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投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时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饲料脂肪对奥尼罗非鱼幼鱼脂肪肝发生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设置为0%、2%、4%、6%和8%等5个梯度组。随着饲料脂肪水平逐渐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与肥满度均先上升后下降,1~5组肥满度分别为1.63±0.14、1.78±0.21、1.92±0.18、1.80±0.21和1.74±0.24。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形态学有明显影响,4~5组病鱼的肝胰脏肿大,呈油腻状,颜色发黄,柔软粉糊,有的出现白色坏死病灶,部分胆囊肿大且颜色变深,肠系膜均有过量的白色脂肪沉积。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组织学亦有明显影响,1~5组试验鱼的肝细胞直径随之增大,低脂肪水平的1~3组与高脂肪水平的4~5组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8.9和17.9μm,高脂肪水平的4~5组呈现肝细胞核偏位、胞浆内脂肪滴较多、细胞透明空泡化等症状。研究认为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添加量超过4%时对其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vmis aur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 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 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 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 mg·kg-1锌饲料组,脊椎骨中锌离子浓度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 mg·kg-1锌饲料组(P<0.05);20 mg·kg-1与4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添加组(P<0.05),2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血比容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与其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substances)的量,锌为0mg·kg-1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锌添加量为20 mg·kg-1饲料促进了罗非鱼生长,使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计2、4、6、8、10和纯净淡水0(对照组)共6个盐度梯度组,仔鱼的初始体重0.008&#177;0.001g。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有显著差异(P〈0.05),盐度4和6时,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绝对增重率最高,分别为0.08em&#183;d^-1和0.033g&#183;d^-1;盐度10时较低,只有0.06cm&#183;d^-1和0.023g&#183;d^-1;仔、稚鱼的肥满度介于3.43~3.81,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0~10时,各组存活率介于92.3%~94.7%,幼鱼所占比例介于66.0%~67.3%,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随盐度升高而降低,均在盐度0时活力最高,10时最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在盐度4时达到最高,10时最低。根据试验结果,奥尼罗非鱼仔、稚鱼培育的盐度最好控制在4.6左右。  相似文献   

4.
两种罗非鱼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富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其体内微量元素,我们发现奥尼和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且含量差异不明显。其中鱼类的必需微量元素含有八种,分别为Cu、Zn、Fe、Ni、Mn、Cr、Co、Mo。奥尼罗非鱼肌肉中Zn的含量最高。达0.744mg/L,而吉富罗非鱼肌肉中Fe的含量最高,达0.807mg/L。另外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检测其体内氨基酸组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样品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干物质水解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2.4%,86.61%。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44%、46.61%(盐酸水解法);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99%、36.82%。  相似文献   

5.
以慢性驯化后的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岁岁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它们在盐度组(0、15和20)、碳酸氢钠(NaHCO3)碱度组(1 g·L^-1、2 g·L^-1和3 g·L^-1)以及盐碱混合组(15,1 g·L^-1;15,2 g·L^-1;15,3 g·L^-1;20,1 g·L^-1;20,2 g·L^-1和20,3 g·L^-1)条件下网箱养殖成活率和日均增重率差异.62d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在不同盐度、碱度、盐碱混合处理组中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均增重率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碱度增加,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大体呈下降趋势;盐碱混合组生长速度较单盐、单碱组减慢.还发现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不同盐碱梯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相对生长优势.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确定、品系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reus)幼鱼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2.5 mg·L -1、5 mg·L -1、10 mg ·L -1和20 mg·L -1)的氨氮溶液中,于第0、第12、第24、第48和第72小时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 ﹤0.05)。氨氮胁迫明显影响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相关抗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随胁迫时间增加各试验组肝脏 T-AOC 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先下降后上升(P ﹤0.05)。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还与胁迫溶液浓度相关。低浓度组(2.5 mg·L -1和5 mg·L -1),CAT 活力在胁迫24 h 后显著下降(P ﹤0.05);高浓度组(10 mg·L -1和20 mg·L -1),CAT 活力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除最高浓度组,各试验组 GSH-Px 活力表现为诱导效应(P ﹤0.05)。试验条件下氨氮胁迫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明显影响,且随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尖吻鲈在水体中含氧量约3.0mg/L状态下(实验组)养殖3天,其吞噬百分率(PA)和吞噬指数(PI)与对照组(含氧量约6.0mg/L)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在第6天和第9天,实验组的PA和PI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在第12天,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PA和PI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实验的前6天,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动物头肾NBT阳性巨噬细胞数目基本相等;而在第9天后,实验组动物的头肾NBT阳性巨噬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8.
酸制剂对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潘庆 《水产学报》2004,28(6):682-688
为考察不同酸制剂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3%磷酸、富马酸、柠檬酸和乳酸,饲养奥尼罗非鱼幼鱼9周(初始平均体重约1.9g)。结果表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饲料组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富马酸组(P<0.05);磷酸组、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P>0.05),乳酸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柠檬酸组和乳酸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性在富马酸组显著低于其它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代谢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磷酸组和富马酸组(P<0.05),相应地,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罗非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能显著促进罗非鱼幼鱼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富马酸降低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肌醇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肌醇水平分别为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400 mg·kg–1、800 mg·kg–1和1 600 mg·kg–1饲料的6组等氮等能实验饲料,养殖初始体质量(74.36±5.32)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12周,通过测定生长、鱼体成分以及血清指标来综合评价饲料肌醇水平对罗非鱼的影响,以期获得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对饲料肌醇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肌醇可显著提高罗非鱼增重率、采食量和饲料系数(P0.05);对增重率与饲料肌醇水平作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其需要量为847 mg·kg–1饲料;罗非鱼全鱼、肌肉和肝脏中的粗脂肪含量均随饲料肌醇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肌醇对罗非鱼肌肉、肝脏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肌醇水平为800 mg·kg–1和1 600 mg·kg–1饲料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肌醇含量的升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血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肌醇的需要量为847 mg·kg–1饲料,且饲料中添加肌醇有利于降低组织脂肪蓄积,并可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酸化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重为5.35&#177;0.0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215;O.niloticus ♀)幼鱼480尾,随机分配在16个水族箱中,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酸化剂(0%、0.1%、0.2%和0.3%),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来评价酸化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显著促进了罗非鱼的生长(P〈0.05),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也有一定的改善;不同水平的酸化剂不影响鱼体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指标;除0.3%组脏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脂体比和血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可显著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reochromis.aureus)仔鱼的生长和营养利用来探讨其仔鱼阶段Vc的需求量.平均体重为0.006g±0.0005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被放置在50升的塑料桶中,每桶100尾,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在第1、2、3、4和5组中,饲料中Vc多聚磷酸酯的添加量依次为0(对照)、100mg/kg、200mg/kg、400mg/kg和800mg/kg.每天投喂3次,通过其生长和营养利用效率进行生物学评估.结果表明:成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在所有组中彼此间都有显著差异.综合所有实验结果看,添加Vc多聚磷酸酯400mg/kg的第4组,仔鱼的生长和营养利用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肉松粉、羽毛粉和肉骨粉替代鱼粉池塘养殖奥尼罗非鱼的效果研究。24 000尾(349±28.3)g奥尼罗非鱼分为4组,每组设计3个平行试验区域,每2 000尾饲养于2×667 m2左右的实验区域中。对照组和1、2、3试验组日粮分别以鱼粉、肉松粉、羽毛粉和肉骨粉设计蛋白质水平为28%左右,消化能为2 670~2 810 Kcal/kg。在水温(28.2±2.8)℃饲养60 d。试验结果:①奥尼罗非鱼的相对生长率,食物转化率肉松粉组鱼粉组肉骨粉组羽毛粉组,差异显著(P0.05)。由于单位鱼成本不同,肉松粉组养殖效益为对照组的132.46%,肉骨粉组为对照组的96.60%,羽毛粉组为对照组的80.51%。②奥尼罗非鱼体水分,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鱼粉组肉松粉组肉骨粉组羽毛粉组,鱼粉组显著性高于肉骨粉和羽毛粉组(P0.05);脂肪含量肉骨粉组羽毛粉组肉松粉组鱼粉组,前3组显著性高于鱼粉组(P0.05)。③奥尼罗非鱼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肉骨粉组肠脂比及肝脂肪含量最高,羽毛粉组最低,显著性差异(P0.05)。在池塘养殖中,饲料中使用肉松粉替代鱼粉可明显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罗非鱼饲料中使用部分肉骨粉和羽毛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重金属镉胁迫条件下,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重金属镉胁迫12h时0·5mg/LCd2 组XOD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胁迫24h时,大弹涂鱼0·05mg/LCd2 组肝脏的XOD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而0·5mg/LCd2 组酶活性结果却降低;恢复3d时0·5mg/LCd2 又极显著升高(P<0·01)。在镉胁迫解除5d时,3个浓度组的酶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0·05mg/LCd2 组和0·5mg/LCd2 组的酶活性和对照组酶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5mg/LCd2 组的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酶活性(P<0·01)。实验结果表明,大弹涂鱼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水体中镉污染敏感,有可能用做海洋环境污染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初始体质量(1.84±0.02)g的全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饲养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和4%),共设6个处理,饲养8周,研究β-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等生长指标的影响。8周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感染实验,研究β-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存活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观察7天,计算存活率,测定头肾的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结果显示,饲养8周后各组成活率为96.67%~100%,添加β-葡聚糖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影响不显著,1.5%添加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0%添加组奥尼罗非鱼肌肉蛋白含量显著高出对照组和0.5%组分别为3.76和3.02个百分点(P<0.05);注射嗜水气单胞菌7天后,对照组的存活率仅为25%,β-葡聚糖添加组的存活率在60%~70%,1.5%的β-葡聚糖添加组可以显著提高(P<0.05)奥尼罗非鱼头肾组织ACP和LSZ的活性。结论,全雄奥尼罗非鱼饲料中β-葡聚糖的适宜添加量在1.0%~1.5%时,可以明显改善其生长性能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初始体质量(64.35±1.75) g 的奥尼罗非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的耐高温酶制剂饲喂56 d,探讨耐高温酶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耐高温酶制剂能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提高质量增长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奥尼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当耐高温酶制剂添加量为0.10%时,奥尼罗非鱼的质量增长率、前肠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以及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高,饵料系数最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4种水产药物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蓝点笛鲷(Lutjanus rivulat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甲醛、苯扎溴铵、聚维酮碘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其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聚维酮碘〉苯扎溴钱〉甲醛。甲醛、苯扎溴铵和聚维酮碘为低毒物质,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19.8800mg·L^-1、7.5710mg·L^-1和2.8429mg·L^-1;高效氯氰菊酯为剧毒物质,SC为0.0028mg·L^-1;甲醛、苯扎溴铵、聚维酮碘和高效氯氰菊酯对蓝点笛鲷幼鱼的24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1.3240mg·L^-1、40.7619mg·L^-1、15.2077mg·L^-1和0.0153mg·L^-1;48hL C50分别为75.9587mg·L^-1、34.7413mg·L^-1、12.9894mg·L^-1和0.0129mg·L^-1。根据试验结果,建议菊酯类不宜作为蓝点笛鲷育苗药物使用,聚维酮碘和苯扎溴铵要慎用。  相似文献   

17.
柠檬酸对罗非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柠檬酸 (0 .1%、0 .2 %、0 .3%、0 .4 % )对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O .aureus)幼鱼 (初始平均体重约 2 .0g)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 5组试验饲料 ,每一饲料组设 3个重复水族箱 ,每箱随机放鱼 15尾 ,投喂率为 6 % ,自然光周期 ,循环过滤水系统饲养 9周 ,每周称重 1次并相应调节投喂量。结果表明 :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大 ,饲料pH值呈下降趋势 ;添加 0 .2 %柠檬酸的试验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LSD多重比较 ,下同 ) ;饲料效率在 0 .3%柠檬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罗非鱼血清葡萄糖含量在0 .4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 .1%组和 0 .3%组 (P <0 .0 5 ) ;0 .2 %组和 0 .3%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 ;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随柠檬酸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0 .2 %组的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分别在 0 .2 %和 0 .3%组最高 ,组间差异亦不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饲料中适量添加柠檬酸 ,能提高罗非鱼幼鱼消化酶活性 ,提高饲料利用率 ,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对象,以蛋氨酸锌为饲料锌源,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6种浓度的锌(0、5、10、20、40和80 mg/kg)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转化率、全鱼脂肪含量、肝脏中水分和脂肪含量随锌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脊椎骨中锌离子含量和血液红细胞数量在锌添加浓度为1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底物(TBARS)值在锌添加浓度为5 mg/kg时达到最小值。饲料中锌添加浓度为5~10 mg/kg时,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迅速,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草药对奥尼罗非鱼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分别饲养奥尼罗非鱼,旨在探讨复方中草药对奥尼罗非鱼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挑选质量(36±5)g的健康奥尼罗非鱼,共48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60尾,每组设置1个平行.分别用含有0‰(对照组)、0.5‰、1.0‰、1.5‰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喂养60 d,每15 d分别取血样,...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吉富罗非鱼(GIFT)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用720尾体质量为(3.27±0.04)g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5种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 GSH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7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和肝脏RNA/DNA比值分别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各添加组罗非鱼肝体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160~320mg/kg组罗非鱼粗蛋白和240~300 mg/kg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在240 mg/kg组达到最高值。320 mg/kg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60~400mg/kg组血清和肝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组。240~400 mg/kg组血清溶菌酶(LZM)、320~400 mg/kg组肝脏LZM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显著升高;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肝脏AKP、酸性磷酸酶(ACP)和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全鱼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血清和肝脏IGF-Ⅰ水平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355.13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