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鉴定河北省番茄上主要病毒病种类,明确病原和分布。[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试纸条技术,对2016—2018年采自河北省8个县市18个番茄主产区的番茄样品进行病毒病种类鉴定。[结果]采集的番茄样品中共检出3种病毒,分别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其中TYLCV是目前河北省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病毒,各调查地区均能检出,检出率为63.29%,其次为ToCV,检出率为17.19%,田间主要表现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混合侵染;ToMV检出率仅为0.09%,为零星发生。[结论]河北省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种类为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  相似文献   

2.
正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同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其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灰霉病、黄化曲叶病毒病和褪绿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粉虱、蓟马等。在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控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物理、生物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分区防控"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结合国内外发生情况,主要通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特点、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发病原因进行综述,分析了两种防治TYLCV策略的优劣,提出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番茄斑萎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褪绿病毒病、番茄花叶型病毒病、番茄蕨叶型病毒病5种主要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识别特征。提出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病品种、诱虫板与防虫网联用、切断人为传播和昆虫传播途径、调整定植期、清洁田园环境、合理选择杀虫剂进行杀虫控病等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为番茄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番茄斑萎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褪绿病毒病、番茄花叶型病毒病、番茄蕨叶型病毒病5种主要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识别特征,提出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病品种、诱虫板与防虫网联用、切断人为传播和昆虫传播途径、调整定植期、清洁田园环境、合理选择杀虫剂进行杀虫控病等防治措施,以期为番茄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的基本原则,以及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选择抗黄化曲叶病毒病、耐褪绿病毒及对其他病害抗性强和耐低温弱光、连续结果能力强的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并且这些品种本身需具备汁多、肉厚、糖酸比合理、果皮较薄等优良性状;进行肥料种类、使用时间、授粉方式的筛选,找到番茄产量与品质的最优组合;进行原味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推进温室番茄种植使用全程绿色防控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提高番茄品质,保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聊城市东昌府区常年种植越夏番茄超过1000k㎡,番茄病毒病是越夏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见的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几种病毒病害发生错综复杂,且多呈现复合侵染的情况。通过对上述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侵染循环及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加强检疫和测报工作,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适时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控番茄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和田地区设施温棚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及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采集47团温棚7种寄主作物上的烟粉虱,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PCR方法鉴定其生物型;对温棚采集的番茄病株,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检测确定番茄病毒种类.结果显示,和田地区温棚烟粉虱种群生物型均为Q型,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由此得出和田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由Q型烟粉虱传毒,并提出病虫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番茄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未能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近期,天津市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对滨海新区和静海区多个设施园区进行调查采样,经委托专业机构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当前蔬菜设施内褪绿病毒病普遍发生。其中,部分棚室褪绿病毒病和黄化曲叶病毒病复合侵染,并以前者为主。现将2种病毒病的识别要点与防控措施归纳如下:1两种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11.
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春季露地番茄条斑病毒病频繁发生,是造成春季番茄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2007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LCV)首次在河南扶沟发现,之后迅速传播,给番茄生产带来巨大影响.2013年番茄褪绿病毒在河南省夏秋季番茄生产中被发现,造成番茄减产.2019年英国报道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相似文献   

1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会导致菜农绝收。本文总结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为菜农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范围广,防治难度高。为了能更有效地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笔者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症状、预防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番茄越夏栽培正值烟粉虱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高发时期,为探讨遮阳栽培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研究了不同遮阳网密度覆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密度为4帧的遮阳网、并配合防虫网和黄板,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密度为6帧和8帧的遮阳网光照条件难以满足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同密度遮阳网栽培对烟粉虱虫口密度变化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已成为制约番茄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传播途径及发病因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保护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秋季在郑州市保护地番茄发生了一种新病害,经鉴定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通过系统观察,明确了此病害不同时期的发病症状,即苗期感病主要表现为矮化,顶部叶片褪绿发黄、变小,边缘上卷,叶脉背面有时呈紫色;成株期主要是新叶受害,呈黄绿不均斑驳,凹凸不平皱缩,整株上部和嫩芽表现出褪绿症状形成"黄顶",结果减少、果实小、畸形。初步澄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郑州地区主要是以烟粉虱为传毒媒介而引发,在番茄不同生长阶段均可发病,以苗期侵染发病的植株受害最重,可造成绝收;盛果期以后侵染发病的植株,严重影响后期产量。该病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重发性的特点。根据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即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培育无虫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提早防治虫媒,配合施用病毒病治疗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我国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深入了解该病害,本文作者对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培育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新品种和番茄生产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夏季番茄生产中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日趋严重,北方地区由于夏季极端高温天数不断增多,导致夏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规模迅速扩大,严重为害夏秋淡季番茄的生产。目前该病害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只能是预防为主。以夏秋茬大棚番茄为试材,采用对比设计,设沟栽降温保湿法(简称为"沟栽法")定植和平畦定植(CK)2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沟栽法定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室大棚内平均最高温度为33~36℃时,利用"沟栽法"定植可使沟内番茄根际5~25 cm地温稳定在28℃以下,较平畦栽植平均降低3.1℃;沟内土壤相对湿度60%~80%时,5 cm地温均可降至28℃以下,降温效果明显。同时,随着根际土壤温度的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极显著降低(仅为8.2%),较平畦栽植降幅达89.6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病情指数降低了27.36%,差异达显著水平。"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在番茄生产上,采取"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可以作为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受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粉虱种群不断变化,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辽宁省内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给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威胁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粉虱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现状调查,初步摸清了粉虱发生种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特点及成因,为有效防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及其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河南驻马店暴发,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给菜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介绍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田间症状、传播媒介、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保护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