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骆驼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区,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利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此外,骆驼独特的温度调节机制及水代谢机理使其能够适应十分严酷的荒漠环境。因此,与其他家畜比较具有其特殊性。但为了提高骆驼的生产率,有必要对影响骆驼的重要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7,(15)
<正>骆驼是所有家畜中唯一可利用荒漠环境进行养殖的。养驼业能够改善荒漠地区的经济效益。应根据骆驼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骆驼的饲养管理工作。1骆驼的生理特点1.1胃部特征骆驼在干燥的环境下,可长时间不喝水,也不会危害生命,这主要依靠于其特殊的胃。骆驼的胃有三个胃室,第一室中有20~30个小气泡,称之为"水  相似文献   

3.
养驼业是新疆荒漠、半荒漠地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古老的畜牧业分支之一,在所有家畜中骆驼是较好利用沙漠环境的牲畜。骆驼能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调查,目前新疆地区骆驼存栏总数约16万峰,大都采用粗放式放牧方式,导致骆驼利用率较低、综合生产性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4.
养驼业是新疆等荒漠、半荒漠地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疆地区骆驼存栏总数约为16万峰。骆驼的奶、皮、毛、驼峰、驼掌都有较高利用价值。据调查证明,在所有家畜中骆驼是一种较好利用沙漠环境的牲畜。但是,骆驼却是一种被科学界长期忽视的动物。研究和掌握骆驼特性,有利于提高养骆业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养驼业     
骆驼是世界上分布在广大荒漠、半荒漠地区大有发展前途的畜种,可以生产肉、绒、奶等产品,还可以役用,是世界上重要的畜种资源之一。 一、骆驼的分布 骆驼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和非洲的10—50°N之间,干燥少雨的几个大沙漠境内。饲养骆驼头数比较多的国家:亚洲有印度、蒙古、阿富汗和中国;非洲有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欧洲和大洋洲亦有少量。世界上骆驼头数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骆驼是我国重要的畜种资源之一,它一身兼有役,绒、乳、肉等综合用途,对于荒漠半荒漠地区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是牧区人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人民生活、国防建设和对外贸易都有着重要意义。‘新疆驼’是我国双峰驼的重要品种,其数量也占全国第二位。骆驼与其它家畜相比,有  相似文献   

7.
骆驼放牧采食的生态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采食与采食量 骆驼长期生活在荒漠、半荒漠以及沙漠生态条件下,生理、形态和表现,都反应出它与自身环境协调是一致的.其体型高大,肢长善涉,使它成为一种广泛采食极为稀疏的植被而又无损于自身的家畜.  相似文献   

8.
骆驼     
<正> 过去,骆驼主要是在沙漠及半干旱地区用于运输人和货物。乳肉毛皮是这一主要作用的付产品。现在,在大多数沙漠地区,摩托化运輸迅速代替了骆驼,如果不给骆驼开创一个新的用途,其数目不可避免的将会减少。然而,骆驼确实具有一定的不寻常的生理特性,使它能够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繁衍;必须在这一领域进行探讨,最终才能保证骆驼作为一种家畜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9.
瓜州县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发展骆驼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和草场放牧的牲畜增多,骆驼疫病呈现多发趋势,给养驼户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通过分析当地骆驼常见疫病,并提出有效的治疗和防控措施,以期降低养殖损失。  相似文献   

10.
骆驼作为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主要畜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但目前对双峰驼源肠道中的纤维素降解菌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双峰驼粪便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法进行初筛,然后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DNS 法检测纤维素酶活力,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及纤维素酶活力,筛选出具有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优秀的家畜物种双峰驼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其中中国骆驼总数居世界第2位,而内蒙古地区双峰骆驼的数量又占到全国总数的60%以上。骆驼是生活在荒漠和半荒漠的重要畜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机体构造、器官功能和生活习性形成了许多特性,以适应独特的荒漠条件,因此被誉为"沙漠之舟"。骆驼是一种宝贵的畜种资源,对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驼肉纤维较粗,脂肪含量少,瘦肉多,驼乳脂肪球小,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属于"绿色食品",适合于当今人们追求的饮食需求;驼绒是上等的毛纤维,是毛纺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通过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内蒙古地区双峰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物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骆驼是干旱荒漠地区的特殊畜种,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能为人们带来多种优良产品。驼乳和驼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食用功效,并符合健康饮食的理念,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能为养殖户带来很好的经济利益、我国是世界双峰驼的主要产地之一,推动我国骆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荒漠环境是世界上最为严峻的自然环境之一.对动植物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典型荒漠环境的主要特点是极端温度次数多,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极为干旱.太阳辐射严重,多风,植被稀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这对骆驼来说,最为严峻的考验是饲草及水源匮乏,而骆驼由于形态及生理学等各方面的特点,却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是任何其它家畜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4.
葡萄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技术可以从环境因子调控技术、修剪技术、花果管理技术、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护技术等方面论述。在西部荒漠地区有适合葡萄生长的光照条件,也有限制条件,通过栽培管理技术发挥其优势,避免劣势从而提高西部荒漠地区葡萄栽培质量。  相似文献   

15.
荒漠水源奇缺,常有干渴威协。骆驼长期在这种自然选择下,造就出一种十分惊人的耐干渴能力,十日不饮可照常供使役,30~40日内缺水不致有生命危险。据研究认为,骆驼高度耐渴的机理主要在于:一次能饮入60~80升甚至更多的水;能饮用含盐量相当高的水;血液和体液中保存水的能力很强;能节约散热、呼吸、排尿、排粪过程中的水份消耗;有较高排泄浓缩尿的能力;可有效利用体内的代谢水;即使高度失水(达体重的30%)也能短期耐受过去。正因其耐渴能力强,所以才使人类开发利用荒漠成为可能;使大面积缺水草埸和其它家畜所不能利用的灌木类植物得到合理利用;还能在缺水条件下持续分泌稀薄的低脂肪驼乳,为沙漠旅行者提供上等饮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西地区荒漠化严重,荒漠地区苗木移栽成活率低,绿化困难的问题,提出在河西荒漠地区通过铺设具有防渗透气功能的改性荒漠砂来栽培枸杞的技术措施。初步总结出一套包括园地整理和规划、品种与苗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花果管理等荒漠地区铺设改性荒漠砂栽培枸杞的技术,制定了河西荒漠地区铺设改性荒漠砂枸杞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河西荒漠地区枸杞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骆驼寄生虫种类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驼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家畜之一,数量占全国总数之67%,大部分分布于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和锡林郭勒盟等荒漠性草原或沙漠性地带。骆驼体大力壮,善于远途跋涉、耐饥渴、不怕风沙、素有“沙漠之舟”的称号。在牧业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寄生虫的危害,使养驼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在国内外均有记载。结合内蒙“全区畜禽寄生虫普查”中的骆驼寄生虫科研项目,作者于1982年—1984年期间先后在内蒙四个养驼区进行了骆驼寄生虫的种类调查和虫体鉴定工作,共获得线虫二十一种,绦虫三种、吸虫一种、原虫四种、节肢动物五种,分别隶属于四门、六纲、十目、十六科、二十六属、共三十四个种,从而列出了内蒙骆驼寄生虫的分类目录,并指出了骆驼寄生虫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8.
阿拉善双峰驼199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主要分布在生态条件异常严酷和贫瘠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东经97°10′~111°27′、北纬37°24′~42°48′,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境内植被稀疏、产草量低,属典型的荒漠草原。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骆驼的集中产区,素有"驼乡"之称。近年来,阿拉善双峰驼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已影响到了骆驼种质资源的存亡。  相似文献   

19.
一般兽医工作者,对骆驼疫病的了解较少,而对其霉菌中毒,则报导与研究更属少见。在我国某些地区,骆驼运输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能保证其发挥更大作用,对其疫病的防治研究,应给以足够的重视。现将我们所遇疑似骆驼霉菌中毒简报如后,以供生产中的参考。流行病学:某驼运队在某地饲有骆驼120只,供役用,每日饲以豌豆约二斤,杂草足量,饮水与其他饲养管理条件,长时期来未发生改变。但于1960年十月下旬经饲喂由于堆藏  相似文献   

20.
干旱环境3种荒漠灌木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荒漠植物生理特征对自然环境波动下的响应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  本文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沙柳和杨柴3种荒漠灌木优势物种在春季干旱环境下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旨在探讨荒漠灌木在干旱环境下PSII的光合生理状态以及其保护调节机制。  结果  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土壤含水量 < 0.08 m3/m3),3种荒漠灌木Fv/Fm、ΦPSII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P < 0.01),沙柳Fv/Fm显著低于油蒿并且显著高于杨柴(P < 0.01),杨柴ΦPSII显著低于油蒿和沙柳(P < 0.01)。3种荒漠灌木ΦPSII和NPQ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且PAR、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 (RH)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对ΦPSII和NPQ均有影响。研究发现3种荒漠灌木PSII表现出不同受胁程度,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增加热耗散比例来抵御干旱下的环境胁迫。油蒿Fv/Fm能通过自身调节恢复到适宜状态值(约0.75),认为其反应中心损伤具有可恢复性。杨柴热耗散的光保护响应机制的敏感性较高,认为其受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大。  结论  综上得出油蒿可以作为干旱区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沙柳其次,杨柴不建议考虑。可见由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表征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可以充分体现荒漠灌木对环境波动的响应策略,可以作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