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傈僳族的传统宗教信仰无论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或是祖先崇拜,始终与民族文化紧密不可分,与宗教有关的各种礼仪、禁忌,约束、规范着妇女的行为和社会生活.基督教的传人使傈僳族女性的伦理道德观发生了极大变化,伴随着改革发展开放的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傈僳妇女基督教伦理道德观必将对现实的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服饰作为傈僳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体现了傈僳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揭示出傈僳族服饰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基督教在我国农村发展迅速。该文从农村基督教徒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层次以及信仰动机5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概括,并从社会历史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层面来探讨其存因,最后提出政府要注重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禁忌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产物。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民俗文化现象。可以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本文从卫拉特蒙古族宗教文化中的原始信仰与禁忌民俗、民间信仰与禁忌民俗、藏传佛教与禁忌民俗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和论述其宗教文化与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5.
陈习刚 《古今农业》2021,(1):76-88,36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含着丰富悠久的葡萄历史文化,不仅保存了大量上古和古代葡萄文化资料,记录了当时葡萄的分布、传播,葡萄的加工,葡萄业管理,葡萄的贸易与消费,葡萄与社会生活等诸多葡萄文化方面的重要内容,还反映出葡萄文化在宗教、社会生活、文化中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及基督教对葡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亚军 《农业考古》2013,(1):302-304
哈尼族是云南典型的稻作农耕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培育了适应本土的稻种,创造独特的哈尼农耕稻作文化,因哈尼族的习俗紧紧围绕其民族的迁徙和繁衍,以原始宗教为主要载体,秉性万物有灵观念和祖先崇拜,衍生出丰富和神秘的稻作信仰,尤其是谷魂信仰颇具特色,以哈尼族谷魂信仰为例,探讨农耕文明视野下哈尼族谷魂信仰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发达地区农村基督教的扩张需要放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中理解。村内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呈现出剧烈的对比,在社会竞争中落败的中下阶层在基督教会中找到了抱团取暖的心灵依托,同时,基督教的组织性也满足了在市场社会中能力不足的弱势阶层的互助需求。改善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基层组织发挥社会互助职能,引导农民的社会竞争,并通过农民深度参与的乡村文化活动疏导农民的宗教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宗教信仰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江苏农村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农村居民信仰宗教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所处的地域、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这也折射出背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归属感在发挥作用.为了引导宗教活动健康发展,政府应当大力发展经济,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宗教文化传播,使宗教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民族祭林拜树习俗的生态文化透视(谨以本文稿费献给国际农业考古学会筹委会)广州市农业委员会古开弼祭林拜树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宗教仪式。祭林拜树现象曾普遍存在于原始先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原始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社会生产力极端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金源文化不能忽略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没有系统教义、教规,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它大致产生于原始社会中后期,经历了古代 近代社会,在现代社会的角落里还能听到萨满的余音。作为宗教文化,它凝结了少数民族的智慧;作为宗教,在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今天的末流变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裴李岗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被认识,开始于一九七七年对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它是黄河中下游一种原始社会较早期的文化遗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测定的年代数据(表一)看,为公元前5千多年。这种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邻近的山东、陕西、河北等地也有类似发现。对裴李岗文化研究的主要收获,不仅解决了仰韶文化的来源问题,而且对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性质、宗教意识等方面的认识,都是一个新的突破、尤其表现在农业方面的材料较为突出,它不仅证实了我国有发达的原始农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2(2):F0003-F0003
<正>通过对比汉民族孝文化的涵义,重新诠释新疆少数民族孝文化的内涵,探讨新疆少数民族信仰的三大主要宗教、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新疆少数民族口碑文献、新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孝文化的体现及其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是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源于《圣经》这种宗教文化的典故颇多,几千年的时间里,这些典故对西方各国的语言发展和文学艺术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典故大多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意义,因此学习和掌握这些典故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卫拉特蒙古文化。其中宗教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本文主要从卫拉特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人生礼仪中的信仰习俗和节日庆典中的游艺习俗等方面论述了卫拉特蒙古多元宗教观念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宗教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宗教园林有其特有的宗教精神、信仰意识、文化心态和园艺创作技法,在意境的营造方面主要通过建筑和植物来传达。该文从园林植物的角度论述宗教园林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进入到21世纪来,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已经成为了社会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是农村或者是城镇来的学生比例比较多,他们的宗教意识以及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与社会交往都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成长与本民族的社会文化环境当中,不断的耳懦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本民族比较固有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等等,并且由此产生了各类的情感类的体验,追求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符的道德感、美感,理性已经成为了定势的心态。本文是选取123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了问卷法调查研究,运用了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心理导致的相关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任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58-160,199
宗教文化对民族服饰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着重论述了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人为宗教对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服饰的色彩、款式和图案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各宗教无论是基督教、民间宗教还是其他宗教,在信众和教义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要引导农村宗教健康发展,需要积极发扬传统宗教的优势,促进各宗教和谐共处,同时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使宗教更好的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甲马信仰为例,辨析了民间信仰与道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云南甲马的民俗功能、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艺术造型视角来讲,甲马是一种单色的黑白木刻版画,用图像的形式传达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从民俗视角来讲,甲马是民间信仰的载体,人们通过使用甲马来表达对自然不可抗力的精神依托和慰藉,是人们进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从宗教视角来讲,云南甲马的神仙位业和仪式均以道教为主体,是一种准宗教的民间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20.
尊严死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它涉及了文化、宗教、信仰、法律、医学、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引发了诸多讨论。本文从生命权视角探讨尊严死作为一种死亡选择的方式,具备正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