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南秃杉引种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南秃杉引种优良种源选择严学祖,马光良,王光剑,陈昌惠(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解决沪州市盆缘中山地带栽培高山树种生长缓慢,种植低山树种又易受冻害,杉木分布区伐后重植杉木生长量下降、病虫害加剧、更新换代树种缺乏等难题,在我所1980年试引种秃杉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山陵景区秃杉优良种源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中山陵景区风景林内引种秃杉表明,贵州雷山种源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好,在极端干旱气候下较耐旱,是适宜引种的优良种源.用2 a生容器苗在遭受病虫害危害的疏林内采用阔叶林+秃杉、松林+秃杉配置异龄复层混交,在上层林冠庇护下,能正常生长发育.幼树树高年生长呈M双峰型,5~7月速生,6月、9月呈现峰值.全年生长集中在5~7月.7 a生可形成平均树高3.14~4.99 m,胸径3.7~5.0 cm的复层林.下层秃杉11 a生林冠高5.68~6.83 m,胸径达6.5~9.3 cm;14 a生林分平均树高达7.4 m,胸径9.1 cm;15 a生林分平均树高达9.45 m,胸径11.6 cm,保存率一般在95%以上,达到了风景林增绿、增层的林相改造效果.引种雷山秃杉优良种源,需选山洼、山谷、土厚深厚、质地疏松的优良立地,采用杂阔+秃杉,阔叶树+秃杉配置异龄复层混交栽培.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秃杉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秃杉原产地贵州、云南、湖北三省几个种源苗期高生长、分枝、根系性状及生物量等进行方差和回归分析表明:种源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多数性状与产地经度关系密切,呈现经向为主的渐变趋势,湖北、贵州经度偏东的种源生长快、冠幅大、侧枝多、根系发达,生物量高,而经度偏西的云南种源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8.
9.
10.
对来自云南龙陵、云南昌宁、湖北利川、云南腾冲和云南福贡的5个秃杉种源实验林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24a生时,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幅平均值分别为12.31 m、16.4 cm、 0.1597 m3、6.51 m、3.22 m,变异系数分别为20.69%、27.72%、73.56%、25.25%和29.07%,生长性状差异大,变异丰富,为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58、0.41、0.63、0.34和0.42,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33、0.19、0.26、0.11和0.28。根据种源各性状的遗传增益排名,选出1号种源为优良种源。并筛选出5株优良单株,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达18.2 m、28.78 cm和0.6009 m3,遗传增益的平均值达15.79%、14.34%和71.83%。所选优良种源和优良个体宜在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地等区域进行了推广种植,可作为秃杉第2代遗传改良提供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秃杉种源试验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3个不同种源的80个家系苗期和5年生幼林调查的基础上,观测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苗木高生长,分枝,根系性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适应性等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在13个不同种源的80个家系苗期和5年生幼林调查的基础上,观测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苗木高生长、分枝、根系性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适应性等规律。结果表明,幼林表现贵州雷山、榕江、剑河种源树高大于云南、湖北种源,其中好的大于差的25.9%。秃杉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变异中的树高生长量随经度增大而加大,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有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于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据此将秃杉分布区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引种栽培秃杉,并与杉木、柳杉、福建柏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秃杉在海拔550 m8、00 m9、80 m与1 650 m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海拔高度,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的生长差异显著,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19.3%~49.3%。说明秃杉宜在海拔500~1 000 m引种,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是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区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20.
侧柏是绿化石质山地的先锋树种。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侧柏种源在徐州的生产潜力,筛选出更适宜徐州地区造林的优良种源。笔者于1983~1989年进行了侧柏种源引种试验。 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1 试验材料 1982年收集了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四川、甘肃等省、市19个种源,本场种源作对照,于1983年春育苗,1985年造林。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徐州南郊的徐州泉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约当东经117°10′,北纬34°14′,成土母质石灰岩,土壤较粘重,pH7~7.5,略呈碱性。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869.6mm,且多集中于夏季,常发生春旱,无霜期205天,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2 试验方法 整个试验分为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两个阶段。1983年春~1985年为苗期试验阶段,1985年3月21日为造林开始阶段。造林苗龄2年生,均为各种源优良苗木。造林为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区组,每区组20个小区(每种源为1小区)。每小区11株,全部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