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著名盆景艺术家赵庆泉先生推出的《樵归图》(见贵刊1990·2·插一),首先从题名隐约亮出一个“藏”字,再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宏伟的侧面,引导人们去欣赏“露”于盆面的榔榆群体,这就比誉为画中“警句”的《深山藏古寺》要丰满得多,含蓄得多,也更具有美感,是一件欣赏层次较高的作品。这件作品的基调,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清新、恬静,严谨、自然,较好地体现了壮美与优美的结合。在构图上,保持并发展了《八  相似文献   

2.
如何欣赏一件根艺作品,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可大致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这是人们欣赏根艺作品整个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品和悟的基础。欣赏者经过观,对根艺作品有所感知、把握了作品的基本情调并进而考虑作品体现的主题。如根艺作品“三面头像”之一《土家少女》(注:此作品曾获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初看,我们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少女头像,进一步会看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少女的头像,最后,我们再借助作品的命题,便可看到作品所塑造的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充满微笑的《土家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7月1日至8月20日,市民可在莱西市文化东路、石岛路和杭州路欣赏到合欢,在崂山区深圳路、开发区滨海大道和李沧区黑龙江中路以及金水路欣赏到美人蕉……”这是山东青岛城市园林局“绿色使者”近日发布的花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贵刊去年第12期罗列先生撰文对两件雀梅古桩发表了修改意见,阐述的道理很值得研究。笔者对罗先生大刀阔斧动真格的这种做法也很欣赏,只是略有些不同意见。桥形雀梅桩巨干横亘悬空,两端一实一虚落“地”似“桥头堡”,罗先生主张换长浅盆并将左端桩根下降落“地”,变为如右端一样成为两“实”。笔者以为换长浅盆并种植偏左位置这个意见好,这可以更衬托出横空一“桥”的雄伟气势,而且预留了新枝吐叶后盆上的承受空间,整个盆景  相似文献   

5.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特有范畴。研究盆景的意境,可为盆景的创作、欣赏与评价提供理论启示,亦可为盆景艺术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意境不是“意”与“境”的简单加和。意境的“意”不等于“立意”的“意”;意境是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并与艺术对象的情感经验相互沟通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景象、情感与欣赏经验是意境的三元素。  相似文献   

7.
盆景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具有统一性。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风格往往有其共同之处,这就是所谓“地方风格”、“民族风格”。愈是具有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的艺术就愈有普遍的欣赏价  相似文献   

8.
96年第3期《中国花卉盆景》上李润先生的《根艺配座的要求》,提出了一个根艺制作与欣赏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里对作者所持的某些观点提几点不同看法。一、作者在文章中所举的三个例证,其实两个并无配座。一件是李久贡的《冲浪》(见1995年第4期《中国花卉盆景》彩页)。这件作品中三只鸭下面的部份,显然是“浪”,作品既然题名《冲浪》,那么这“浪”就应视为主体,是与鸭相辅相成的主体的构成部份,而  相似文献   

9.
欣赏完《驯鹰》(载贵刊1992·3·插页)的照图以后,因出于好奇,对可供欣赏的方方面面,作了一次探索,以领悟人体与根艺结合的价值与前途。但据我看来,这件名之日“根艺”的作品,是令人失望的。它既不可能作为家庭的摆设,更不能为  相似文献   

10.
欣赏贺老的《风在吼》,真是百赏不厌。这件作品正如1991年楚平评论中所说:“风在吼,则是取强劲之风,表现壮美之势。”他在艺术构思上,制作技术上,素材组织上,特别在“神”字上狠下功夫,显现出现代盆景艺术上的高层次,大风格。贵刊今年五期刊栽常建国先生的建议:“狂风之  相似文献   

11.
自从根艺这一艺术形式有幸中兴以来,不少评论家似乎把它列入工艺美术范畴。近来,北林大彭春生等合著《根艺创作与欣赏》一书中,甚至开宗明义地把“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说成是“根艺定义的核心”。我以为这一结论未免失当。其明显不妥之处有  相似文献   

12.
盆景的陈列与其他艺术品的陈列一样。都为提高欣赏效果服务的。所以,好的盆景就要有相应的陈列方式。陈列方式有“台式”、“架式”、“挂式”、“托式”、“屏风式”、“落地式”、“组合式”等等。根据不同展示方式,选择不同的陈列形式。“一景、二盆、三架”,是中国传统盆景的一种“程式”。因  相似文献   

13.
读冯、夏先生的文章后,又仔细欣赏了原作《榆树》(见今年一期插6),首先使我感到疑惑的是,明明是“直干式”桩景冯先生却说成是“一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这是一个明显的概念错误。直干树下植以一丛兰草,盆内点上几块小石,成为“典型的组合式”。照此说来,那水旱盆景应改名为组合盆景,因为水旱盆景比冯先生所说的那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更为“典型”。翻一下当今已出版的盆景专著,在树木盆景造型  相似文献   

14.
在艺术领域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空白美”,亦称“空白艺术”,比如书法中的飞白、绘画中的“画外有画”等等。本文所说的“空白艺术”是盆景创作中所特指的“思维空间”,它可以开拓丰富的多层次内涵,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  相似文献   

15.
1986年3月初,我陪西班牙对华服务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佩德罗·佩里斯先生到南京参加了江苏省举办的第一届交易会。我们正在四处转悠时,陈方余同志热情邀请我们欣赏了江苏的盆景艺术。“你看怎么样,我说这是活的艺术。”看到展厅里几盆绚丽多姿的样品后,佩里斯先生跟我说。“怎么样,试试吗?”意思是说,你是否可以帮助在西班牙打开市场?  相似文献   

16.
根艺,由于其天生资质的限定,长于表现人们所熟识的“飞禽走兽”等对象,它不仅容易懂,而且令人爱,使欣赏者倍感亲切。一个普通观众,在欣赏一件根艺作品时,常常会用“象”“不象”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首要标准,“象”才有被赞扬的可能,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惶惑和贬抑情绪。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他有权用直率的、符合他的欣赏水平和习惯的审美情趣来评论作品。因此,责难观众的评论太简单化是不明智的,倒是我们根艺作者自己,如果能从白居易的“老妪解诗”的典故中得点启发,多注意些观众的文化现状,多考虑些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接受能力,恰当地把自己的作品弄得雅俗  相似文献   

17.
品评,包括两层含义:品,即欣赏;评,即评价。根艺的品评,就是欣赏并鉴别根艺品之美丑优劣。通过对根艺的品评,既能提高观者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作者的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是相辅相承的,不懂得欣赏,就不懂得评价,或说评价就失去了可赖的依据。那么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根艺品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意:根艺创作巧借天然,因形赋意,一件作品立意的新陈、深浅、广狭,便成了欣赏和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作品的立意,可以体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8.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艺术珍品。它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达到“聚景于盆”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美感。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巧妙结合,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欣赏优美的盆景,可使人逐步培养和提高审美的艺术修养,还能  相似文献   

19.
我也是《中国花卉盆景》的热心读者,根艺爱好者。在本刊1994年第一期彩页“根艺天地”的作品——“悠悠寿者”,我反复欣赏,认为是一件好作品:仙鹤玉立,频频整羽,好像在精心梳装,  相似文献   

20.
“两杂”繁殖制种体制如何建立?这是“两杂”种子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建立体制的核心又是“两杂”亲本种子如何繁殖?是省繁好?地繁好?还是县、社繁殖,从推广“两杂”种子以来,已经几起几落。开始比较集中,由省、地繁殖;1966年以后分散,由县、社繁殖;自成体系;1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