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土乃"八字宪法"之首,为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进行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报告如下:汤原县乡镇耕地总面积为89790.8hm2,旱田面积58980.8hm2,占耕地面积的65.7%;水田面积30810hm2,占34.3%。这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将汤原县乡镇耕地土壤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地20177.82hm2,占22.48%;二级地34510.11hm2,占38.43%;三级地22558.14hm2,占25.12%;四级地12544.75hm2,占13.97%。其中:高产田为一级地  相似文献   

2.
借助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以旱地为主,占比为61.50%,水田为38.50%。从空间分布看,重庆市耕地和水田多分布在西部和中部,东部较少。从时间演变特征上看,1997—2010年重庆市耕地面积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减幅达到29.92%,其中旱地减少了33.05%,水田减少了24.25%。同时,林地面积增加明显,由29 580.1 km~2增至44 834.5 km~2,增幅为51.57%。耕地成为林地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转为林地的面积占转入林地总面积的86.45%。  相似文献   

3.
张丽英 《河南农业》2013,(21):24-24,28
根据鄢陵县耕地地力评价专家组制定的鄢陵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鄢陵县基本农田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12 951.16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9.31%;二等地面积为29 010.86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3.25%;三等地面积为17 211.55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5.66%;四等地面积为7 898.29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1.78%。一等、二等属高产农用地,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RS的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构建了基于GIS、R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及用多因子进行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29176.56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59.09%;不宜耕地为20198.18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40.91%.宜耕地中,一等地(A1)为865.14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2.97%;二等地(A2)为3 675.37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12.60%;三等地(A3)为24636.05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84.43%.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实时监测耕地后备资源,为耕地的补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RS数据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分析了友谊农场2004~2011年水田的时空变化情况,旨在为区域种植业结构优化及农业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2004~2011年,友谊农场水田田块数量大幅增加,田块规模不断扩大,水田总面积快速增加,占耕地比重迅速提升。水田扩张在空间上呈现"增生式"。截至2011年,水田面积达到了6.0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25%,友谊农场水田分布形成了东密西疏的宏观格局。今后,应在充分客观评估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水田,优化配置各种农业物资、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劳动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巍山县国土总面积2200km2,其中,山区面积2052km2,占总面积的93.3%。共有耕地26620hm2,其中常耕地21086.67hm2、水毁及低标准农田5533.33hm2。主要分布在巍山坝子、山箐沟两旁,山区、半山区丘陵、山槽、山洼等地带;旱地12386.67hm2,占58.74%,主要分布在山区。2008年,全县有9213.33hm2中低产田地,占全县总耕地的34.61%。这些中低产田地耕种质量差,农田基础  相似文献   

7.
摘要:根据708个耕层土样pH测定结果,探讨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状况,评价耕地酸化空间分布特点。参照福建省土壤酸碱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云霄县耕地土壤以酸性耕地土壤为主,面积7960.26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12035.56hm2的66.14%,其次是微酸性耕地土壤,面积达2099.63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7.45%,强酸性、微碱性和中性耕地土壤面积分别为1099.44hm2、830.25hm2、0.04hm2,分别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9.13%、6.90%和0.0003%。耕地土壤pH值变化于3.82-8.37之间,均值为5.33±0.97,变异系数为18.20%。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对策主要有合理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施用有机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耕地地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基于测土配方施肥调查结果,分析吉首市耕地地力现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全市高产耕地面积仅26%,74%的耕地为中、低产土壤,尤其是在旱地土中,中低产土壤占的比例较大。吉首市耕地以三级地分布面积最大,为2189.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9.8%。园地只在三至七级地中分布,其中以六、七级地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2221.5 hm2和3062.1 hm2,占园地总面积的26.5%和36.6%。耕地和园地中低产田以瘠薄培肥型和障碍层次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别为6165.1 hm2与6418.2 hm2,分别占障碍型土壤面积的36.3%和37.8%。旱地土耕作层浅化问题较严重,耕地土壤养分失调、缺素较普遍,也是当前吉首市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地消除土壤障碍因子,加速吉首市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粮食和经济作物同耕地地力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容量相互协调和农村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平台,利用射洪县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并结合该县的DEM、聚落、水域和道路数据,建立一、二级退耕还林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射洪县可以退耕还林的总面积为8 907.86 hm2,其中一级退耕还林的对象为坡度大于25°的旱地,退耕面积为6 314.23 hm2,占退耕总面积的70.9%,占旱地总面积的10.5%,占耕地总面积的7.8%;二级退耕还林的对象为坡度在15°~25°,且在聚落500 m和道路1 000 m范围外与水域1 000 m范围内的耕地,退耕面积为2 593.63 hm2,占退耕总面积的29.1%,占耕地总面积的3.2%。本研究通过构建退耕还林决策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退耕还林数据,为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岳阳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利用障碍度函数模型,划分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区,分析平原低阶、丘陵下部、丘陵中部各等级耕地的主要障碍类型区。结果表明:1) 岳阳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61,耕地质量良好,以中等、高等地为主,面积共计2.795×105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0%;高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低阶和丘陵下部,中、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低阶、丘陵下部和丘陵中部。2) 高等地中,平原低阶的水田以排水能力和有效磷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分别为50.03%、41.72%;丘陵中部的水田以速效钾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45.26%,丘陵下部的水田以pH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32.37%;中等地中,平原低阶、丘陵下部的水田以排水能力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分别为52.51%、53.89%,丘陵中部的水田以灌溉能力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33.96%;低等地中,平原低阶、丘陵下部水田均为排水能力障碍类型区,丘陵中部的水田以排水能力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92.06%;高等、中等、低等地中平原低阶、丘陵下部、丘陵中部的旱地均为灌溉能力障碍类型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7.60万hm2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1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2.07万hm2,占总面积的11.8%;2级地IFI0.8~0.84,面积5.72万hm2,占32.5%;3级地IFI0.75~0.79,面积4.50万hm2,占25.6%;4级地IFI0.70~0.74,面积2.49万hm2,占14.2%;5级地IFI0.65~0.69,面积1.84万hm2,占10.4%;6级地IFI<0.65,面积0.98万hm2,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泽州县现有耕地41333.3hm2,其中确实能够浇灌的水地面积不足3333.3hm2,纯旱地面积3133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5%以上。粮田面积38533.3hm2,中低产田就有22000hm2,占粮田总面积的56%以上,大面积中低产田综合生产能力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县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县域耕地地力的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智  张学俭 《贵州农业科学》2012,(3):217-219,223
为建立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直观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为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进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永宁县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有耕地共划分为1~6等,其中,一等地面积为70 585.9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71%;二等地面积为219 047.67hm2,占30.15%;三等地面积为230 101.46hm2,占31.67%;四等地面积为132 079.65hm2,占18.18%;五等地面积为39 328.14hm2,占5.41%;六等地面积为35 502.53hm2,占4.89%。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文山市现有耕地40.95万亩,其中水田1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6%。2015~2018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累计44.26万亩,总产量22.7万t。水稻是文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确保文山市粮食安全,政府及农业部门把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纳入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以兰州市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耕地变化景观指数分析了兰州市耕地变化格局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引起兰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有4种,即开发、复垦、整理和农业结构调整.10a间耕地增加最多的方式为土地开发(1 159.75hm2),其次为农业结构调整(159.39hm2),复垦增加为0;兰州市土地减少方式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建设用地等,其中,生态退耕减少15 516.28hm2,建设用地减少3 863.88hm2,灾毁面积1.13hm2,其他原因减少为351.65hm2.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单一,优势度相对较高,均匀度低;耕地减少的方式较增加的方式多样,优势度低,均匀度高.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土地生产力是影响兰州市耕地变化的3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张涛 《河南农业》2012,(23):19-20
一、宁陵县土壤基本情况宁陵县耕地总面积为5.36万hm2,全县土壤为潮土土类,分黄潮土、褐土化潮土、碱化潮土和盐化潮土4个亚类,其中黄潮土亚类面积最大,有3182.19hm2,占土壤总面积的86.84%;共有7个土属,以壤质潮土面积最大,有2000.92hm2,占土壤总面积的54.6%;其次为砂质潮土,面积为682.75hm2,占土壤总面积的18.63%;黏质潮土面积为498.52hm2,占土壤总面积的13.61%。在县级与省级土种对照后,宁陵县共有个土种。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将象山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相叠置,确定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985个。根据象山县实际情况和浙江省确定的15个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和隶属度,根据综合地力指数等级将耕地划分为三等六级。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县内现有耕地20 742 hm2,其中一等耕地全为二级,面积为458 hm2,占总面积的221%;三级耕地面积为13 3373 hm2,占总面积的6430%,四级耕地面积为6 7126 hm2,占总面积的3236%;五级耕地面积为2341 hm2,占总面积的113%。  相似文献   

19.
选取重庆市石柱县为样区,使用TM、SPOT-5影像及其它相关基础图件数据,运用Markov模型对研究区1995~2015年近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样区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呈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其中林地和耕地所占总面积的比例超过了90%。2样区1995~2015年,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随时间变化存在差异:草地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变化不显著。3样区五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格局变化上主要呈现为耕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草地—建设用地四者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青菜头产销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菜头为重庆市季节性特色优势蔬菜,主要上市期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近3年产量年均增幅达3.15%,包含鲜销和加工2个部分,以加工为重,2012年全市定植面积约89333 hm2,产量253万t,其中加工青菜头面积约65333 hm2,产量177万t,均占到总量的2/3以上。青菜头在“一圈”的生产面积最大,占全市青菜头总面积的61%,渝东南占36%,渝东北占3%。观农贸批发市场全年青菜头的交易量为9418.54 t,日均交易量为25.8 t,交易月份为11月至次年4月,全年外地与本地青菜头交易量比例为5.6:1。主城区66家超市全年青菜头销售量为777.19 t,占蔬菜销售总量的1%,占芥菜类蔬菜的53.49%,其中外地与本地青菜头销售量比例为7.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