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出现了一些危机,而且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这种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根源既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本文就如何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来改善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观念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尹小妹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2):6-9
失地农民由农民变为城市市民虽然获得了制度上的准入,但在身份转变过程中却存在着社会保障不力、角色转变困难以及居住条件、生活方式与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及困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失地农民尽快重新就业,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失地农民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既不同于城市人口也不同于乡村人口的新型群体,自我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城市的适应能力。该文通过归纳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从社会舆论氛围、国家制度、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日用家当》中,作者把家庭设定为叙事的背景,通过对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基这三个黑人女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描写和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地使家庭呈现为文化冲突的场所。从母女对待白人主流文化和黑人传统文化的态度出发,揭示出黑人作为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在身份认同上的困惑与无奈以及黑人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和他者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5.
6.
朱平翠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4):66-68
以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他们身份认同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社会网络和社区参与因素,并提出可通过加快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建立普惠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建构新型的人际关系网络促进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后的身份认同,真正实现"市民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日用家当》中,作者把家庭设定为叙事的背景,通过对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基这三个黑人女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描写和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地使家庭呈现为文化冲突的场所。从母女对待白人主流文化和黑人传统文化的态度出发,揭示出黑人作为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在身份认同上的困惑与无奈以及黑人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和他者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我国提升城市群功能的进程稳步推进,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有效的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势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汇聚成为必然。与此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的限制,农民工流入城市后的城市身份认同并不高。因此,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教育、健康、住房、社会保障等服务均等化以及流动人口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构建以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协同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环节。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指数,并对该指数的后期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紧邻城市的城郊地区被迫接受城市扩张,城郊失地农民群体迅速扩大。然而,城郊失地农民对于自身市民身份认同速度明显落后于城市化速度,提高其对于市民身份的认同迫在眉睫。强制性的市民化、生存空间的差异性、社会保障的差异性、社会身份的边缘性、户籍身份的差异性是造成城郊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困境的原因;推进城郊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应该加强对征地制度的完善,促进郊区物理空间的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促进城郊失地农民转变观念,最终实现城郊失地农民完成市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二元户籍制度的产生及其改革的迫切性,对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探究,指出了解决当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60-63
在中华历史文化的跌宕起伏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台湾女性小说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台湾女权运动迅速发展,台湾女性小说创作关于性别身份认同的自我书写呈现出生存空间的“女权文学”的反抗书写和性别空间的“欲望文学”的多维书写。性别身份认同的自我书凸显出台湾女性小说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自觉感应,勾勒出台湾女性知识分子在探讨现代女性前途和命运时对女性性别身份认同的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4.
15.
发展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不仅仅只是实现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更要求农民工可以实现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同时也要求农民工在思维意识、价值观市民化。但由于农民工是"农民"与"市民"两种不同身份的叠加,导致农民工在身份认同上存在困境,解决好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农民工市民化,更好地完成人的城镇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69-71
记忆行为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影响人类的生活。记忆也成了作家创作的源泉。《高兴》里的刘高兴与同伴五福的都市之旅,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扎根于城市。尽管刘高兴在都市里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失败,但是他很快从记忆错觉中惊醒,倔强地与命运博弈。刘高兴在遭遇人生失败后选择挑战自我,这不是失败后的自我挣扎,而是现代人成就自我的极端体验。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变迁中,处于劣势地位的边缘群体都存在着对主流社会的认同问题,然而,农民工的角色与身份却是分离错位的。他们离开了乡村,告别了土地,实现了职业角色的重组,但他们的身份却依然是农民。农民工在给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彻底改变社会身份,进而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还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绝对贫困现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但返贫和相对贫困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保证脱贫群体不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成为我国下一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基于河南省唐王桥的具体实践,实证探究贫困的社会治理。研究发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应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其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劳动力;基层组织应充分树立预期思维与联系领导机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扶贫企业作为新兴社会治理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要嵌入农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机制,整合资源,进一步补足短板,对相关政策进行厚化,抵御各种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突出特点不仅表现在评点形式的直观性、灵活性与开放性,而且体现在评点者本身的多重身份及其复合功能上。一方面,书商、文人、作者本人等批评群体构成了明清小说评点者的复杂主脉;另一方面,读者、作者、批评家(文学鉴赏者)的三重身份共时集中存在于小说评点者进行小说评点的具体进程中,从而使评点者在评点瞬间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文学功能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农民对职业农民身份的认同是有效解决当下“三农”问题的关键。以鄂西N地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对该地区职业农民身份自我认同现状加以调研,发现N地农民对农民身份的认同程度高,对农民职业的认同度低,表现为弱性职业坚守现象。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调研结果加以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