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永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73-6675
以效率的相对性标准来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效率问题。对我国3个层次资金流动的分析表明,作为替代性机制的非正规金融支持了经济增长而有着较之正规金融更高的配置效率,两者的运行效率则难以比较。从政策决策者的角度,改革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调整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使农村经济主体能够在更低的成本下获取资金,可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运用制度经济学以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为背景来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正规金融制度的可行性;同时运用局部知识范式通过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主要原因来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功能创新的可能性,从而提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以促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02要2011 年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发 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而且农民收 入增加是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原因,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并不一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指出当前农村合作金融要促 进农民收入增加,关键是要如何形成合理的资本流向农村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国内外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从实证的角度,选取浙江省2005~2017年的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使用度对农民的收入是存在正向影响的,虽然短期内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长期是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明桥  于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50-4151,4192
运用制度经济学通过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背景来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正规金融制度的可行性,同时运用局部知识范式通过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主要原因来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功能的可能性。从制度和功能两方面推进农村正规金融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金融需求看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动力,正规金融对农村的金融供给匮乏,加上金融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非正规金融的产生。需求决定供给,因此,本文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运用1997—2016年数据,分别考察了农村投资水平、农村储蓄比率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等指标对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但农民收入增加并未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在中国经济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发挥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导作用,完善并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9.
民间金融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普遍现象,从制度分析的视角出发,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相比于农村正规金融而言,农村民间金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是有效的并且是激励相容的。农村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比之正规金融更贴近农户的生产生活,更符合以农户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因而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正规化的两难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301-6302
从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形成的起因进行梳理,结合现行正规金融结构的断层现象以及制度的缺陷,指出金融当局调控中国农村民间金融面临两难的特殊现象,并且提出一些个人对解决方法的设想和寄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分析不确定性是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高交易成 本产生的原因。而金融联结通过融合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优势和乡村中介组织的地方信 息的优势、担保优势、交易成本的优势互补而得以将金融机构贷款有效投入到农村市场。因此, 通过金融联结的农村信贷制度的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来降低林权抵押 贷款的交易费用,进而缓解林农的信贷约束。这对于推动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运用Probit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51份农户调研问卷进行计量分析,检验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离正规金融网点的距离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有影响;耕地面积仅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有影响;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仅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有影响。据此,提出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增强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14—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收入来源渠道角度检验金融科技对江苏省农民增收的影响,并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得知,金融科技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影响农民增收,但不存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支农强度促进农民增收的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得知,金融科技对非粮食主产区作用更加显著。政府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正规、完备的农村征信数据库及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农民广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杨迪航  罗荷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92-6194,6197
分别从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困境和向民间金融融资困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农户获贷率较低,贷款手续多,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成本偏高和农户单笔融资数额小、零散。农户向民间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民间融资规模有限和民间融资的隐形成本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安徽省太湖县采取鼓励资金互助、引入“政府信用”等金融手段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但尚存在正规金融涉农贷款比例下降、农村信用社改制后支农意愿减弱等不足之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金融领域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完美联接,打好农业资本内生和外生组合拳;加大农业资金供给,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广“政府信用”模式,发挥村干部和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融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引导和发展好农村非正规金融一直是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产生原因、作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关系以及非正规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并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引导和发展好农村非正规金融一直是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产生原因、作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关系以及非正规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并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重新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与农民收入、农村投资存在协整关系;而在短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效率并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因此,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目前中国农村信贷分配效率非常之低;增加乡镇企业贷款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抑制问题的存在,导致正规金融供给乏力,而民间金融的存在解决了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矛盾并且具有比较优势,这在客观上给民间金融的发展带来了空间,成为农村地区融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在实践中发现民间金融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门性的法律规范缺失、处于半公开状态、利率偏高、监管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要赋予民间金融合法的社会地位、提高正规金融的服务能力、加快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来规范民间金融活动,更好地推动金融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6年陕西省蓝田县227个样本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探究农户社会网络、经济特征对其正规金融贷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社会网络中,亲缘型社会网络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交易型社会网络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在经济特征中,种植面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和贷款金额,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金额,固定的经济来源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金额。鉴于此,在农户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非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政府应增加政策性贷款的推广范围和推广力度,努力完善非正规金融体系,正规金融机构应在合理的贷款风险控制下创新农村贷款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