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业实用技术》2006,(6):18-18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用它制成不同规格的蓄水渗膜袋。该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渗水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最好的选择。因为该膜材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渗水速度与土壤环境湿度呈负相关性,即环境湿度越大,水传导速度越慢;环境越干旱,水传导速度越快,从而保证了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当土壤湿度增加到35Vol以上(树木生长适宜湿度)时,膜材基本停止渗水。另外,蓄水渗膜的渗水速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性,环境温度越高,由分子热动力导致的导水纤维的渗水速度越快,保证了夏季蒸发量大、地表温度高的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09,(1):F0003-F0003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的不同规格的植树新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且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好选择。该膜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渗水速度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性,即土壤湿度越大,水传导速度越慢;土壤越干旱,水传导速度越快,从而保证了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3.
《林业实用技术》2008,(12):F0003-F0003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的不同规格的植树新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且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好选择。该膜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渗水速度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性,即土壤湿度越大,水传导速度越慢:土壤越干旱,水传导速度越快,从而保证了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4.
《林业实用技术》2006,(8):F0002-F0002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的不同规格的植树新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且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好选择。该膜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渗水速度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性,即土壤湿度越大,水传导速度越慢;土壤越干旱,水传导速度越快,从而保证了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用技术》2008,(2):F0003-F0003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的不同规格的植树新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且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好选择。该膜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渗水速度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性,即土壤湿度越大,水传导速度越慢:土壤越干旱,水传导速度越快,从而保证了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6.
《林业实用技术》2007,(6):F0004-F0004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的不同规格的植树新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且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好选择。该膜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渗水速度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性,即土壤湿度越大,水传导速度越慢:土壤越干旱,水传导速度越快,从而保证了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当土壤湿度增加到35% Vol以上(树木生长适宜湿度)时,膜材基本停止渗水。另外,  相似文献   

7.
《林业实用技术》2009,(3):F0003-F0003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的不同规格的植树新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且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好选择。该膜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渗水速度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性,即土壤湿度越大,水传导速度越慢:土壤越干旱,水传导速度越快,从而保证了苗木顺利度过无雨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06,(10):F0004
蓄水渗膜袋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制成的不同规格的植树新产品,具有自动渗水功能且速度可控,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防沙治沙,遏制沙化扩展,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恢复植被则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而水分条件是恢复植被的关键,也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针对以往造林方法成本高、成活率低以及水资源缺乏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全新造林方法--蓄水渗膜造林技术。该技术能根据苗木的生长需要,直接在根部构筑缓释水源,利用缓释膜的科学、均衡、有效地渗水,满足苗木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需求,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达到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蓄水渗膜材料采用导水纤维法将蓄水渗膜的…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05,(9):F0004
针对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生态功能材料研究所研究发生一种专门用于干旱,半干旱,荒山,渗漏,流沙地区植树造林的新材料——蓄水渗膜,并通过了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蓄水渗膜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首先要解决水分问题。因此,一系列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应运而生,集水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土壤结构改良剂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蓄水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应用蓄水渗膜抗旱造林技术,这些技术为荒漠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木材流体可渗性有效毛细管半径和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鲍甫成 《林业科学》1993,29(6):521-530
论述了测定木材具有流体可渗性有效毛细管半径和数量的方法和原理,研究了长白鱼鳞云杉、红松和白桦木材具有流体可渗性有效毛细管结构,讨论了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可能性。结果表明,长白鱼云杉和红松木材纵向气体渗透性与平均压力为线性关系,表明流体在这两种针叶材中流动阻力主要来自纹也膜微孔,具有流体可渗性平均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分别为0.61和0.98μm,单位面积上具有流体可渗性有效纹孔膜微孔数为1218和60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植被恢复,首先必须合理利用十分紧缺的水资源,于是使用各种抗旱材料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科学地解决植物赖以生存的水分环境,成为很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对固体水、保水剂、蓄水渗膜3种抗旱造林材料从其研究历史、功能机理、应用效果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应用研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以期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存活难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应用蓄水渗膜袋造林后,树种造林成活率均比对照区平均高8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2.5m金丝柳、香花槐截杆苗木进行了蓄水渗膜装水量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植树坑穴中放置2个蓄水渗膜袋造林,对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最大。蓄水渗膜袋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用蓄水渗膜袋、森露固体水、聚乙烯地膜等3种不同的节水材料,在山滩旱地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找出了提高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的有效手段和主要办法,为干旱山区实施生态节水工程、巩固造林成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地榆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江  武玲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35(3):25-27,35
以地榆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人工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下对地榆生长状况以及胁迫、复水前后不同时期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干旱胁迫使地榆生长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复水后地榆表现出补偿生长的特性;干旱胁迫使地榆细胞质膜透性增加,复水后地榆细胞质膜透性可降至正常水平;干旱胁迫使地榆游离脯氨酸的积累迅速增加,复水后其积累量降至正常(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7.
蓄水渗膜用于干旱丘陵区造林比保水剂、地膜覆盖、截干深栽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苗木生长量,可改良土壤、抵抗病变,从而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同时可降解,对环境无污染;还能大大降低人工浇水产生的水资源浪费和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生态功能材料研究所、华北石油开拓物资有限公司研制与中国林学会共同开发的《蓄水渗膜》材料,为荒漠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就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按照雨水花园建设的通用结构,重点介绍上海公园九号小区建设中雨水花园构架与布局、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东部山区森林土壤渗透性能和蓄水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森林土壤的渗透性能和蓄水能力。结果表明,辽宁林区土壤的有效蓄水量900-1600t/hm^2,土壤表层以的初渗速度27.9-61.6mm/min,稳渗速度2.6-4.2mm/min。欠生林土壤的渗透性能及蓄水成于人工针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