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推广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提高电网智能化、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普遍采用智能电能表,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用户电能量、电流、电压等数据自动采集,降低人工抄表带来的高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用电数据异常的自动监测,及时发现窃电、线损异常等问题,是加强营销管理的有力手段。在推广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形  相似文献   

2.
智能电能表是多功能电能表,在电能计量基础上重点扩展了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开展基于智能电能表的费控业务对发挥智能电能表的以上功能,满足电能计量、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成 《农村电工》2012,20(1):43
1 智能电能表的作用在类似于互联网架构的"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能1表可以依托"智能电网"所构建的强大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通过电能信息显示屏、互联网以及各种通信网络,向用户实时提供内容丰富的用电信息,如:用电能量、电费金额、电能质量、表计健康状况、停(复)电信息通知、催费信息通知、用电情况分析、超负荷报警等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国网安徽阜阳供电公司认真践行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方针,创新电能消费新模式,将采集系统智能电能表的费控功能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了智能用电消费,即"智能用电通"。"智能用电通"是一种新型电费消费方式,以具备费控功能的智能电能表为基础,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依托,实现抄表、预警、通知、停电、复电等一系列流程的远程自动化控制,具有联网电费计算准确、信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电能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作为一个决策性的战略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利用好智能电网,来提高电力营销管理水平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就有必要对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能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进行深入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力度的不断深入,智能电能表涌入千家万户。与一般的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能表的功能设置齐全,可实现电价实时查询、实时监测、电能量记忆、信息交互、防窃电等功能。但是,随着电能表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电能表出库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准确、高效地完成电能表的出库任务,是摆在供电企业  相似文献   

7.
电子智能表作为电力企业向终端用户统计用电数据的重要设备,对于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智能电能表可靠性预计技术发展现状为依托,通过列举若干可靠性预计手册,采用对比试验法,最终得出智能电能表可靠性预计程度最高的预计手册,望能促进我国电网智能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1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的危害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持续深化应用,分时费率电价推广、各等级电压线损的考核计算、停送电事件的上报等环节都对电能表和采集设备的时间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不仅影响到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线损率的有效管控,还容易造成分时费率计量错误,引发客户投诉。在这其中,单相智能电能表时钟异常现象尤为突出,因其安装数量大,经常出现大批量的时钟异常,这对居民客户分时电价执行造成了不稳定因素,时钟异  相似文献   

9.
马智  甘源 《农村电气化》2020,(10):54-55
随着用电用户的增长,电网运行中智能电能表的使用日益广泛,电能表是否计量准确成了用电用户及企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对电能表的校验是电网正常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利用现场校验仪对电能表进行准确合理的校验,以确保电能表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但由于现场校验中,谐波对校验结果的影响,导致校验结果准确率降低,发现是使用开关电路设备导致,经过制定对策对比分析,选择设计便携滤波装置来应对校验仪被谐波干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配电网的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主要工作目标。而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则需要更智能化的高压电量采集装置和信息化管理手段。针对传统电能计量装置存在的问题、智能电网中高级智能仪表体系和需求侧管理系统,结合高压电能表的技术特征,青龙县供电公司计划对高压专变客户进行智能节能控制柜改造,安装智能载波计量测控配电终端。1系统组成智能载波计量测控配电终端是一种新型的电能计量装置,由数据采集与计量单元、信息交互单元、执行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用电需求量的飞速增加,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居民的日常用电中,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都面临更高的要求。作为输电用电的一部分,配电网运行方式的调节优化对电力系统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对其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作用。1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意义、方法及运行状态1.1运行方式优化的意义通过优化智能配电网的运行方式,能够提高配电网络的可靠性以及供电能力,帮助其降低配电网的损耗。另外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智能电网建设与有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电力优质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配电网智能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提高专用变压器用电客户营销管理基础,提升营销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从而真正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专用变压器用电客户费控装置(以下简称费控装置)应运而生。1费控装置应用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解决信息整合需要的信息源头问题,也是解决通信系统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动抄表能否成功涉及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成败,主要表现在实时、可靠、高速、安全、与电能表的结合等方面,而其中重中之重就在于本地数据通信网络方秦上。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的智能化是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我国配电网架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有效途径。本文给出了智能配电网的定义,其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级传感和测控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算等与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的配电系统,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电能,以及提供择时用电、分时计费的互动型服务。分析了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征和应具备的功能,对智能配电网分布式发电和微网技术、通信、高级传感和计量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用化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农网智能化"栏目征集以下内容稿件:各地在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对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先进通信信息技术、电网控制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智能用电及互动技术、智能装备(智能断路器、智能配电台区)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应用;以及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电网信息采集、实时控制、负荷管理、提高故障处理能力与速度,提高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快速提高电力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水平,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能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之间用485通信的无线数据采集方式,采用GPRS通信技术,利用基于IP地址的寻址方式,主站具有固定的IP地址,采集设备通过SIM卡绑定的IP地址与主站建  相似文献   

17.
远程费控是国家电网公司打造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用电信息采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信号采集用户电能表数据,根据实时采集的用户电能表数据和缴费信息计算电费,具有准确性、便捷性、及时性的特点。远程费控的推广将用户用电模式由"后付费"转变为"预付费",全面提高电费风险控制能力。由于部分用户未签订费控协议,导致供电企业在推广远程费控时要承担法律风险和服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智能配电网的实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能源、环境、气候、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挑战,美国和欧洲率先进行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我国也提出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网的智能化是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解决我国配电网架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智能配电网故障恢复与处理、通信、微网技术、配电网EMS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用化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9.
“农网智能化”栏目征集以下内容稿件:各地在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在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先进通信信息技术、电网控制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智能用电及互动技术、智能配电台区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际应用;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电网信息采集、实时控制、负荷管理能力与水平,提高故障处理能力与速度,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正>配电网是连接输电网、分布式电源和各类客户的重要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仍然滞后,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首都电网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配电网的功能和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遍布城乡每个角落,并延伸到千家万户,一张坚强、智能的配电网决定着群众用电的质量和满意度,因此,建设坚强可靠的智能配电网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