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杭黄崔巍山1株野生灵芝子实体组织中分离得到纯菌株QS21-4,结合该菌株子实体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测序结果,鉴定菌株QS21-4为紫芝Ganoderma sinense。对菌株QS21-4进行液体发酵菌丝体有效活性成分提取、不同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林下栽培和子实体有效活性成分含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配方B(阔叶杂木屑78%、麦麸15%、玉米碎5%、蔗糖1%、石膏粉1%)最适宜菌株QS21-4菌丝生长;液体发酵菌株QS21-4菌丝体与林下栽培子实体内的多糖和三萜含量均高于对照菌株武芝2号;林下栽培菌株QS21-4的子实体菌柄比对照武芝2号菌株短,菌盖直径和每袋灵芝鲜重则与对照菌株相当。  相似文献   

2.
海鲜菇工厂化瓶栽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电泳试验考察国内外常见的5个海鲜菇主栽品种(编号1~5分别对应的是菌株来源为日本、日本、市售、市售、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并对其进行出菇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工厂化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5种菌株间均有拮抗现象;酯酶同工酶试验表明,这5种海鲜菇菌株可以分为4类,即2、3号为一类,1、4、5号各为一类。5种菌株瓶栽出菇后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其中4号菌株菇形最好、丛高一致、菇盖均一性最好,且子实体产量居第2,生物学转化率达到77.5%;5号菌株菇形较好,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为78.1%。因此可见,4号、5号菌株是适合工厂化瓶栽的海鲜菇菌株。  相似文献   

3.
不同平菇栽培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地域的11个平菇栽培菌株的菌丝生长、出菇、子实体形态、生物转化率等进行栽培比较,综合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农平1号菌株抗杂性差,其他菌株抗杂性均强;各菌株在各阶段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豫平5号、苏研7号菌株现蕾较早;双抗黑平、豫平5号、苏研7号、泰平19菌株转潮间隔较短;豫平5号、苏研7号、亚光1号、泰平19、99菌株子实体菌盖较大;99、泰平19、苏研7号、双抗黑平、豫平5号菌株子实体菌盖较厚;泰平19和豫平5号菌株生物转化率高,达到109%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广西利用纯木薯废弃物栽培的高温平菇优良菌株,对22个高温平菇菌株在PDA及纯木薯废弃物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菇菌株P12(灰平39)、P15(夏灰1号)、P9(茶39)、P5(平菇558)和黑菇菌株P3(夏丰1号)、P6(基因2005)、P8(高温HXZ7)、P4(平菇P54)较适宜广西地区利用纯木薯废弃物为基质进行栽培,除引进菌株P12(灰平39)和P15(夏灰1号)需进一步试种外,其他菌株均已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选用已应用于市场的常规菌草配方,对14株香菇菌株进行常规栽培,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及子实体的含水量、产量、外观性状等,进行优势菌株的筛选,以获得适合菌草栽培的香菇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上,1~3号菌株表现优异,菌丝生长旺盛,颜色纯白;在菌袋重量上,1号菌株下降最少,有利于后期出菇;在子实体含水量上,1号菌株的含水量最低;在子实体的产量上,1和9~11号菌株子实体的鲜重较重;在外观性状上,综合考虑子实体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和菌柄直径,1和9号菌株适合市场化栽培。综合各因素,最终筛选出1号菌株(LC236)为最适合菌草栽培的中温型香菇菌株,其子实体大且饱满,产量高,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6.
适宜山东地区栽培的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地区推广的13个平菇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分析其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为灰、黑色,出菇整齐、朵大肉厚,子实体多为丛生,菌褶细白;菌柄软硬程度、子实体颜色、转潮期等性状菌株间有差异。各菌株头两潮的转化率为88%-133%,出菇集中,头潮菇的产量高于二潮,两潮菇间产量差异明显。锡平1号两潮菇的生物转化率最高,为133.33%。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每个品种(菌株)都有其自己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市场需要而人为安排在不太吻合的季节里出菇的话,就必须适当地调控出菇温度,才能保证子实体发生的基本条件,获得比较理想的出菇效果。1.平菇。低温型菌株,如2006、雪立得、83优等,可以在4~20℃条件下出菇,以10~15℃为佳;一旦达到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温平菇,历来是以白色为主调的,即使有深色菌株,也大多表现为带有土色、褐色等,难以被消费者接受,经选育驯化,目前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推出了“高温灰和高温黑”两个新菌株。高温灰:菌丝在6~37℃条件下均可生长,但以28℃表现最好;出菇温度范围在10~36℃间,随着温度的降低,菌盖色泽逐渐加深,最终成为灰黑色,达到或超过28℃以后,菌盖逐渐变浅为灰色、灰白色;菌柄较细、较短,菌株表现抗杂抗病性能好,几乎不侵染黄菇病等病害;一般棉籽壳栽培生物学效率在100%~220%之间,为夏季栽培首选种。“高温黑: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温度等性状,与高温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出菇栽培试验,比较分析杏鲍菇菌株日引1号、杏3号与其组织分离菌株出菇性状、平均单袋产量、单袋利润情况等。试验结果,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现蕾时间及外观品质差异不大,而满袋时间分离菌株少于出发菌株1~2 d。分离菌株日引1号-1、日引1号-3比出发菌株日引1号产量分别提高6.62%、0.6%,利润分别提高33.09%、2.19%。日引1号-2产量与利润比出发菌株日引1号降低0.71%、4.17%。杏3号-1、杏3号-2比出发菌株杏3号产量分别提高1.99%、6.68%,利润分别提高42.08%、112.82%。结果表明,应用组织分离不仅可以保持出发菌株的优良特性,还可以达到较好的复壮效果,但分离时要注意子实体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崔鹏  通占元  张树斌  王朝江  王立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10-15512,15514
采用棉籽壳熟料袋栽模式对10个黄色金针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采用酯酶同工酶图谱和RAPD技术分析菌株间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号(黄064)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成熟时间等指标表现优良,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优良菌种;10号(Bj-3)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较好,适合作为优良品种推广。酯酶同工酶图谱和RAPD技术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个菌株中6(黄064)、7号(三明B)菌株为同种异名菌株。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草菇栽培面积大,工厂化生产发展较快,但是适宜的优质高产菌株相对缺乏,常规菌株种性退化严重。本试验对初筛的6个草菇菌株以玉米芯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品比优选试验。结果表明:V1172、VSD-1岀菇较早,产量高,但子实体菌苞较薄,易开伞;V1296、V1295产量较高,长势好,出菇期集中,子实体菌苞较厚,商品性好;V9715、V选育10产量明显低于其它菌株,但V选育10子实体菌苞厚,耐储存。综合分析比较认为:V1296、V1295表现最佳,适宜山东工厂化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优良菌株.[方法]对9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子实体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秀珍菇9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浓密,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5.09%和82.08%.[结论]秀珍菇9号是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以2号菌株(杏韩)和24号菌株(广杏)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试材,对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子实体数及单菇重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F1代性状广泛分离,大部分性状平均值低于亲中值,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但后代性状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均盖径的变异系数(38.86%)和均单菇重的变异系数(30.31%)较大,说明其遗传潜能较大.(2)杂交后代菌丝生长速度与单产无显著相关性,现原基时间与产量成正相关性,菇峰期与生物学效率极显著负相关.(3)F82菌株子实体单产最高(186.0 g)显著高于双亲,其生物转化率达到66.4%.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羊肚菌林下栽培技术,筛选出适合林下栽培的品种和光照度,同时探讨羊肚菌种植对木本花卉生长的影响,以3个羊肚菌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3种木本花卉林下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个羊肚菌种品种中,六妹13和榆林1号品质较好,H1号品质较差。榆林1号平均单菇鲜重最大,为25.31 g。H1号平均单菇鲜重最小,但平均子实体密度最大,为32.3个/m2。光照度为500~1 000 lx,使用遮光率为90%的单层遮阳网时六妹13产量最高。林下羊肚菌种植可以明显提高红叶石楠的株高和胸径及桂花胸径的长速,但对美人梅的株高和胸径及桂花株高的长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收集了10株国内外棕色蘑菇主栽品种,对比分析了各菌株在母种中的菌丝生长情况,并通过出菇试验,比较了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10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但其子实体极易开伞,商品性状较差,产量不高。而9号菌株产量最高,达到12.213 kg/m2,生物学转化率65.0%,其菌丝生长速度仅次于10号,为0.4 cm/天,其子实体菇型中等大、均一度好、柄偏短、柄粗度适中、颜色偏深,商品性状良好,是一株较好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9株香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外源镉的方式研究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不同出菇潮次、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实体不同部位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第一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高于第二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不同发育阶段菌盖的镉含量依次为原基期>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建议后续研究中香菇重金属镉的取样时期为第一潮菇子实体成熟阶段的菌盖部位。  相似文献   

19.
以姬菇258和金凤2-1为亲本,单孢杂交,获得杂交菌株81株。通过定性出菇表明,其中44号、6号、115号和7号菌株子实体形态具有姬菇的典型特征。通过拮抗反应、ISSR分子标记及聚类分析表明,这4株姬菇新菌株与亲本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证实了杂交姬菇新菌株的真实性;4株新菌株之间也各自保持着个体遗传上的独立和稳定,即构建创制出了4株杂交姬菇新菌株。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蘑菇品种(菌株)都有其自己的生物学特性。因为市场需要,而人为安排的在不太吻合的季节里出菇的话(比如高温季节采取中温型品种或菌株),则必须适当的调控出菇温度,才能保证子实体发生的基本条件,获得比较理想的出菇效果。平菇低温型菌株,如2006、雪立得、83优等,可以适合在4~20℃条件下出菇,以10~15℃为佳。但是,一旦达到临界最低温度,则表现为发生菇蕾困难、发育太慢、延迟采收、菌盖黝黑等,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