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亚玲  于萍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2):89-91,102
从区域层面分析了宁夏沿黄经济区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征,重点从产业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潜力方面研究分析了该区域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明显优势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指出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经济发展的精华地带,以区位熵理论为基础,对沿黄经济区沿岸城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沿黄经济区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产业的优势,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农业既是宁夏沿黄经济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也面临各种障碍和制约。文章阐述了宁夏沿黄经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以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并为进一步研究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低碳农业发展战略需要量化研究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初步测算了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物资消耗和农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对比分析了宁夏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绿色化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涛 《甘肃农业》2012,(2):12-13
通过对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强化节水工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水权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强化节水工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水权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年世界银行提出的“3D”分析框架,基于2005-2013年成渝经济区县域数据,分析了密度、距离、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对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考虑到密度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和各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采用2SLS估计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对估计结果进行纠正.研究发现,密度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距离对其显著为负,以户籍城镇化率衡量的分割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以民族差异衡量的分割对其无显著影响.这个结论为审视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差异提供了一个系统性视角,对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通区位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宁夏规划建设的国家生态屏障"一环带"上,生态经济区位十分重要。本文从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利通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优势以及所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年世界银行提出的"3D"分析框架,基于2005-2013年成渝经济区县域数据,分析了密度、距离、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对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考虑到密度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和各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采用2SLS估计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对估计结果进行纠正.研究发现,密度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距离对其显著为负,以户籍城镇化率衡量的分割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以民族差异衡量的分割对其无显著影响.这个结论为审视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差异提供了一个系统性视角,对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区域经济底部基础的关键.研究根植五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以四川省183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五大经济区高质量整体水平呈梯度发展特征,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2)县域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状态,其中开放、创新维度不平衡性最为明显,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部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度分化,主导着全省区域差异走向;(3)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成都平原经济区中部构成高质均衡区域,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构成低质均衡区域,成都平原经济区向丘陵、山地过渡地带形成异质性发展地带.据此,提出从政策环境和制度导向转变、多中心多层次核心区构建、特色要素依托等方面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沈阳经济区所辖23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和GIS辅助分析方法进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总体水平偏低,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东西部低的格局,各县(市)的县域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提出了梯度推进、逐渐缩小县域经济差异,一轴两翼、构建空间协调发展格局,强弱并举、壮大平衡县域内部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发展低碳农业已是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文章论述了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低碳农业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低碳农业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增长极,由于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走一体化、精品化的路子,实施产业提升和龙头带动,着力打造蔬菜花卉、优质粮食及种质、特色果品、清真牛羊肉及乳品、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集群,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将沿黄经济区建设成为示范周边、引领西北、面向全国的高端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4.
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增长极,由于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走一体化、精品化的路子,实施产业提升和龙头带动,着力打造蔬菜花卉、优质粮食及种质、特色果品、清真牛羊肉及乳品、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集群,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将沿黄经济区建设成为示范周边、引领西北、面向全国的高端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5.
低碳农业作为近年来新提出的主题,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基础理论体系.文章在已有内容基础上,就低碳农业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及与其他农业形态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研究提出宁夏沿黄经济区低碳农业发展对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由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主持承担的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乡统筹战略中的宁夏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于近期通过了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验收。研究成果对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 ESDA的宁夏县域生态补偿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米楠  米文宝 《宁夏农林科技》2014,(4):55-58,F0002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聚类分析等方法,通过ArcGIS和GeoDA软件,评价宁夏县域生态效益,结合宁夏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ESDA分析,确定宁夏县域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结果表明:红寺堡区、泾源县、彭阳县等区域生活条件恶劣,发展困难,但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而银川市辖区、石嘴山市辖区和灵武市等区域经济发达且ECPS等级很低,后者应对前者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农产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发展低碳农业是全球应对日益严峻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文章总结了国外发展低碳农业的有效做法及经验,提出了助推宁夏沿黄经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如提高对低碳农业理念的认知水平、实施低碳化的激励政策工具、完善低碳农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相似文献   

19.
依据《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以银川市为例,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产出效率与土地利用持续状况等4个方面评价和分析了银川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宁夏沿黄城市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宁夏沿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2016—2020年宁夏沿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宁夏沿黄区域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增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产效率和效益、结构优化升级4个方面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宁夏沿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增长、生产效率和效益方面相对较弱。最后得出形成均衡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关键指标取得新突破、提升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潜力的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