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茶乡面貌日新月异,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自始至终都产生巨大的效应,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展示茶乡风采,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市场,促进茶叶生产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  相似文献   

2.
我去过安溪两次,出席过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到过西坪、大坪考察,参观过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多年来也看过海内外关于安溪的报道和论文、文章。与全国主要茶区对比,我的评价是安溪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茶文化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安溪在全国茶产业、茶文化大县中名列首位。  相似文献   

3.
李启厚 《茶报》2000,(4):15-16
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又叫点茶、点试,是评比茶叶质量高低的一种富有刺激性又有雅趣的活动。斗茶最早起于唐代,流传于福建民间。宋代,斗茶之风更盛。参加斗茶者,要带上精美的茶和水,生火煮水,冲泡开汤,轮流鉴尝,以决胜负。  相似文献   

4.
我负责安溪县西坪镇文化站工作,西坪是茶乡,茶叶经济是西坪经济支柱,因此,我除了做好一般的群众文化工作外,主要是扣紧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利用文化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西坪是乌龙茶名茶铁观音的发祥地,生产茶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栽种和加工茶叶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一些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技术也制约着茶业的发展。西坪历届政府都注意到这个问题,必须改革落后的栽种和炒制技术。西坪文化站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1 举办各种专题讲座配合政府发展茶叶经济的各种举措和推广新技术举办讲座。政府有什么发展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10,(1)
本刊讯2009年12月27日,由北京市茶业协会支持,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和安溪铁观音研究院主办,北京市茶业协会安溪铁观音分会、北京安溪商会筹备组承办的2009秋茶北京安溪铁观音  相似文献   

6.
1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实行科教兴茶 在新的世纪,安溪茶业要有更大作为,首先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从资源开发转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来,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把茶业科技真正放到第一生产力位置,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学技术对茶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省茶叶学会联办的2003年漳州茶王赛暨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于漳州市新城茶叶大市场广场隆重开幕出席大会并于前排就座的有当代著名茶学家、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张天福,省人大原副主任郑义正,省人大农经委副主任、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省农业厅副厅长肖诗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梅峰,  相似文献   

8.
1 安溪茶业的发展现状 安溪是我国乌龙茶主产区,1998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53万hm2,茶叶产量1.3万t,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1/4,福建省乌龙茶的1/3.1998年茶叶总产值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4,创税利3000多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18%左右.农民人均收入中仅茶叶收入就占20%以上.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中国农学会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9.
1999年 11月应邀赴日本讲学期间 ,曾到日本重点产茶县——静冈县的茶乡博物馆参观考察 ,在馆长小泊重洋陪同下 ,听取介绍 ,参观全馆 ,收益良多。茶乡博物馆所在地为静冈县金谷町 ,位于静冈县中部 ,大井川西岸 ,牧之原台地的北端 ,茶乡居民 70 %以上依赖茶叶为生 ,被誉为日本第一茶乡。茶乡博物馆占地 1890 0 m2 ,其中停车场30 0 0 m2 ,展示大楼一栋 (三层楼 ) 2 796 m2 ,茶室 (木结构平房 ) 36 8m2 ,商业楼 (餐厅、商场等 )12 5 6 m2 ,日本庭园 6 5 0 m2 。 1994年开始由静冈县补助经费 ,请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熊仓功夫教授为委员长 ,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0.
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面积、茶叶总产均居于福建省首位,并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等单位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光荣称号,这在福建茶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安溪茶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振兴安溪茶业,繁荣地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安溪茶业产业现状安溪素来以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采制技术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而闻名遐迩。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已有一…  相似文献   

11.
芦田镇云山村引进外资 ,投建无公害有机茶园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取得可喜的成果。从他们的做法中 ,我们看到了安溪茶业发展的前景。现浅谈几点看法 ,讨教于茶业界的领导、专家们。1 租赁、承包制为国营芦田茶场带来一片生机国有芦田茶场有 5个生产管理区 ,面积 96km2 ,人口 1 5万 ,茶园 5 66hm2 (其中国有茶场 2 4 9hm2 ) ,年产茶 10 0 0t。可以说 ,原来的国营芦田茶场是单一产业 ,除了茶、没有其他企业 ,茶叶品种比较单一 ,加上茶园粗放管理 ,制作手段落后 ,经济效益差。生产责任制后 ,尽管调动了茶场职工的积极性 ,但每人十来亩…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8月14~15日,首届安溪铁观音青年高技能人才制茶赛在福建安溪龙涓的茶驿站水云波举行,来自当地20名80后高级制茶师,妙手频施,炒制一份份醇厚优雅的观音韵。在国家级非遗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点、龙涓乡水云波茶驿站、荣景茶业现场,当地20名80后青年高级制茶师,青春飞扬,或摇、或炒、或揉,将传统制茶技艺演绎得风生水起,茶香盈室。据介绍,近7年来,龙涓乡在省市县乡各项茶叶赛事活动中得过奖的制茶能手1400名,其中获得各级职业资格200多名,此次参赛选手均从高级制茶师当中遴选出来。龙涓乡党委书记魏中南介绍,龙涓是安溪铁观音后起  相似文献   

13.
14.
"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茶叶工作做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引导农民发挥山区优势,大力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努力发展茶叶生产,依靠科技进步,走"两高一优"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民加强茶叶两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我县茶叶生产"九五"回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茶是怕比的。好茶是比出来的。茶王是不怕比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2,(8):20-20
今年1-6月,福建安溪县茶业方面提交的成绩单甚是喜人。上半年,安溪茶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二次创业”逐渐升温,企业加快总部回归、上市步伐,茶业发展也实现品质、效益两个提升。  相似文献   

17.
《广东茶业》2006,(4):31-31
2006年7月22~23日,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工作会议在梅州市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西岩茶场召开。会议学习贯彻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全省行业协会整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讨论了协会整改方案,总结了2005年度及2006上半年协会工作开展情况和讨论了协会2006下半年工作安排。会议对各项议题作出决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期间,组织与会常务理事及部分专家到梅州各大茶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中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处  相似文献   

18.
安化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 ,素有茶乡之称 ,茶叶生产在安化农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世纪曙光到来之际 ,作为老茶区该怎样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挑战 ?1 把握发展的机遇有记载以来 ,安化茶叶从未一帆风顺地发展过 ,总是在徘徊曲折中前进。前几年 ,由于茶叶市场低迷。安化茶叶产业一度陷入低谷。根据历史经验 ,低谷之后定有复苏之日。从目前形势分析 ,茶叶生产又逢发展良机。1 .1 入世后必将推动茶叶发展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茶叶外贸伙伴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且这些国家几乎不产茶 ,而茶叶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  相似文献   

19.
安溪茶王赛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启厚 《福建茶叶》2000,(Z1):10-11
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 (名茶 )之乡 ,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 ,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 ,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茶乡面貌日新月异 ,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 ,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 ,对于提高茶叶质量 ,展示茶乡风采 ,弘扬中华茶文化 ,拓展茶叶市场 ,促进茶叶生产发展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1 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 ,又叫点茶、点试 ,是评比茶叶质…  相似文献   

20.
成辉 《福建茶叶》2023,(5):70-72
依托数字技术推进茶乡发展,是实现茶乡振兴的有效路径,为此,茶乡地区需要重视挖掘与发挥数字技术功能,为茶乡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对数字茶乡与茶乡振兴的内在逻辑做出了分析与论述,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保障两个层面,对数字茶乡建设发展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提升数字茶乡建设水平,为茶乡振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