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在经济增长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样的良好态势下,追求科技突破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应该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关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林业生态文明是众多组成部分中的重点内容,也应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做好带头作用。科技的进步也让各种先进技术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力于科技手段来推动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本文对林业生态文明和科技创新的基本内涵以及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做以下具体阐述,希望为广大林业建设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为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献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是与生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如何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落地,做优农业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最有效最佳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当下的句容,如何唱响做亮做大生态农业,更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生态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张启志 《农业工程》2017,7(6):67-68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布局,包含了生态观念和生态经济、生态制度和生态环境,其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手段,还是乡村建设水平鉴别的“金指标”。主要介绍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态工程,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近日表示"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思路,会有生态文明的理念,而且建设目标中也会体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还有专门的一篇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将5个省整体纳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其他52个地级、县级以及跨流  相似文献   

5.
对农村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不仅直接改善了农村自然环境,也能够间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出发,探析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意义,从而分析了具体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潘家翀 《河北农机》2022,(3):112-114
对农村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不仅直接改善了农村自然环境,也能够间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出发,探析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意义,从而分析了具体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其中做出巨大贡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的前提、实现美丽乡村的要求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帮助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同时为农村生态文明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从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出发,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最后回归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凤冈县田坝社区为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生态美学相关概念辨析,深入分析了田坝社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美学实践路径,总结出其重生态、重规划、重文化、重人才的经验做法;认为生态美学本身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哲学原则,其“尊重、顺应、保护”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对立变为共生,“共生”为“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生态美学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赵新战 《农业工程》2019,9(11):141-144
新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主要内容是加强农民的生态文明理念、知识和法规教育。通过SWOT分析,提出新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组织领导;通过农村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生态文明教育载体;加强生态文明的规章制度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贯穿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其理论特点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视域,对于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剖析,揭示了资本的全球性权力关系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主张构建一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来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美丽中国"被列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被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吉林省长春市作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的实践,从人-水-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和落实河长制的具体建议,为大力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水资源量丰沛,具有良好的水资源禀赋与水生态条件,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广西"的客观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以水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努力实现生态优美、人水和谐。对此提出思考意见,为广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关系国民经济,是其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生态保护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好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将其应用于农业生态化发展中。由杨发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一书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朝阳市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缺水、耗水、污水的问题,管理水平也亟待进一步增强。在遵循该地"市情"、"水情"的基础上,应当从立法、规划、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入手,着力创新"节水防污型"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量化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文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水生态文明系统的形成历程与机理,对新区湖泊河系及水生态文明系统现状进行梳理,借鉴典型城市相关领域的经验与研究,建立健全雄安新区水生态文明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雄安新区定位与实际水生态、水环境建设现有水平及顶层规划,该体系共涉及8个主要方面,包含25项评价指标,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新城提供文明、和谐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如何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从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现状来看,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必须兼顾的两个目标。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与生态改善的双重压力下,农业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农业自身,更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展。为此,必须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幅降低农业资源特别是水、土地等基础资源的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以电代媒、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对于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尽管各地进行了不少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与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比,仍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是现有发展方式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过程,面临的难度和阻碍不可小视。做为一个西部小县城,林业生态建设更待文明循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以来,全国各主要城市先后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但由于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整体发展失衡性问题不断加大。本研究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框架结构,筛选评价指标及指标度量标准,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对建立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模型进行验证;针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