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世界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地的治理模式对于保护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改善治理可以帮助保护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最大化。文中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类型、应用现状并总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及我国当前国情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治理模式应适当创新,逐步引入政府委托第三方治理、联合治理模式,现阶段形成以政府直接治理为主、其他治理模式为辅的多种治理模式并存局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为贯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目的、对象、任务、原则等总体要求,提出了体系转换、整合归并、范围调整和区划优化规则,以及预案、确认和实施三步走的实现路径,探讨了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分级分区管理以及治理支撑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等基础工作,构建统一规范、管理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2021年1月,江山雪岭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正式登记成立,总面积为4 259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4 225hm2,耕地面积为34hm2。以江山市廿八都镇人民政府为地役权人,与第三方公益组织深圳市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签订合同,将此前已与1 210户农户达成协议的4 225 hm2集体林地交予基金会管理。结果表明,该基金会在科学管理、降低管护成本、强化农户合作以及提升保护效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该尝试通过物权制度的使用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有效降低了行政、财政和宣教成本,提高了保护效能。这为我国地方级自然保护地实施“公益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役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态旅游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保护区内独特的以及丰富的物种资源成为旅游者青睐的对象。然而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又面临着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亲近自然、学习自然、保护自然,平衡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建设一套完整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起着关键性作用。该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有关国内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进展的文献,得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进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现,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模式的创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亚洲象国家公园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标志着我国的自然保护地管理进入全新时代。新形势下,通过对亚洲象保护现状的分析,对亚洲象国家公园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以期对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改革和布局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社区共管"是一种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管理作用的新型自然治理模式,我国于21世纪初在湿地治理领域引入社区共管理念,取得良好效果。以福禄河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全面分析了福禄河湿地保护工程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有效保护福禄河湿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正式建立,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由过去以资源利用为导向的粗放开发模式转变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适度利用型发展模式,旅游承载力成为森林公园管理上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外常见的生态旅游承载力管理工具游憩机会谱ROS(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基于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的管理VERP(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及其实践特征,探讨将上述方法本土化应用到我国森林公园管理的可能性,为发挥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的社会服务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生物文化多样性指自然和文化系统所展示的全部多样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联系,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与景观管理实践。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作为一种综合、包容、可持续的研究方法,为自然保护地优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介绍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国内外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在优化自然保护地功能区与范围、应对资源管理矛盾、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等领域的应用实践;结合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展望了生物文化资源预警平台、生物文化产品开发及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等未来应用方向,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工作提供参考,助力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引入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以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为研究案例,探索自然保护地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研究自然保护地多类型、多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和融合管理,分析自然保护地不同数据类型特点。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求,研建数据、资源、监测、管理等4个独立模块系统组成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平台,从技术上解决多部门、多类型数据的传统管理、数据更新等问题,从管理上理顺自然保护地设立、调整、撤销以及建设项目等工作的线上流程,从应用上实现单个平台对自然保护地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撑了自然保护地的智慧化、便捷化管理,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的平台适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可推广至各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使用,以推进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保护地在实施统一管理之后,尚未构建标准化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构建需求,提出宏观层面编制国家、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地规划,微观层面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管理计划、年度计划相配合的自然保护地实体规划体系。为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架构的搭建、规划编制内容的确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保护体系重构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管控方式、方法与强度的探索,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地更需要区分同一自然保护地内不同区域的管控措施。荒野,不管是作为单独的自然保护地还是作为某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特殊区域,都是客观存在并急需采取保护措施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区域。文中追溯了荒野思想的形成及其3大要义,分析了美国840处荒野保护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管理经验,发现美国《荒野法》颁布之后的30年间是法定荒野数量和面积增长的最鼎盛时期,法律和政策积极主导了荒野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政务公开、数据共享激活了全民保护意识,美国4大荒野主管机构有效管理并发动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荒野保护研究与实践。提出了3点启示:一是发展中国荒野保护思想并借鉴美国荒野管理经验;二是识别客观实在的荒野空间,研发不同尺度的荒野地图作为我国各级、各类保护地规划的底数和底图;三是应考虑将荒野保护作为子系统纳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是我国国家治理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规划、完备制度"是保护地体系稳健发展的必然路径,保护地规划制度研究及建设非常紧迫。文中剖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的组织管理结构与国家公园体系的构成,梳理了国家公园体系百年发展的重要法案历程,探析了隶属NPS的丹佛规划设计研究中心(DSC)全权负责下的规划体系,发现NPS垂直式统筹管理和从"一园一法"到"基本法"进而"各专项保护"的法案发展历程,二者正是美国国家公园规划制度建设发展的双重基石。研究启示有3个方面:一是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亟待与管理体系的重构协同发展;二是完善立法以实现强制性保护和引导性发展;三是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特征,提出由6个层级构建规划体系及其规划制度建设设想,以期探索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已经成为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效果、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过程。文中对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主要评估框架、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其中,由于管理目标和国情的差异,不同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区别明显。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打分的评价法、基于证据的认证法。在多种管理目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提出我国应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保护地管理目标的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将管理有效性评价作为自然保护地过程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至今已历140余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承载力管理体系,其中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理论(VERP理论)被认为是国家公园游憩管理中最具使用价值的工具之一。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VERP理论则为中国国家公园游憩管理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路。文中梳理VERP理论相关内容,介绍美国拱门国家公园对VERP理论的应用实践,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家公园游憩管理的措施:明晰管理目标,坚持“自然环境”为主的监测体系,加强规划和管理“软硬实力”,提倡“国家主导、社会响应”式的科学研究,保障和提升监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是世界和中国在保护区数量攀升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应采取宏观调控与保护区自身管理相结合的措施来提高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改进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建立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体系、改善保护区的投资渠道、完善保护区法律体系是建立有效管理的外部保障系统的主要途径;完善保护区自身的有效管理过程需要从资源保护与监测、环境影响评估、加强科学研究、规范生态旅游、开展环境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有自然保护地数据,采用数据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云南省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10种类型自然保护地370处共556.58万hm2,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自然保护地原主管部门包括林业、环保、住建、国土、农业、水利、旅游等7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区保护地是世居民族基于当地传统生态智慧自发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实践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保护地的缘起和发展脉络,指出其发展贯穿于当地世居民族的生态保护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区保护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阐明其在保护主体、保护方法、保护对象、保护动力、保护效果等方面均与自然保护地相补充,可多方位助力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对社区保护地由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的多元价值体系进行挖掘剖析,旨在提高认知深度,为后续保护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按照服务国家外交、外贸2个大局,我国正在加强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寻求多元化的林业国际合作。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北部,水热条件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在拉美地区开展林业双边合作的潜在国家。文中介绍了洪都拉斯森林资源状况、林业法规政策、林业管理体制、森林经营管理和林产品贸易等现状,归纳了洪都拉斯林业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林业未来与之在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发展人工林、林产品加工和林业扶贫减贫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前景,以期为我国未来与之开展林业双边合作提供参考,有利于我国在拉美地区树立林业双边合作的样板,提升我国在该地区的形象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Protected areas are necessary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biodiversity.Wildfires are major threats to forests and other natural areas,because they may cause irreversible damag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ts(N=284),from six countries of the Black Sea,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protected areas and wildfires.Understanding their points of view could enhance future management on these issues in the region.Data collec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9 months,using a web-based questionnaire.Wildfires were perceived as a serious problem in Turkey,Armenia and Greece but as a substantially less serious problem in Romania,Ukraine and Moldova.In Greece,Armenia,and especially Ukraine,the current designated protected areas are considered sufficient to maintain biodiversity,while in Romania,Turkey,and especially Moldova,more areas should be designated as protected.A major need in all countries(except for Turkey)is the increased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both wildfire suppression and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Experts were divided on whether wildfire suppress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are interconnected.However,there is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advers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frequency of wildfires in the future.The most frequently suggested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se impacts were:changes in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public awareness for wildfire suppression,along with changes in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creased staff training to enhance protected area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