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福建省财政厅近日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6.28亿元,比上年增加2.46亿元,同比增长64.4%。资金主要用于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增强社区保障能力以及支持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并根据各县(市、区)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人数及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情况给予奖励,重点向吸纳农业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英国农业人口市民化的经验,结合"大西安"战略规划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并提出其"市民化"的本土路径,即以"秦岭北麓"为样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市民化的权益;适应"硬科技"的城市定位,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力度。以期通过对英国农业人口转移经验借鉴,加快西安农业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成本困境,导致市民化进展缓慢,因此,如何消除这些困境就成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分析,阐明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机会成本的丧失,过高的住房成本,社保费用成本承担不足,就业培训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成本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引发分担矛盾以及地方政府缺乏承担市民化成本的财力和动力等诸多成本困境。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顺利实现,筹集市民化所需资金,化解各成本分摊主体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以流入地为主承担培训和教育成本,增加中央财政对流入地的转移支付,鼓励地方政府多元筹资,实行政府保障和市场供应相结合的住房供给制度,监督企业为农业转移人口支付各种保险费用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带资进城"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4.
邓吉祥  刘晓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63-267,270
基于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政策逻辑分析,构建了一个解释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框架.在理性人假设下,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其普遍性特征,城市集聚能力不断增加,人口总量持续上升.但同时,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面临人口空间分化明显、农民工总量逐年回落、城市排斥力上升、转移成本压力巨大等个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助推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三大思路:一是统一思想,清除地方政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的思想桎梏;二是以长沙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战略上将长沙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上升为21世纪湖南发展腾飞的百年大计;三是从战术上切实创新农业人口转移思路,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需要多元主体多层面的推动,其中,从地方政府服务型职能角度来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结合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经过分析发现,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现状主要有: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法律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通过对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可以发现,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河南省域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河南省域内的农业转移人口将进一步增多、深入改革二元体制,促进河南省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有序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就地市民化视角测算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石家庄各县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总和及政府、企业、个人承担情况,对比近、远城区差异,估计政府财政承担能力。结果显示,2016—2020年近城区人均市民化公共成本为15.08~15.19万元;远城区人均市民化公共成本为8.92~10.35万元。最后提出推进石家庄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潘启龙  刘合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56-1186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该研究首先回顾了农业人I:7转移的有关理论,阐明了问题的来源;其次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济和非经济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让他们从物资和精神上真正融入城镇。1贫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约因素1.1其自身素质与城镇的要求不相匹配,扎根不易农业转移人口缺乏立足城镇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是他们市民化的最大障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差距大。与城镇及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接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处于劣势。二是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质量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虚高。现阶段,有较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学者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研究的相关成果,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构成、分担成本精确化计算及量化方法阐述、成本分担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不断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2016年8月5日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创新机制、扩大覆盖,精准施策、促进均衡,强化激  相似文献   

11.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下,福建省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决策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行为,其考虑迁移城市至市民化与否的经济动因是进行成本收益因素分析,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及收入收益、教育收益、医疗收益、文化收益。作为公共政府应该制定措施,降低市民化总成本,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以强制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较为缓慢,在市民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成本,面临着成本困境。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破解市民化成本困境是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市民化面临着过高的住房成本以及社会保障费用成本承担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提出了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做到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分担,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日本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因地制宜,积累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运作与管理经验。本文在总结、分析美国、日本两个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提出了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相关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有哪些具体的支持政策?农民工在城里"扎根",还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就社会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CATI调查数据为样本,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模型,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化转变是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求,意义重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成本、收益,以及现状及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应当惠及的人群。农民已经为中国的经济第一次腾飞、第二次腾飞付出了巨大代价,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的时候,如何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作为城镇化重要内容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除了要思考河南省乃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困境与障碍,要寻找解决之道,更要反思"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命题本身是否是另一个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化转变是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求,意义重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成本、收益,以及现状及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6,(19):254-256
以企业行为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企业成本的概念、内涵、类型,并构建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企业承担意愿及行为选择,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企业主动参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市的"目标。农民是否"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自我感知往往是市民化程度的真实写照。现有文献多从城市融合和经济计量模型评判市民化程度,这是市民化程度的"他评"方法;从"自我感知"视角,可以作为"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补充诠释。本研究从市民化"自评"视角,采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市民化感知的分析框架,经过初始编码、聚焦编码、轴心编码、理论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揭示了自我感知的市民化可以从经济条件、社会保障、社会融合、文化融合、户籍限制和政治权利6个维度判定分析,并对"客观指标"和"自我感知"2种市民化分析框架进行了比较,据此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