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玉米纹枯病,特别是田玉米纹枯病,近几年来在靖西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已超过3.7万亩,病株率50%以上的达1.3万亩,造成粮食损失在30万公斤以上,一般只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进行涂茎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探索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和防治办法,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选出几种成本较低、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农药,在靖西县化峒镇八德村雷屯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酒泉是甘肃商品粮基地,是春播玉米的高产区,近年来,随着玉米面积的不断扩大,黄地老虎的为害也逐渐加重,据调查测算,全市每年因黄地老虎为害,约损失粮食521.4万公斤,成为玉米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作者1987~1990年对黄地老虎的发生、测报及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西部,柑橘生产是本州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本州柑橘上的一种次要害虫——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Ashmead)]为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橘园暴发成灾,给广大橘农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笔者对该虫在本州的发生为害现状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其为害逐年加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发生为害情况据调查,柑橘粉虱于1998年在吉首市开始零星发生,随后其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已上升为柑橘主要害虫,到2002年,该虫已在湘西自治州范围内普遍发生,为害柑橘面积1.6万hm2。2005年为害严重,发生面积达2.1万hm2,局部约150hm2橘…  相似文献   

5.
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 setiera Chapuis是广西区域性玉米害虫。1960年广西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在4个专区35个县采集到标本。大新县反映,玉米铁甲虫的发生为害,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天等县自1956年开始,玉米铁甲虫在少部份乡村为害成灾后,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七十年代以后每年发生12万~18万多亩。玉米铁甲虫发生危害集中在少数民族聚集的贫困由区,是当地,玉米增产丰收的主要障碍,也是对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严重威胁。因此,积极犒好防治工作,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田。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是严重为害水稻的一种世界性迁飞害虫.2005年以来该虫在黄陂区发生日益严重,年均发生面积超过4.2万hm2(次),年均损失粮食超过1.09万t.2006年特大发生,受虫源基数、气候因子、种植条件等因素影响,2007年、2008年继续大发生,发生面积超过5.3万hm2,给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经过黄陂区全区上下努力奋战,虫口夺粮,为害损失较轻,早中晚稻获得丰收,稻飞虱防控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7.
白僵菌封垛是控制田间一代玉米螟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封垛是控制田间一代玉米螟的有效措施王喜印(辽宁昌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12500)玉米螟是为害玉米、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每年因玉米螟为害约减产5000万kg。玉米螟的一代虫源主要来源于越冬幼虫栖息场所玉米秆垛。据调查,玉米秸秆内的越冬幼虫占...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45%。在水稻生产上,1976~1985年十年中,因病虫为害每公顷平均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虫害为14公斤,病害为270公斤,稻瘟病为346公斤。病害为害损失重于虫害,病害中发生为害最重的是稻瘟病,一般发病年损失稻谷20万吨,重发病年损失超过50万吨。流行因素及其特点稻瘟病在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过去每隔数年流行一次,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9.
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发生与防治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salinaMit.)属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该虫自80年代初在新疆北部地区发生为害以来,为害逐年加重。1989~1990年连续2a在昌吉地区严重发生,受害面积达3万hm2,年损失玉米500多万...  相似文献   

10.
稻瘿蚊原是我区地域性间歇发生的害虫。近年来连年发生,分布不断扩大,为害逐年加重,成为中晚稻生产的严重威胁。1986年稻瘿蚊发生面积173.10万亩,损失粮食990.40万公斤;1987年发生337.0万亩,损失粮食3452.35万公斤。 为了探讨有效控制稻瘿蚊发生危害的途径和方法,今年3月,我们在灵川县召开了全区综合防治稻瘿蚊工作会议,组织稻瘿蚊历史发生区共46个县(市)植保人员研究落实  相似文献   

11.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开放改革以来,年粮食总产在150亿公斤左右。然而病虫草鼠害严重困扰着我省粮食生产的全过程。近年来,我省土蝗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继粘虫、草地螟之  相似文献   

12.
2019年,在河北省馆陶县局部地块发现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为害穗期夏玉米,且虫量较高。杂草发生较轻的地块劳氏黏虫百穗虫量为4~28头,杂草发生严重地块为58~86头。吐丝授粉期至灌浆期田间幼虫数量动态调查结果显示,幼虫8月25日开始为害雌穗,高峰日为9月7日。通过幼虫调查和成虫诱测结果分析,该虫在当地不能越冬,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为害主要是外地侵入种群所致。  相似文献   

13.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张家界地区的推广应用效果简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确保张家界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从2001年起开始引进河南汤阴县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同时,围绕该项新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推广应用工作。本市常年种植农作物面积近25.33万hm2。由于地形复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繁,为害逐年加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达45万hm2次,因病虫为害损失粮食5.5万t,经济损失1.2亿元以上(包括经作物)。农作物病虫害是本市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因此,引进和推广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新技术,采取科学有效手段,控害增产,保护环境,从而达到保障农业生…  相似文献   

14.
玉米铁甲虫是忻城县山区玉米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城关、思练、果遂、新圩、红渡、古蓬、北更、遂意等8个乡(镇),尤其是边远山区是玉米铁甲虫的常发区和多发区。该虫主要为害春玉米,为害轻的年份,一般产量损失5%~10%,为害严重的年份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已成为忻城县贫困山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障碍。为总结经验,笔者对忻城县1998--2008年玉米铁甲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变化原因和防治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由于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品种抗螟能力低等原因,而多年来受玉米螟为害比较严重,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玉米螟轻发生年减产粮食5%~7%;中等发生年减产10%~15%;大发...  相似文献   

16.
邓建明 《植物保护》1992,18(1):32-32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食性杂,但在棉田严重发生为害尚属少见。 在我场1988年发现此虫为害夏播棉苗,以后逐年加重,至1991年在全场大范围暴发,受害春、夏棉面积达6万多亩。此蛾在该地每年发生6代,在棉花上可发生为害4代。成虫喜在作物长势差  相似文献   

17.
丽水地区地处浙江西南部,地形复杂,植被较为完整,全区有水田面积9.27万公顷,分布较为零星,属单、双季稻混栽地区。稻象(虫甲)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erg 在解放前及初期在浙西南山区局部发生为害,自推广有机氯农药以后,发生为害面积剧减,成为次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600公顷左右,80年代以来又有回升趋势,尤其1987年以来,发生为害面积渐增,成为局部地区稻田重要虫害之一。一、发生为害情况据各县调查统计1989年发生面积达0.512万公顷,为害面积0.10万公顷,估计全区损失粮食76.8万公斤。据松阳县大东坝区调查,全区水田面积733公顷,1980~1986年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8.
玉米红蜘蛛田间调查新方法张树郭转仙(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近年,玉米红蜘蛛在我省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在13.3万hm2以上。因此,做好玉米红蜘蛛的田间调查,准确掌握其种群消长动态,对于科学指导防治至关重要,但由...  相似文献   

19.
玉米铁甲虫(Dactyispa setifera(Chapuis)60年代在天峨县曾有发生,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1989年又在天峨县下老乡的圭里村发生为害,发生面积66·7hm2,并每年以8~10km的速度沿红水河下游及其支流两岸扩展为害,现已成为天峨县玉米产区的重要害虫。2001年全县有11个乡镇68个村发生,发生面积达0·2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严重影响天峨县玉米的生产。笔者通过几年的调查监测和防治技术探索,总结出该虫的发生特点及综防技术如下:1为害特征该虫主要以幼虫和成虫为害玉米叶片。成虫顺着玉米叶脉咬食叶肉,叶背、叶面均可啮食,留下一层表皮,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19年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春夏季发生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11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被发现以来, 截至6月24日, 全省已发生16个州(市)128个县(区、市), 累计发生面积达11.72万hm2, 总体呈现由滇西南、滇南、滇西向滇东南、滇中、滇东北和西北迁飞扩散的趋势。4-5月, 实地调查受害株率4.00%~97.00%, 平均单株虫量0.02~2.72头。同时, 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田间可见各种虫态。到6月下旬, 随着西南季风加强和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特征已经从初期的零星发生、区域间有较大差异、以境外虫源为主向全境普遍性发生、发生程度高及境外虫源与本地虫源混合发生为害转变。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云南玉米周年种植及播期的复杂化也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提供了连续不断的丰富食料, 成为其为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