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2.
经对不同造林密度、厚朴树高、胸径生长及商品箬叶产量和出笋数影响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造林密度为2 m×2 m时,厚朴高、胸径生长及箬竹出笋数和箬叶量均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分析林地覆盖雷竹笋外观色泽变化程度及色泽与品质间的关系,为竹笋品质评价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色差计测定覆盖雷竹笋笋箨和笋肉上、中、下不同部位的L、a、b色泽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竹笋色泽参数和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笋箨中部、上部等部位的L、a、b色度为覆盖雷竹笋外观主要呈色部位及色泽因子;采用L × a × b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竹笋分为深、中、浅3种外观色泽类型,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一致率为95.6%,回判验证准确率为93.3%,分类效果较好。不同色泽类型竹笋在笋箨、笋肉色泽,笋体、笋箨形态及可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且竹笋内外品相间存在关联性。浅色竹笋外观通体黄白匀称,笋肉白亮,笋箨小而薄,笋蔸质量轻,可食率相比色深者提高11%以上。 结论 覆盖雷竹笋在色泽与形态等外观性状上变化丰富,浅色竹笋更具外观品质优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定样地竹株的观测和林分整体物候变化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出笋成竹期、竹笋幼竹形成期、脱箨期、落(展)叶期、分枝期、梢部下垂期与单株、林分群体的关系以及气象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在建立光箨篌竹年物候谱基础上,将年生育划分为萌芽孕笋期、出笋成竹期、竹笋幼竹形成期和行鞭成芽期4个时期,并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广西毛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制定出合理开发利用毛竹的种质资源和改良育种方案,选用经调查筛选出的广西毛竹优良林分地理种源11个,2~3年生的母竹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种源对比试验。将毛竹的出笋量、新增立竹量、胸径、竹高、枝下高、枝盘数等生长性状进行综合分类分析,其结果将11个种源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是资源中峰、兴安华江、临桂宛田等3个种源属高产类群,第二类群是富川富阳1个种源属中产类群,第三类群是昭平文竹、南丹山口林场、恭城西岭、金秀忠良等4个种源属平产类群,第四类群为灵川大境、三江和平、融水香粉3个种源属低产类群。第一类群为高产优良类群(高产优良种源),平均胸径遗传增益为33.00%,平均竹高遗传增益为32.50%,新增立竹量遗传增益为32.43%,它们是兴安华江、资源中峰、临桂宛田3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6.
浙江刚竹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白壳竹(新种)别称:白壳笋(浙江富阳)图1 秆直立,高5~8m,径2~4 cm,节间长14~22 cm;新秆鲜绿色,无毛,渐被白粉,节下有白粉环;节显著隆起,初呈紫色,秆环高于箨环;每节2分枝,分枝开展.秆箨箨鞘无毛,淡黄绿色或淡黄褐色至淡褐色,有时具不明显的淡绿色细脉纹,有稀疏的紫褐色斑点(粗秆之箨或秆上部之箨通常有较密集的紫褐色斑),边缘黄色至褐色,无缘毛,箨耳及鞘口燧毛缺如;箨舌甚发达,隆起,高3~7 mm,深紫色,先端拱形或有拱突,具1~3 mm长的紫色纤毛(小秆之箨箨舌或下部之箨箨舌通常较小,先端仅有白色短纤毛);箨片剑形或带状,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带紫色,平直,反折.每小枝具叶4~5枚;叶鞘无毛,叶耳不发育,鞘口偶有1~2根燧毛;叶舌伸出,长2 mm,紫色,先端微呈拱形;叶片带状披针形,长9 ~12 cm,宽1.6~2.0 cm,背面无毛;次脉4~5对.花未见.笋期3月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光箨篌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固定样地观测和随机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光箨篌竹的出笋成竹规律以及不同径级竹笋和不同密度林分的出笋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气象要素、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出笋质量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将为短周期工业用竹林的营建与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较高的倒卵叶野木瓜品种,对6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倒卵叶野木瓜果实经济性状、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果肉营养成分和藤条药用成分相关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地理种源倒卵叶野木瓜的果实性状中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靖安双溪镇双溪村倒卵叶野木瓜的平均单果重居中,为102.28 g,但果肉重却达到了44.88 g,可食率最高,为44.16%,显著高于其他5个地理种源倒卵叶野木瓜的可食率,且果皮最薄,食用价值较高。(2)不同地理种源倒卵叶野木瓜的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宁国县霞西乡石河村倒卵叶野木瓜虽然种子含油率较低,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4.40%和29.17%,且显著高于其他5个地理种源的含量,同时,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5个地理种源的含量,油用价值较高。(3)不同地理种源倒卵叶野木瓜果肉营养成分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兴国县茶园乡茶园村倒卵叶野木瓜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7.03 g/100 g和22.92 g/100 g,且显著高于其他5个地理种源,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5个地理种源,维生素C含量居第二,果肉营养价值较高。(4)不同地理种源倒卵叶野木瓜藤条药用成分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宁国县霞西乡石河村倒卵叶野木瓜的木通苯乙醇苷B及总皂苷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79%和0.99%,显著高于其他5个地理种源的含量,齐墩果酸含量居中,相比较而言药用价值较高。试验结果将为进行不同目的倒卵叶野木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绿竹不同种源遗传参数估计及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龙海与永安开展绿竹地理种源试验,通过对不同绿竹地理种源遗传参数估计及生长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⑨号(赛岐)、①号(福安)、⑤号(永安)和②号(永春)种源在永安则有较大的推广前景,其出笋数(A性状)的ΔG达到45%以上。而⑨号(赛岐)、①号(福安)和②号(永春)种源在漳州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其单位面积笋产量(B性状)的遗传增益均达到38%以上。从不同种源不同时间各生长因子差异检验结果来看,永安各性状各处理间的差异性较小,其生境适合较多的绿竹种源生长,这可能与其较为阴凉的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雷竹是优良的散生笋用竹种,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可以促使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覆盖会造成雷竹林地下鞭系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探究覆盖下竹笋箨叶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竹笋食味品质形成基础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覆盖雷竹林和自然经营雷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雷竹覆盖笋和自然笋的箨叶性状和食味品质指标。【结果】1)与雷竹自然笋相比,覆盖笋箨叶的厚度、含水率、长宽比和长宽比可塑性指数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317.65%、29.82%、22.90%、26.32%、567.59%和193.93%,而箨叶单叶的干质量、含水率、长度、面积和周长的可塑性指数及叶绿素(a、b、a+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9.44%、68.18%、17.65%、21.13%、20.83%、94.92%、76.15%和92.76%,说明覆盖对雷竹笋箨叶形态总体上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有重要影响。2)雷竹覆盖笋较自然笋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比例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43.68%、89.55%、128.57%和125%,而总酸、草酸、纤维素、苦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的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相反,说明覆盖能显著降低竹笋的苦涩味和粗糙度,而明显提高竹笋的甜味。3)冗余分析显示,雷竹笋箨叶叶绿素(a、b、a+b)对竹笋食味品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箨叶厚度、长宽比、含水率、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雷竹笋可通过箨叶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等性状的适应性变化来应对覆盖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的明显变化,覆盖下竹笋食味品质明显改善,而且箨叶色素含量与竹笋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箨叶可能是通过光信号传导影响竹笋食味品质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1.
‘七彩红竹’Indosasa hispida ‘Rainbow’是由蒲竹仔I.hispida McClure引种、选育而成的竹子新品种。该竹因秆中下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至紫红色、叶具白色至淡黄色纵条纹而极具园林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但是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关于七彩红竹陆续涌现出不少相关的文献记录或论文资料,所使用的品种名称随意性较大,混乱异常。文章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七彩红竹的名称进行规范和修订,以利后续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变异规律,为白栎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白栎自然分布区14个天然种源368个单株果实,分别测定4个形态特征指标和6个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白栎4个形态特征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差异极显著,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白栎果实形态特征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为1.839,其中,果实宽度(1.886)>果实长度(1.837)>长宽比(1.832)>百粒质量(1.801);(2)白栎果实10个特征参数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仅个别存在显著相关性;(3)对10个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将14个白栎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湖北利川、四川邻水、四川阆中、贵州黄平、湖南新晃、江西宜黄和广西全州种源为第一类;重庆万州、重庆江津、湖南龙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武义、浙江西湖种源为第二类;浙江遂昌种源单独归为一类。[结论]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在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种源内的变异高于种源间的变异,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  相似文献   

13.
The baobab tree (Adansonia digitata L.) is of large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However, domesticated plant material of baobab is rarely available to African farmers, and very limited pre-breeding knowledge is available. To evaluat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 origins we compared vigor and leaf morphology of trees from 17 West African and 13 East African provenances of baobab. Seedlings were grown and evaluated in a common garden test at Bamako, Mali. Germination was assessed and growth measured 3 and 12?months after germination. Leaf morphology (leaf length, leaflet number, petiole length and diameter and leaflet border) were assessed after 12?month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ovenances were observed for both growth rate and leaf morphology. West African provenances in general grew faster than East African provenances, but leaf characters did not reveal a particular geographic structure,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geographic distances and multivariate Mahalanobis dista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climatic data were in general low at the provenance level. However, the number of leafle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provenances from drier areas. Two years increment at a field site also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provenances, where West African provenances confirmed their tendency to higher growth rate. Still, trees are young and results regarding both growth data and leaf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onfirmed when the trees are closer to maturity.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遂昌县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箬竹资源,箬竹叶品质上乘,深受市场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为林农增收致富开辟了富有山区特色的新路径。文章调研分析了遂昌县箬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箬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文章认为,遂昌县为摆脱箬竹产业发展困境,应通过建设箬竹林培育基地、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创新规模运营模式等措施,促进箬竹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紫玉’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Ziy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刺黑竹Ch. neopurpurea Yi。2013年发现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的刺黑竹栽培居群中,同年作为大熊猫主食竹引入都江堰市浦阳镇团结村,是方竹属的刺黑竹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紫玉’与‘条纹刺黑竹’(‘Lineata’)属近缘分类群,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全秆及分枝呈淡紫、紫红至紫色,笋亮灰色;后者新秆下部节间为淡紫色,具浅绿色纵条纹,笋暗棕绿色。  相似文献   

16.
浙西南遂昌县是浙江省竹产业重点山区县,也是浙江省箬竹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箬竹叶得到了广泛应用,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深入调研箬竹叶市场现状以及遂昌县箬叶产业发展历程及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遂昌县箬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颈瓶问题,包括箬竹叶采摘劳动力减少、竹林退化、林区道路设施落后、缺乏政策扶持等,提出了振兴遂昌县箬竹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包括加快箬竹叶基地建设、培育生产和加工主体、完善箬竹叶市场和交易平台、开展箬竹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打造箬竹叶品牌等。  相似文献   

17.
地理环境差异和自然选择使植物种内产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并丰富了遗传多样性。植物为适应逆境环境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而同一植物的不同地理种源其生理表现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为筛选优良种源提供了基础。文中综述了在盐胁迫、水分胁迫、温度胁迫和低磷胁迫下不同植物地理种源间生理变化的差异,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和科学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荆树25个地理种源遗传距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引自国内外的25个黑荆树地理种源,用Lin氏法计算标准遗传距离,欧氏最短距离法聚类,绘制了系统聚类谱系图。将25个种源划分为五个明显的生长类群。同一类群内各种源间遗传差异小,不同类群间的种源遗传差异大。在福建南平地区应选择分属于不同类群内生长量大的种源,如9、12、C_3、B、18、16、3、17、4、14、13、10、C_4等种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县的0.5年生旱冬瓜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旱冬瓜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因子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孟连种源,平均苗高达31.4 cm;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种源是勐海种源,平均地径为0.38 cm。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旱冬瓜种源的遗传变异有影响,苗高、地径与各种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呈负相关;采用种源间苗高、地径进行逐步聚类分析,15个种源可分为5类,根据各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瑞丽、孟连2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种实性状地理变异规律,进而为优良繁殖材料的调拨、适宜栽培区和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西伯利亚杏天然分布区内19个地理种源的西伯利亚杏种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种实性状的地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19个种源间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西伯利亚杏百粒核质量和百粒仁质量与其种实形态特征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百粒核质量与仁厚外);西伯利亚杏杏核越小,其出仁率越高;西伯利亚杏的出仁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种源地海拔的增高而减少;杏仁的厚度与7月均温有着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伯利亚杏杏核、杏仁的大小与质量指标和各种源地无霜期的长短均呈显著相关;日照时数越多,西伯利亚杏种仁积累的干物质则越多,其出仁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