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深入挖掘了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原因和必要性。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房价涨幅超常、投资性购房比例过大、政策管理体系不配套等症结性问题.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房地产研究领域中房价与地价关系,从房价和地价空间分布特征、房价与地价空间关系以及房价与地价空间趋势分析3个方面着手,在GIS空间统计支持下从区位角度出发,利用趋势分析、变异函数、Voronoi图和剖面图的方法研究房价、地价空间分布特征,对重庆市渝中区房价与地价分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土地价格、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房价的影响,依据2000—2010年间的中国居住用途土地价格、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和商品房价格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与土地价格、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土地价格是房价变动的促进因素,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变动对房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借鉴已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构建房价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我国2000年第一季度~2007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土地价格与我国房价成正相关关系;而实际利率与我国房价成负相关关系.据此采用协整分析和H-P滤波,分析我国房地产均衡价格水平,以及房地产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程度,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部分地区的影响,存在"局部泡沫".  相似文献   

5.
一个完善的市场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供求平衡,对稳定房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以及相关行业的货币金融等一系列政策都会影响房价的走势。市场局部的供不应求和社会资本向房地产市场的大量涌入,造成了房价的持续上涨。探究影响房价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不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的回流,有利于稳定房价,防止房价的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改已经有10个年头了,在这10年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住房得到很大改善。但居高不下的房价冲淡了人们的喜悦,增加了大部分购房人的负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高烧癫狂的上涨之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次序持续规范的明天,房价必然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如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税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房产税对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维持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房产税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现行的房产税并不完善,征税范围过窄、税收相关立法并不健全、税率设置不科学,另外,我国房产税"重流通、轻保有"问题严重。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制定科学合理的房产税制度,必须找出我国房产税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改革房产税,真正发挥房产税在财政收入、房地产市场调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资产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资产财富,房价波动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支出行为.对全国和特定地区的数据进行稳定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和加入房价变量的消费函数模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发现,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类型商品房屋的财富效应是不同的,财富效应分析可作为考量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和价格合理性的一个测度.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房地产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信贷规模扩张、房价攀升加速,金融风险在房地产市场中不断累积。本文结合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经验及我国实践,探寻我国房地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和五等法计算六大类别不同代表省市的基尼系数,依据2002~2011年省市面板数据考量6个不同类别省市房地产价格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类别省市的房价波动对基尼系数的变动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区域性;第一、三类地区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第二类地区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活动不如第一、三类城市活跃,房价波动幅度比较稳定;第四、五类地区房价波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次于第二类地区;第六类地区房价波动幅度小,对收入差距不足以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获得了迅猛发展,房地产成为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部分大中城市出现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快速上涨的房价导致部分城镇家庭购房困难,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弄清房价与地价的关系,有效控制房价,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房价与地价的关系,并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房价高得离谱且可惧,房地产调控有效用却没效果,寻思调控政策的“七寸”迫在眉睫。房价不稳定,吃亏还是老百姓,抑制反弹是调控关键。房地产投机性需求是治理反弹的关键。房价上涨受益者主要有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及其相关人员。房价上涨受益者有着潜在的投机行为,这部分群体应当发扬“舍得”精神。重庆市房地产调控的“舍得”措施主要表现在:明确调控目标,实行长效机制;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量化管理;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大舍”回报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获得了迅猛发展,房地产成为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部分大中城市出现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快速上涨的房价导致部分城镇家庭购房困难,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弄清房价与地价的关系,有效控制房价,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房价与地价的关系,并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策研究——以我国中小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居民住房奔小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和投资,拉动内需做出了贡献.然而,与房地产业发达大中城市和国外相比,我国的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问题较多,致使房价的持续攀升,也使房地产业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正视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已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特别是中小城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房价、人口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3者关联起来,构建"城市房价—人口流动—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研究框架.实证基于中国2005-2018年194个城市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定量分析城市房价、人口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1)房价变动引起的消费者相对效用变化是影响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重要因素,房价上涨会推升劳动力生活成本,进而阻碍人口迁入.(2)人口流入为城市技术创新提供了人力资本,提升城市净迁入人口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3)在劳动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条件下,房价上涨对人口迁入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将会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论为"房住不炒"政策定位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建议摒弃房地产作为经济刺激的手段,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补齐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短板,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及价值链分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控制房地产价格,化解银行信贷的风险提上议事日程。经济问题应尽量采取经济手段解决,本文试从发展房价指数期货的必要性,可行性出发,初步设计了一套房价指数期货以减少以上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近年来我国房价名义增长率与GDP、居民收入增长率,发现房价增长率的波动明显大于GDP与居民收入增长率,并用HP滤波方法计算出我国的房价波动幅度;认为自2003年以来政府调控房地产的货币信贷政策主要是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调整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限定贷款主体资格、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为主;认为货币信贷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执行不力以及我国特殊的房地产业发展环境是制约货币信贷政策调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以及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研究了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突出了其对房价的作用。最后针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本文建议政府加强土地买卖的科学规划,同时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婚姻自由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但这其中有很多人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获取不正当的利益,采用了假离婚的方式。尤其是现在过高的房价以及不规范的房地产市场的作用下,很多夫妻都采取假离婚来回避房产政策。本文分析房地产虚假离婚的概念及特征,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房产政策,具体分析了我国房产假离婚现象及其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一直是牵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这些年来楼市一直是热门的投资项目,多种多样的楼盘项目不断出现,同时房价也是水涨船高,一直居高不下,而随之相伴的是经济过热,通胀率居高不下。而房价、房地产开发以及通货膨胀三者之间有什么具体的联系也已经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众多的经济学家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分析房价、房地产开发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