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当代中国人地矛盾的焦点之一,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其顺利转型与否直接反映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深度。其中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基本标志,因此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农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意义。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市为例,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农业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以焦作市为例,从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0年焦作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及趋势。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不断增强,经历一般健康、很健康、非常健康三个阶段;②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存在四个明显趋势:T2、T1、T3、T2,2000-2004年呈现T2趋势,2004-2008年呈现T1趋势,2008-2009年呈现T3趋势,2009-2010年呈现T2趋势;③同时由于人均耕地、万元GDP能耗、林木覆盖率、环保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94-1195,1210
运用案例分析法,具体研究了德国鲁尔区资源型枯竭城市在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土地利用政策,从而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提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中,需采取以下措施:确立政策的权威性;将产业转型与国土整治相结合;引入公私合作制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属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城市的人口素质较低,如何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稳定科研队伍,从而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市为例,就政府角度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应然发展方向,然而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制约该类城市转型的瓶颈问题,如土壤污染、固废污染、生态补偿等。本文从法律视角,在简要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法律问题基础上,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萍乡市安源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选取面积类、形状类和分布类等7个破碎度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该区域工矿用地破碎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冗余分析法探讨了工矿用地破碎度变化与社会经济和区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7年,萍乡市安源区工矿用地破碎度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各乡镇之间的破碎度变化情况不完全相同,工矿用地破碎区域分异明显;2003年的3个破碎度Ⅲ级区至2017年均转化为Ⅱ级区,且Ⅰ级区的数量近一半,工矿用地破碎度减小显著;煤炭采选业从业人数、煤炭采选业产值比重、煤炭采选业固投比重和距道路距离对工矿用地破碎度变化有正向影响,GDP、总人口和距城镇距离则呈现负向影响,破碎度的变化与研究区煤炭资源枯竭和经济转型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工矿用地整治和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萍乡市安源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选取面积类、形状类和分布类等7个破碎度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该区域工矿用地破碎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冗余分析法探讨了工矿用地破碎度变化与社会经济和区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7年,萍乡市安源区工矿用地破碎度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各乡镇之间的破碎度变化情况不完全相同,工矿用地破碎区域分异明显;2003年的3个破碎度Ⅲ级区至2017年均转化为Ⅱ级区,且Ⅰ级区的数量近一半,工矿用地破碎度减小显著;煤炭采选业从业人数、煤炭采选业产值比重、煤炭采选业固投比重和距道路距离对工矿用地破碎度变化有正向影响,GDP、总人口和距城镇距离则呈现负向影响,破碎度的变化与研究区煤炭资源枯竭和经济转型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工矿用地整治和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1年的调查研究,获取了东川区深沟、尼拉姑沟、大桥河沟、田坝干沟、腊利河沟5条对城区危害最为严重的泥石流沟地质环境的详细资料及数据,概述了5条泥石流沟的情况,分析了该区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根据不同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工业-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一般规律,利用1990、2000、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对六盘水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及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水田、旱地、未利用地明显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00-2010年变化速度明显高于1990-2000年,郊区大部分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1990-2010年林地、草地变化数量不大,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总体看来,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快速的人口扩张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旅游业对资源枯竭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理论基础上,以云南省个旧市为例,论述了个旧市作为资源枯竭城市应当积极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工业遗产旅游,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资源枯竭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动力源,走出一条旅游促进经济低碳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以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为研究区,分别选取10个与主区、9个与发展方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关的指标,构建“工业主导型”评价体系,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进行主导产业用地评价.结果表明,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度分值分别为89.12和93.84分,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较好,主导产业用地结构较合理.但是,由于邹城市现处于成熟型资源城市阶段,为避免进入衰退期产业结构失衡,今后要积极探索新的节约集约用地方式,培育接续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顺利实现由资源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利在靖远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靖远水资源、水利现状的论述,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下靖远水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本友 《百姓》2005,(7):16
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一阜新矿业集团海州露天煤矿6月被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关闭破产.  相似文献   

14.
石彦  谢世君 《甘肃农业》2013,(22):32-35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丰富的资源而兴起的城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其发展的特殊性导致在新形势下发展困难重重。作者以金昌市为例,通过对其可持续发展过程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金昌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和实现城市转型、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部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形象亟待提升。以徐州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对徐州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6.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市为例,根据500份调查问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淮北市居民低碳旅游动机进行了维度及类型市场划分,并运用"推—拉"理论解释了低碳旅游动机形成的机制.结果显示,淮北市居民低碳旅游动机共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低碳体验、低碳科普教育、认知低碳、自然景观低碳旅游.聚类分析显示,淮北市低碳旅游市场可以被划分为:科普型、多重体验型、休闲型及探知型4种类型;人口学特征的划分显示,在4种类型中,教育程度和职业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推—拉"理论解释了低碳旅游动机形成机制,在各动机维度内主要受拉力因素主导.最后,针对性的探讨了低碳旅游市场设计与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淮南市为例,从劳动力要素、资本投入要素、环境的外部性等方面分析了成熟型资源城市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淮南市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低于安徽的平均水平,低端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被资源部门挤占,这与现今资源部门高机械化水平,吸纳就业有关;繁荣的资源产业吸引走大量资本,从而导致制造业资本投入不足,当地高素质人才除了流入资源产业,就是迫于非资源产业的低工资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发展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景观格局指数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以山西大同市左云县、黑龙江鹤岗市兴安区、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为例,采用景观指数法,对城市景观格局进行探究。[结果]大同市左云县建设用地斑块数量最多,破碎度最高,建设用地较分散;鹤岗市兴安区耕地类型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除水域外,各类型的斑块数量较为平均,各景观破碎程度类似,这与该地区位于山脉衔接地带的独特地形密切相关。不同模式下,3个城市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大同市左云县蔓延度指数最低,表明景观呈现的团聚程度与延展趋势较弱,逐渐形成优势景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研究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生态扰动关系和指导城市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付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6):8972-8976
为促进伊春城市转型进一步的发展,对伊春城市转型进程进行阶段性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伊春城市转型相关数据,分析伊春城市转型中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对伊春城市转型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伊春城市转型有效推进了城市综合系统的发展,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需要采取加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建设、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强化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焦作市为例,剖析了其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成绩背后存在的产业比例失调、能源消耗偏高、生态赤字严重等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须再次转型。统筹产业、城市空间结构、交通3要素,确立再次转型的总体思路,分别提出优化产业结构、重塑城市空间、梳理内外交通等策略,以期助力焦作市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