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曾经是教学论的热门话题,优化教学模式也一直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丈从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科学、综合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合理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优化该门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李颖靓 《吉林农业(下半月.信息版)》2009,(11):41-4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本文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学的形成、电镜下的细胞和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以及现代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三方面,简述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可提高秧苗抗逆力及持水力。旱育秧比湿润育秧根,叶细胞膜透性较低,细胞活力较高,生理代谢旺盛,生长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细胞生物学课的任务、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选择新教材、补充新内容、讲活理论课、更新教学手段等改革的措施,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本文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学的形成、电镜下的细胞和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以及现代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三方面,简述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果树抗寒性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树抗寒性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李荣富,王丽雪,张华(内蒙古农科院园艺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农牧学院园艺系呼和浩特010018;美国Kansasstate大学园艺系)果树抗寒性因种类、品种、器官、组织及生育时期的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其... 相似文献
7.
8.
细胞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生物学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关键作用。通过对细胞生物学教学体系的探讨,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近年来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就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与效果进行探讨,旨在推动细胞生物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验过程与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水稻旱育,可提高秧苗抗逆力及持水力。旱育秧比湿润育秧根、叶细胞膜透性较低,细胞活力较高,生理代谢旺盛,生长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细胞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应在帮助学生高效、快捷地构建可扩展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寻找学生能力培养与创造力开发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植物合成生物学为解决农作物育种及品质改良等重要农业问题带来新机遇。为了使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植物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把握领域科技前沿、有效开展科研合作、优化研究布局,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 核心集检索到2000—2020年研究文献97 551篇。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合成生物学领域论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及总被引频次位居前列。通过对高被引文献以及文献主题聚类分析可知,重要作用元件如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标准化的遗传元件如启动子、功能基因的挖掘和鉴定、植物天然产物合成与代谢通路的解析、基因编辑技术/多组学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是本领域的重要主题内容,将持续推动本领域的创新发展。此外,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的资助及研究布局,针对当前我国在植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资助现状提出展望,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加大植物合成生物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16.
17.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发展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该文重点探讨了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并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教学改革对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分别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北京协和细胞资源中心及某企业引进4株MDCK细胞系,扩大培养后液氮冻存,分别建立种子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细胞复苏后分别对每株细胞进行了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核型及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来源的MDCK细胞均呈上皮型,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呈S型;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都为阴性;染色体2n=78;外源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建立的细胞库为开展MDCK细胞及流感细胞基质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和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最早对脂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Richard Altmann 和E.B. Wilson 都描述了细胞
中的脂肪滴,并推测了它们的起源(Altmann, 1890;威尔逊,1896)。早期,脂滴的高衍射特性为其
鉴定提供了便利的光学条件。20 世纪初,由于它们被认为是大多数细胞的组成部分,这种细胞
器被称为脂质体。然而,在20 世纪60 年代末,人造脂质体被发明出来,并很快取代了这个名
字。从那时起,这种细胞器被有过许多名称,包括脂滴、脂体、脂体、脂滴和脂质体。在植物中,
它们通常被称为油体。随着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它似乎已经定名为“脂滴”。几十年来,除了
形态学研究,脂滴的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受到关注。1991 年,脂肪细胞中与脂滴相关的磷酸蛋白
perilipin 的发现,引起人们对这种细胞器的新关注。从那时起,关于脂滴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
关于脂滴的功能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