款收入850万元(加蚕桑其它收入共1200万元),与大发展前的1987年全区有桑树  相似文献   

3.
蚕桑产业是我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建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康蚕桑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认真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坚持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不动摇,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到"八五"未,全区有桑园面积4.6公顷,年养蚕50.7万张,产量占全省80%以上,茧丝绸出口量占全省90%以上.仅蚕茧总产值达1.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5%,全区养蚕户达25万余户,占全区总农户的40%以上,是我区蚕桑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我国茧丝绸产业平稳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2009年的蚕桑大幅度减产等生产情况,总结了蚕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茧丝绸行业体制改革,实现其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加强宏观调控,确保茧丝绸生产平稳发展;完善茧丝绸科研、教育设置,增强我国控制世界市场的后劲;增加对蚕桑生产的投入,确保其事业不断发展;促进蚕农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增强蚕桑生产抗风险能力等有效措施,促进我国茧丝绸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我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勾画了路线图,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向科研推广型转变,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一是着力发挥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桑树绿化生态价值、家蚕对环境敏感性、茧丝绸绿色产品、蚕桑生态旅游功能等方面,分析探讨了蚕桑和茧丝绸产业的生态价值与作用,对进一步发挥蚕桑生态优势,促进蚕桑产业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我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勾画了路线图,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向科研推广型转变,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一是着力发挥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平台效应,筑巢引凤,产学研相结合,目前已形成同西南大学、中国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3月2-3日,由广安市农业局蚕业站牵头,组织武胜县蚕桑局、广安区农业局和安泰茧丝绸集团蚕桑业务人员到宜宾市兴文县参观学习蚕桑发展经验。考察组参观了兴文县麒麟乡德应村和周家镇石屏村两个蚕桑基地,了解了兴文县蚕桑发展情况,学习了桑树嫁接体栽桑建园新技术。兴文县蚕桑基地规模、发  相似文献   

9.
<正>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为我省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勾画了路线图,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向科研推广型转变,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一是着力发挥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平台效应,筑巢引凤,产学研相结合,目前已形成同西南大学、中国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研究所横向联合良好局面,重点在蚕桑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品种改良、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方面展开合  相似文献   

10.
达县地区地处大巴山南麓,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较长的栽桑养蚕史历。解放后,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蚕桑生产由少到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区认真贯彻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到一九八三年全区桑树已发展到四亿余株,其中  相似文献   

11.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09,37(4):11-12,14
<正>蚕桑产业是一个能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产业。发展茧丝绸业可以收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栽种桑树可以绿化环境、秀美山川、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净化空气。茧丝绸业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和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嫁接技术在我县得到迅速地推广,加快了劣桑改造的步伐,提高了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一、我县桑树嫁接的发展我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伴随着栽桑的发展,桑树的嫁接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据资料记载:早在1933年,阀中蚕种场国营苗圃以及重点蚕乡已采用袋接桑树,每年嫁接良桑只有3000~5000株。解放后,桑树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3.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永川区是重庆市主要的茧丝绸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由于蚕桑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受国际因素影响大,易造成蚕茧价格大起大落。特别是2007年以来,由于劳力和燃料等生产成本上升、美元贬值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丝绸行业面临严重困难,举步维艰,导致我区蚕桑生产遭遇了2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滑坡,蚕桑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蚕桑产业面临重大的变革。在危机面前,永川蚕桑产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杨邦平 《江苏蚕业》2009,31(2):48-50
蚕桑是我区一项优势传统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基地规模和茧丝绸产量在全市乃至全省占有突出位置。但是由于市场因素的制约和区划调整的影响,近年来宿豫区蚕桑生产呈逐年下滑态势。如何继续确保蚕桑产业在宿豫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推动这一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期,笔者先后赴侍岭、大兴、仰化、丁嘴等蚕茧主产区就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了解,对我区蚕桑产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变化,丝绸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1996年我区蚕桑生产又遭受数十年不遇的低温、高湿的自然灾害,全区蚕茧总产量减产 40%以上,但是高县罗场镇蚕茧产量却达1.l万担并创历史最高水平,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何以形成这样大的反差?这取决于罗场镇发展经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真抓实干,尤其是对发展蚕桑生产有较高的认识和“到家”的工作方法。罗场镇持续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给我区蚕桑生产面上的工作以极大的启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能让传统的蚕桑产业在新的形势下让栽桑养蚕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过程中得以传承?黔江区在新一轮的蚕桑产业发展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找到了一条适合黔江发展的"六化五配套"栽桑养蚕技术体系,对助推全区蚕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六化五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的背景2001年,黔江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蚕桑与烤烟、生猪一并列为全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并立足建设重庆市优质茧丝绸基地,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茧丝绸市场行情波动,我县茧丝绸行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切实巩固行业发展基础,理顺农工贸相互关系,我们在继续深化完善茧丝绸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政策精神,积极推进蚕桑生产产业化进程,为茧丝绸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蚕桑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姣萍 《中国蚕业》2007,28(2):58-60
淳安县于1996年对茧丝绸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将县茧丝绸联合公司、县供销社特产公司、县农业局蚕桑技术推广站合并,组建了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行使蚕桑生产技术服务、蚕茧收烘经营、茧丝绸行业管理等职能,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这一体制运行10年来,淳安蚕桑从点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2月12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带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莅临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看望慰问"八桂学者"朱方容研究员。危朝安副书记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朱方容研究员及为全区蚕桑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表示慰问,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并就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与科技人员进行交流。朱方容研究员向危朝安副书记汇报了蚕桑科研进展及落实危副书记"立桑为业"批示,发展食药用桑、生态桑、饲料桑的相关情况,介绍我区育成的桑树良种在石漠化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近几年我区蚕桑生产的回顾蚕桑生产是我区传统的多种经营骨干项目,群众素有兴桑养蚕的习惯,发展历史悠久。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区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建国初期,全区产茧20多万公斤,到五十年代后期超过50万公斤,六十年代超过100万公斤,七十年代超过150万公斤,1979年达到195万多公斤。从1980年到198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