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农村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输出,农村人员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成为当今制约农村稳定、发展、繁荣的重要阻碍,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极为迫切。通过研究空巢老人代理家长这一桥梁,发挥空巢老人的主动适应性,将其与留守儿童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使两个特殊群体情感互依、经济互补、生活互助,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简易可靠的方法选择,为保障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
留守问题一直是媒体、社会政府广泛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社会上各种关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留守力量的案件与事故日益增加。这使得社会各界人士聚焦于留守力量的利用与开发问题。这个现象指引着本项目深入研究——如何去做到有效利用留守力量,减少当下的留守悲剧事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字眼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断出现在大众面前,同时关于这一群体的话题与事件也是不断地升温,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开始指的是父母出国而子女留国的含义,在当下社会发展中逐渐演变成因父母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滞后而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农村等地区的含义。同时依据经济发达地区的延展性以及农村发展的落后性,由此形成的对比,导致了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所占比例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3.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也面临多重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以此来探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于是很多农村成为了"空心村"老人与儿童成为了留守农村的主要人群。农村出现"三荒"即人荒、地荒、钱荒现象。"三荒"问题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发展;使空巢老人不能安享晚年、儿童问题突出。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荒"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3-114
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与"留守儿童"联袂出现的是"空巢老人"问题。这两个问题,在东部发达地区不会很严重东部地区的中青年抛下老人孩子当"候鸟族"。所以,西部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一样,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国家养老和家庭养老都在水解。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已悄然启动。前景如何,本文从调查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胡莹莹 《新农业》2014,(12):8-8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孤独守望着家园的身影,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人们称为"留守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留守老人不仅要承受对子女的思念、孤独寂寞的煎熬,还要劳作于田间地头,有的还要承担起抚养隔代的重任,他们似乎有着更多的力不从心。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很难享受到安逸舒适的晚年  相似文献   

7.
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高龄化、失能化的境况,未来养老保障令人堪忧。阐述了重庆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及空巢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经济、医疗、生活照顾和精神生活方面分析了重庆城乡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在对比分析重庆市城乡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养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95-197
农村空巢老人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各种利益诉求,但是农村空巢老人利益表达机制并不健全。农村空巢老人利益表达机制存在利益表达主体表达意识较低、利益表达客体反馈不足、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利益诉求的实现。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健全政府的反馈机制、改革村民自治、完善信访制度、提高组织化程度等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的利益表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此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威胁。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还不利于推进农村社会和谐,不利于保障家庭和睦幸福,也不利于改善老人自身生活。而破解空巢老人这一难题,需要依托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87-189
空巢老人问题是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以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为关注点,从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其成因分析入手,剖析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从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空巢家庭三个角度分析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出现的很多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急需安置,所以创新农村的养老模式,是吸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然而,人们大多关注城镇养老问题,对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却鲜有问津。事实上,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年轻人的需求,再加之大城市优势资源的吸引,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大城市务工。因此,在农村地区就出现大量空巢老人,其养老问题愈发严重,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亟需采取妥善措施加以解决。根据抽样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生活拮据,缺乏满  相似文献   

13.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掠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既面临精神上的窘困,更承受着繁重的农事负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当地政府应努力发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导作用;农村空巢老人应重塑自我认知,调整心态;加强子女对空巢老人精神抚慰方面的教育;加强农村村委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老人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于2008年5月在内蒙古卓资县进行的调研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生活困窘、生活照顾缺位、医疗费用高、精神生活单一、孤独感强烈等问题.因此从加强孝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改善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原有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基于此,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生态养老、结伴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以期为当地改善农村养老模式提供借鉴,从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等原因使得农村空巢老人人数不断增多,他们精神上缺乏慰藉,常被健康问题困扰,经济来源又很有限,晚年生活存在很多隐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共同关注空巢现象,让空巢老人们的晚年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老龄化压力不断增大,老年群体愈加受到社会关注,而农村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养老成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江苏、重庆两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分析空巢的原因,总结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提出对策建议,向社会传达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期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在,空巢老人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我们中国历来重视养老孝亲,所以撰写此文,以小东庄村为例,从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产生原因、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