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宁化城南稀土矿为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具有典型性,成矿母岩为加里东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规模大、分布广,成矿条件良好,具有矿化均匀,易采选、回收率高等特点。在矿区勘查基础上,对矿床主要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础建设的中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针对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核心课课程群:以国家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为核心构建了地质基础课程群;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地震勘探原理》为核心构建了地球物理勘探基础课程群,以湖北省精品课程《油藏物理》为核心构建了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课程群,以湖北省精品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为核心构建了油气地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条件、教学网站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课程群的建设完善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确保专业建设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3.
对合教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矿山深部找矿和区域矿产勘查提供参考依据。合教铁矿区为南、北2个矿段,包括27条铁矿体,矿体赋存于早元古界色尔腾山群混合质斜长角闪岩中,长度约1000 m,宽度约200~300 m,矿体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制。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的总结,从成矿层位、成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3个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是在多阶段火山沉积环境下,经过多期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下再造生成的,矿床成因类型为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床。勘查实践表明,地面高精度磁测是寻找该类矿床的有效方法,也侧面证实了矿床成因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非常重要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课程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该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和授课方法的改革以及效果。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和发展性的特征,教学内容需进行精简融合,结合教材突出结构和重点。应利用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其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白柳沟矿田地区是北祁连西段重要的铜多金属矿田之一,经勘查又发现4条似层状铜多金属矿体,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是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床。地槽(裂谷)演化、区域断裂、古火山机构、火山岩建造对成矿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内外找矿线索较多,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工程图学课程的定位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工程性和图形性。本在立项开展工程图学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思考了面向农业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特色,探讨了课程建设有关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的园艺产业蓬勃发展,这就对农业院校农业应用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国家教育部宽专业、厚基础、重应用的教育改革方向,将园艺专业核心课程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合并而成《园艺植物栽培学》,合并之后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园艺植物栽培学的教学水平。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园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  相似文献   

8.
和龙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多金属勘查区,近年来发现了众多铁、钼、金、银矿床(点),显示出该区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目前已发现矿床(点)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时代,划分出6类主要矿床类型。认为该区多金属成矿具有集中性、长期性、阶段性等特性,多金属成矿作用受地层、侵入岩和构造的联合控制。该区矿产勘查主攻矿种应以铁、钼为主,兼顾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矿;主攻矿床类型为太古代沉积变质铁矿、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斑岩型钼矿;主要找矿手段为地质填图+地质岩石剖面+槽探+物探(激电)+钻探。区内找矿应重点围绕已发现矿床的攻深找盲基础上,沿古洞河北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不同岩性接触面进行区域性的追索找矿,尤其应注意东西向断裂构造与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强硅化蚀变岩或石英脉出露部位、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侵入地段或多金属异常发育地段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草坪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草坪业的不断发展,对草坪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草坪学改革与实践,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具有研究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不仅将理论教学和油气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能在实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基于该课程的特点,针对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内容与目标不一致、教学手段与课程特点不一致、课程考核方式与课程特点不一致等),以学生需求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的改革等3个方面对《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为背景,探讨了这类综合性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期促进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伟大创新。“动物繁殖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从事畜牧业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从课程思政内涵诠释、“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三位一体模式多维度解析以及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实践效果反馈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如何在“动物繁殖学”这类专业基础课程中深度高效融合课程思政的措施,这对于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培养“知牧爱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畜牧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有效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德国波恩大学农业生产科学专业阶段教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恩大学农学院农业生产科学学科领域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教学任务后 ,经第一次毕业考试合格后进入专业阶段学习。专业学习分为植物生产科学、动物生产科学、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科学和自然保护与农业生态学四个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教学计划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强调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使学生具备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并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具备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教学计划由多组课程组成 ,每组课程包括多门具体课程。各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规定的 6组课程中选择 5组 ,其中有 4组…  相似文献   

14.
刘玉石  丁九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31-17932,17934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林、园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及实践模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水生观赏动物学》是大连海洋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课程组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从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未来工作的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案例教学在《生态规划学》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生态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案例教学法以及《生态规划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在《生态规划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并分析总结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是《养鹿学》课程的—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项目中的网络课程建设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分析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在《养鹿学》课程中应用的优势和可行性,提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及思政课程的“一段渠”,课程思政在新时期新农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园林苗圃学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连接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间具有重要桥梁作用,其课程内容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在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优化课程内容和考评体系,探索园林苗圃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中地位突出。基于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工科专业《石油勘探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分析了《石油勘探构造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不断地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具有应用型工科专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本报讯湖北省地质局日前宣布,11月上旬,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在宜昌磷矿北部竹园沟—下坪勘查区新发现一特大型磷块岩矿床,提交磷矿资源量4.95亿吨。该项目野外地质工作目前已通过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项目专家组的成果质量验收。据湖北省地质局介绍,竹园沟--下坪勘查区面积14.41平方公里,项目位于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涉及西山、段江、下坪三个行政村,初步探明为一特大型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共估算333+334磷矿石资源量达4.95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