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教材主要介绍果酒、米酒的分类,果酒、米酒的品种,酿酒所需的各种水果和酿酒所用的发酵剂,各种果酒的产酒机理和生产工艺以及果酒生产的操作要点、储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品评。果酒生产包括:果酒生产工艺与配方、果酒生产工艺、原料预处理、静置澄清和成分调整、控温发酵、倒酒净化与过滤、调配、装瓶。果酒品  相似文献   

2.
正本教材主要介绍果酒、米酒的分类,果酒、米酒的品种,酿酒所需的各种水果和酿酒所用的发酵剂,各种果酒的产酒机理和生产工艺以及果酒生产的操作要点、储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品评。果酒生产包括:果酒生产工艺与配方、果酒生产工艺、原料预处理、静置澄清和成分调整、控温发酵、倒酒净化与过滤、调配、装瓶。果酒品种包括:红葡萄酒、白葡  相似文献   

3.
<正>本教材主要介绍果酒、米酒的分类,果酒、米酒的品种,酿酒所需的各种水果和酿酒所用的发酵剂,各种果酒的产酒机理和生产工艺以及果酒生产的操作要点、储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品评。果酒生产包括:果酒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正本教材主要介绍果酒、米酒的分类,果酒、米酒的品种,酿酒所需的各种水果和酿酒所用的发酵剂,各种果酒的产酒机理和生产工艺以及果酒生产的操作要点、储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品评。果酒生产包括:果酒生产工艺与配方、果酒生产工艺、原料预处理、静置澄清和成分调整、控温发酵、倒酒净化与过滤、调配、装瓶。果酒品种包括:红葡萄酒、白葡萄酒、传统梨酒、刺梨果酒、南果梨酒、鸭梨果酒、樱桃发酵酒、樱  相似文献   

5.
<正>本教材主要介绍果酒、米酒的分类,果酒、米酒的品种,酿酒所需的各种水果和酿酒所用的发酵剂,各种果酒的产酒机理和生产工艺以及果酒生产的操作要点、储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品评。果酒生产包括:果酒生产工艺与配方、果酒生产工艺、原料预处理、静置澄清和成分调整、控温发酵、倒酒净化与过滤、调配、装瓶。果酒品种包括:红葡萄酒、白葡  相似文献   

6.
<正>从史前到当今,酒的酿造经历了从自然酿酒发展到人工造酿酒,以及现代化工艺酿酒的过程,原料庞杂,品种繁多,好酒层出不穷,名酒各领风骚。酒,在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养生保健、三农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酒的选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餐桌上的酒品从单一的"白酒"增添了"黄酒"、"米酒"、"啤酒"和"果酒"等,"白酒"不再是餐桌上的一枝独秀。而且"果酒"本身崇尚天然与健康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米酒酒度低且有营养,绵甜爽口。深受饮用者欢迎。生产米酒投资少,销路广,见效快,是致富的稳妥项目。我们总结传统酿酒经验,进一步探索,终于研究成功了米酒高产酿造技术。该技术工艺设备简单,设备仅比原来酿酒用具增加1台蒸馏器,投资1000多元即可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钙果果酒乙醇体积分数低、酒体酸涩、滋味结构欠佳以及风味单一的不足之处,将钙果分别与酿酒白葡萄'霞多丽'和酿酒红葡萄'美乐'以不同比例复合酿制,对复合型果酒进行基本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测定,分析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组成,探讨酿酒白葡萄和酿酒红葡萄应用在钙果复合型果酒酿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钙果与2种酿酒葡萄酿制的复合型果...  相似文献   

9.
对固定化酵母生产合水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以酒精度、感官评价、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初始糖度、二氧化硫添加量、固定化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对合水粉葛果酒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4%,二氧化硫添加量80 mg/L,固定化复合酵母以0.3%葡萄酒干酵母为主发酵菌种、配合0.04%生香干酵母和0.06%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合水粉葛果酒的酒精度为13.3%,感官评分91分,总黄酮含量244.52 mg/L。  相似文献   

10.
腰果梨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果梨色泽鲜艳美丽、香气特殊、糖含量较高、酸适当、易榨汁、Vc含量高,但单宁含量偏高,用作水果鲜食,其味不佳,可使其发酵酿酒,本研究试制了黄色果梨酒(除渣发酵)、红色果梨酒(连渣发酵)、果梨糖米酒以及果梨菠萝酒等四种果酒,产品各具物色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事实上能够酿酒的水果非常丰富,从苹果菠萝到芒果樱桃都可以被制成果酒。营养学家指出,与白酒、啤酒相比,果酒的营养价值更高,对健康的好处也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果酒,人们最熟悉的非葡萄酒莫属。其实,果酒品种繁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透过数据看果酒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根据酿造类型不同,果酒分为发酵酒(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和特种果酒。西欧是全球最大的酒精饮料市场之一。2018年西欧酒精饮料消费总值约为3.3亿欧元,其中西欧苹果酒、梨酒和米酒的市场份额为3.85%,最大的果酒进口国家是比利时、丹麦和芬兰。英国是  相似文献   

13.
以桑葚果汁自然发酵液和桑果园土壤为分离源,从中分离筛选桑葚果酒酵母,将筛选得到的酵母与对照酵母进行发酵对比研究,进一步确定桑葚果酒酿酒优良菌种,并将筛选得到的酵母进行生产中试.结果表明:从分离源中分离得到12株酵母菌,经过初筛、复筛,获得1株比较适宜酿造桑葚果酒的酵母菌(SY-2),该菌种具有起酵快、发酵过程缓和、产香好等优异特征,通过生产中试,制得紫红色、澄清透明、香气协调、柔和爽口的优质桑葚果酒,从而确定该菌株可作为桑葚果酒生产用酵母.  相似文献   

14.
郭磊  茶滕娇  杨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32-333,344
[目的]为国内青梅果果酒的生产和青梅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产自云南的青梅果实为原料制作发酵型青梅果酒,通过分析原汁含量、糖度、酵母接种量和pH值对青梅果酒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其生产工艺。[结果]青梅皮渣的脱臭效果最好,脱臭后的青梅酒无刺激性气味、有果香而不苦。发酵阶段的最优生产工艺:原汁含量为50%,发酵初始糖度为23%,初始酸度(pH值)为3.3,酒用酵母的接种量为1.5‰。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原汁含量〉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初始酸度。发酵原酒和浸泡原酒比例为7:3时,产品的风味特征比较理想。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酒精度、菌落总数、致病菌数等理化指标值均满足了GB/T15038-2006的要求。f结论f该研究为发酵型青梅果酒的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厂的科研人员精选优质菌种,以大米、碎米、小米、玉米等为原料,采用固液结合法酿酒新技术,所制米酒质量好,产量高,营养丰富,是配制药酒、滋补酒、保健酒等特种酒的基础酒。同时,将米糟制米香醋后,还可将醋糟制成生物粗蛋白饲料.一粮三酿。现将以大米为例的固液结合法酿酒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米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酿造型酒类,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米酒。在公元7世纪,中国的这种"曲种"酿酒技术传入日本,使日本的酒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而发展成国酒,也就是现在的"日本清酒"。而在中国,米酒一直没有得到规模化的生产。为了传承千年米酒文化,摆脱"小作坊式"的中国米酒烙印,打造百年民族品牌,一个原本在上海开过公司,掌管物流、机械等多项业务的江西客家人彭海军毅然担负起这一使命,于2012年离开上海回到江西省宁都县,成立了一家专做米酒的现代化企业——江西翠微三甲酒业有限公司,成为回乡创业的青年楷模。  相似文献   

17.
<正>ZFT系列快速节能多功能酿酒设备及新工艺酿酒技术国家专利(ZL200820000352.7)原料发酵3~5天即可完全出酒,比其它生料工艺缩短发酵期10余天。传授生料酒曲制作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彻底摆脱酒曲供应商的牵制。该设备可用于生料、熟料、固态、液态、半固态、半液态等多种白酒生产工艺,还可以用于水果酒、黄酒、料酒、保健酒等多种产品的酿制。该机配备专用高效快速节能分体独立加热器,具有串蒸、灭菌、蒸料、取暖、单独烧热水等10余项功能,比其他老式设备节能  相似文献   

18.
葡萄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美味鲜果,但主要的,葡萄是一种传统的、世界性的大宗工业原料。葡萄历来居于世界各种果树生产之首位,目前世界上葡萄栽培总面积约达1.5亿亩,年产5,600万吨以上,其中80%以上用于酿酒。葡萄酒质之优美冠于各种果酒。发展葡萄酿造可以大量节约酿酒用粮,每生产一吨葡萄酒约等于节约半吨粮食。在酿造业中开展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 生料酿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液态发酵、液态蒸馏的全液态生产工艺,把传统技术(小曲酒固态法)的烦琐、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化为配料、发酵、蒸馏三道工艺,因此操作简便、轻松,省去了传统工艺许多操作,生产工人从过去赤膊上阵、汗流满面、腰酸背痛变为衣冠楚楚、潇洒自如便能酿出酒来。现将生科酿酒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1 配料:粮、水比例为1:3,生料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6%,冷水要符合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0.
吴小兰 《新农村》2008,(1):27-27
米酒的酒精含量低,糖度适中,香气浓郁,醇厚可口,色泽明亮,营养价值高,是饮用和调味的佳品。米酒的生产工艺较简单,家庭作坊生产米酒的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