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军富 《河北农业》2014,(11):34-35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蚕桑是阳城县传统优势产业,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华夏蚕丝文明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0,(6)
作为传统的养蚕地区,川北地区的蚕桑产业既有天然优势,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随着"东桑西移""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川北地区蚕桑产业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培训提高养蚕技术水平,增加资金投入,强化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将人文、旅游、食品开发等多元发展模式融入本地蚕桑产业,开发蚕桑产业新的增长模式,促进川北老牌蚕桑地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4.
<正>泾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发展蚕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栽桑养蚕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茧丝绸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蚕桑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1.我县蚕桑产业现状全县现有桑园3万亩,养蚕户约1.6万户,全年实养蚕种2.7万盒,产茧量1147.5吨,养蚕农户1.97万,占全县总户数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和各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栽桑养蚕面积不断扩大。宜丰县自1990年江西省实施"蚕桑工程"以来,全县大力发展蚕桑生产,至今有桑园面积400hm2,但许多蚕农由于小蚕饲养技术不过关,导致养蚕效益不高,成为制约蚕桑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养  相似文献   

6.
<正>大棚养蚕技术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研制开发的一项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已被证明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目前在中国很多蚕区已被广泛应用,特别在山东等老蚕区已基本普及。近年来,随着国家"东桑西移"项目的推进,云南省蚕桑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桑园面积和产茧量都有了明显增长。但由于云南省农村经济不发达,基础薄弱,农民住房和资金都比较困难,从而造成了蚕房建设跟不上,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人蚕争房、  相似文献   

7.
沈勇  庞均喜 《北京农业》2012,(18):208-209
蚕桑产业是白河县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受产业效益和蚕茧价格波动的影响,已成为弱势产业,为推进陕西省白河县蚕桑产业化经营,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桑园林下经济,提升蚕农年收入水平;以科技为支持,提升蚕农科技养蚕水平;推广"小蚕共育"养殖模式,提升养蚕劳日工值水平;促进桑园土地流转,提升养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惠农政策,提升蚕桑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省时、省力、省工、省钱,是省力化养蚕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现简要介绍如下。一、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有利于规模经营。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可解决经营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  相似文献   

9.
<正>栽桑养蚕是淮阴区一项传统的副业,蚕桑生产效益是淮阴区农民主要收入之一。过去淮阴区的养蚕方法不科学,导致蚕儿体虚多病,产量不高;上蔟方法不科学,次茧多,导致产量虽高而质差价低,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效益。经过推广科学养蚕、科学上蔟和正确出售等关键措施,提高了淮阴区蚕桑生产效益,稳定了蚕桑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1科学养蚕保蚕头  相似文献   

10.
<正>昭通市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市内的"三江四河流域"(金沙江、牛栏江、白水江以及洛泽河、洛甸河、关河、洒渔河)有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是中国西部最优良的栽桑养蚕基地之一。1994年云南省政府把巧家、镇雄、盐津、绥江、彝良、威信、永善7个县列为云南省蚕桑生产基地县建设。"十一五"期间昭通市委、市政府又把蚕桑作为八大农业优势产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产业下滑速度,淳安县积极创新养蚕模式,开始推行多批次连续养蚕法、蚕桑家庭农场等。积极探索农场式工厂化规模养蚕,推行"十天养蚕法"、"六连片自动回转上蔟"等先进实用技术,在生产优质茧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促进蚕桑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梁河县充分把握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结合当前推进的扶贫攻坚工作,助推蚕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税收增长。一、发展历史回顾及现状梁河县于1990年开始栽桑养蚕,在原杞木寨乡试种试养取得初步成效;县委、县政府为了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成立了蚕桑产业工作站。1994年、1995年为梁河县蚕桑产业发展较快时期,也是  相似文献   

13.
<正>祥云县是云南省的主要蚕桑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桑园面积约4866.67hm2,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106个村委会,养蚕户达26370户,近6万人从事蚕桑生产,受益人口达14万人。随着蚕桑产业发展壮大,养蚕农户不断增多,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的蚕桑专业村几乎户户养蚕,户与户之间养蚕密度大,消毒防病不能做到统一时间、统一操作,蚕沙随处堆放,村间道路和周围环境成为无人消毒区,村与村之间车辆、人、畜等过往使  相似文献   

14.
<正>大棚养蚕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开发的一项养蚕新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严格消毒由于在室外饲养,易污染、虫害多,因此除常规消毒外,特别要重视地面消毒。养蚕消毒前,先削  相似文献   

15.
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键,小蚕商品化饲育是实现科学化养蚕,保证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解决了多批次养蚕,大小蚕同时饲养难和小蚕对饲育技术、蚕室蚕具消毒防病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壮大,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点已成定论,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在古代,中国是唯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国家。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学纤维经历了仿真丝、超真丝的过程,其物理性能已经超过了真丝,因此,现在蚕丝纤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蚕桑产业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7.
1 祥云县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祥云县是云南省蚕桑生产最适宜县和重点县之一,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建国以后曾几次掀起栽桑养蚕高朝.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东桑西移"政策,给祥云县蚕桑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产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重点产业进行培植.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湘乡市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集蚕桑种养、蚕茧收购、蚕桑产品深加工及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下辖蚕桑示范种养基地、蚕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富农养蚕专业合作社等4个部门。公司成立8年以来,始终坚持"依农而兴、为农而行、富农为本"的宗旨,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养蚕大国,拥有千年的养蚕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所以我国也有"丝之国"的美誉。蚕桑养殖不仅能为农户增加经济收益,也能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与社会上的多个行业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联动,进而不断扩大蚕桑养殖规模,这也是我国千百年来蚕桑产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路径。现如今,我国的蚕桑养殖技术还在继续发展提高,产业未来发展依然具有值得期待的产业优势与美好前景。所以本文中就重点介绍了我国蚕桑养殖的基本发展现状,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记者从农业部在广西召开的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产值近155亿元,比2010年的57亿元增长59%。这表明我国蚕桑产业正加速从传统的"一粒茧"、"一根丝"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跨越。我国有5000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蚕桑生产国与丝绸出口国。2014年,全国有700多个县的800多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