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2023年12月11日,中国林学会正式发布了《中国林业遗产认定规范》团体标准。至此,经过4年多的反复修改完善,我国首个林业遗产标准终于问世。该标准首次提出了中国林业遗产的定义,科学划分了林业遗产的类型,从林业遗产的核心特征出发,规定了中国林业遗产的认定标准,规范了林业遗产的认定程序和管理。《中国林业遗产认定规范》团体标准,将为开展中国林业遗产认定工作提供可借鉴、可依据的统一标准,对于提升全社会对林业遗产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丰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内容,推动中国林业遗产认定和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麻竹研究现状和更好地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1992—2013年的麻竹中英文文献进行查阅、分类与总结,文献计量共690篇,其中中文占75.21%、英文占24.78%。年份分布特点为逐年增加,2000年以后明显增多;文献载体以期刊为主,期刊分布范围较广,以林业技术和木材科学为主;研究内容分为营养生长与开花特性、栽培技术与方法、笋竹加工与化学利用、生态保护效应等8类,其中栽培技术、化学利用、组织培养、开花特性等研究较多,其他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遗产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遗产是森林文化的精华,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传下来的无价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文中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林业遗产资源的数量、类型、价值主体等进行分析,得出福建林业遗产有数量繁多、类型丰富、文化厚重、价值突出4个主要特点;从5个方面揭示了其形成和得以保存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文化传统深厚、经济价值突出、古代交通不便、历届政府重视;提出建立林业遗产保护机制,率先启动林业遗产的普查、挖掘和认定,加强对林业遗产研究力度,打造一批示范性林业遗产品牌,加强对林业遗产的宣传教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评述1988~1997年CAB《林业文摘》收录的中国林业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8—1997年CAB《林业文摘》收录的中国林业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按文献的语种、类型、主题分布以及文献源等分类分析,指出《FA》摘录的中国林业文献占《FA》文献总量的2%左右,占中国林业文献总量的2%左右,《FA》注重收录基础性、学术性强的学报类刊物,收录量排在前10位的刊物所收录的论文,占据了《FA》收录中国林业文献期刊论文总量的55%。并且提出了我们应重视林业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的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对该林场藤本植物进行了物种组成、区系成分、攀援类型及观赏类型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开发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有藤本植物132种,隶属于38科83属,其中,木质藤本占比较大,有81种,占61.36%;在物种组成上以少种科、属为主;在区系分布上,以热带分布中的泛热带分布最多;在攀援类型上,从多到少依次是:缠绕类、蔓生类、卷须类、吸附类;在观赏类型上,大多具2种及以上的观赏特性;在开发利用上,有68种藤本植物的开发综合评价值在3.0000分以上。本文为青羊湖林场的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及周边城市垂直景观构建提供更多素材。  相似文献   

6.
2008-2016年,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资料查阅,对浙江省石松类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石松类共有3科(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松科Lycopodiaceae和卷柏科Selaginellaceae)7属(石杉属Huperzia,马尾杉属Phlegmariurus,藤石松属Lycopodiastrum,扁枝石松属Diphasiastrum,垂穗石松属Palhinhaea,石松属Lycopodium,卷柏属Selaginella)27种,其中药用植物23种,占石松类植物的85.19%;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并参照吴征镒对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及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浙江石松类植物科的分布类型,均属于世界广布型;属的分布类型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但仍以世界广布型占绝对优势。本文介绍了石松类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功效及应用价值,对石松类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提出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加强引种驯化、创新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样,进入21世纪,中国林业也进入了历史性转折时期。当广大林农成为加强生态建设、推动中国林业发展主力军的时候,充分发挥林业远程教育的优势,大力提高林农科技文化素质,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提高林农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提高林农科技文化素质是实施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  相似文献   

8.
"五个一批"工程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其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一年多来,林业部门挖掘林业扶贫潜力,探索林业精准脱贫路径,统筹扶贫与生态保护"共赢"。其中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具体措施。建始县按照国家、省、州林业局的要求,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有劳动能力的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了林业力量。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与森林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也就成为林业建设的主导思想。为保护好现有各种森林资源,截止目前,全国林业系统共建立各种森林、湿地、荒漠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500多处,总面积1.19亿hm^2,占国土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10.
白马雪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总面积281 640hm2.其特点是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地理分布和区系从属丰富;动物地理分布的边缘性;明显的动植物垂直带谱以及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分析了目前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野调查和资料查询,对茅荆坝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生活型进行调查统计。结 果显示,该区域主要有58 科123 属149 种审美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赏植物。以此为基础,梳理归纳 这些植物各自的生长类型、生态习性、分布状况、花(果) 期、观赏部位、观赏特性和绿化用途等,分 析其在保护开发中存在的被破坏、被取代、被淘汰等问题,提出保护优先、合理开发、适度利用,按难 易程度递进开发利用,尊重生物多样性以及多层次开发、复合式利用等保护开发原则,为冀北地区 和地理环境相近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水系林业生态保护为目标,采用问题研究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规划研究与实施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全面调查分析了沂蒙山区水系分布状况及林业资源现状,进行了以水系林业生态保护为目的林业生态建设区域和类型划分,开展了重点区位水系林业生态保护专项研究与专项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公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公别拉河自然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753种,隶属于127科343属。其中,维管植物602种,隶属于81科262属;种子植物577种,隶属于71科、258属。258属种子植物可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性质分布的属占86 73%。维管植物种的区域性地理分布统计表明:单区地理成分162种,主要是MA(78种)和DA(52种)成分;二区共有成分212种,主要是MA-DA共有(106种)和MA-NC共有(79种)成分;三区共有成分140种,主要是MA-DA-NC共有成分(85种)成分;四区共有成分88种。  相似文献   

14.
由于辽宁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境,经过多年的生态环境保护,辽宁的鸟种类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增长。通过深入调查,采用最新的鸟类分类系统,统计表明,全省有鸟类418种,其中水鸟162种。按居留型分类,有旅鸟207种,夏候鸟115种,冬候鸟35种,此三类占鸟类种数的85%,充分体现了辽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年林业调查和林业生产的经验,提出了石质山区以天然更新为主,建设生态防护林的指导思想,并就不同地理环境和立地条件下如何建设生态防护林问题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查阅资料和线路调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南岳衡山有种子植物164科中有12个分布型8个变型,692属中有14个分布型18个变型,1 572种中有14个分布型和非中国特有种的11个变型以及中国特有种的13个变型;类群分布型及变型组成复杂,联系广泛,以属的分布型组成的复杂性和联系的广泛性最明显;不同分布型对不同分类群区系地理属性的影响程度不一样;14、9、3、7和8分布型的属,15、8和14分布型的种对植被组建影响较大。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世界广布成分由科的33.54%到属的8.52%,再到4.58%;除世界广布以外,热带成分占总类群数的比例由科的62.38%到属的46.29%,再到种的25.67%;温带成分由科的37.61%,到属的53.71%,再到种74.33%。区系中科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的热、温带成分基本平衡,种以温带成分为主。现代种子植物区系为典型亚热带性质,表现出华东植物区西部地区的植物区系特点;区系中有1个中国特有科16个中国特有属533个中国特有种,其中湖南特有11种,衡山特有1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鸟类资源区系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的鸟类处于古北界的东北亚界和东洋界的中印亚界的两个区、4个亚区的交汇处,共有鸟类17目54科38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11种,国家Ⅱ级保护64种,省级重点保护23种。通过分析鸟类动物地理区划和生态地理分布的特点,指出河南省处于鸟类迁徙的通道,鸟类种类多,应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和人为影响,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野外实地调查、标本查阅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资源共14属57种9变种,其中具观赏价值的有43种3变种;在水平分布上以粤北最多,垂直分布以海拔800 ~ 1000 m之间最多;属、种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同时探讨了野牡丹科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对其保护及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8年7-8月对我国杉木分布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总结整理了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包括"重栽疏养"、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做不到"适地适树"、群众造林积极性降低、林业部门投入减少以及木材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针对以上林农、林场、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局等相关林业部门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推动绿色生态优先发展、加大林场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良种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林间混生套种以及林下经济建设、加大林地管理力度、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危害能力、加强木材价格依法管理、着重杉木相关产品开发等相应的对策和政策,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