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鞍山地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格点资料,对2012年7月10—11日鞍山地区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垂直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螺旋度对于暴雨以上量级的强降水的指示作用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更为敏感。当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和面积增大时,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也会随之加大。而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高层负螺旋度的分布形势,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加强。当有强降水产生时,降水易出现在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的前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NCEP/NCAR 1957年1月至2006年12月全球月平均网格点再分析资料及西北各站点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春、夏、秋、冬4个季度旱涝年全年平均的大尺度环流场和物理量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每个季度旱涝年位势高度、东亚北风指数、垂直速度、相对散度、相对涡度均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应用2013年4月17日宁夏强沙尘天气过程各站实况观测资料、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春季大风沙尘天气的成因、层结状态特征、以及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和温度平流等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本次大风沙尘天气是东北冷涡南压、蒙古横槽南摆转竖和动量下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700 hpa中高层有强冷平流影响宁夏;地面气象要素反映沙尘暴发生前气压、相对湿度降到这一天的谷底,而气温上升至当日最高,在强的热低压梯度和冷锋的作用下产生大风;散度场与垂直速度场相互配合,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有利于气流上升,为大风、沙尘天气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NCEP/NCAR 1957年1月~2006年12月全球月平均网格点(2.5°×2.5°经度/纬度)再分析资料及西北各站点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春、夏、秋、冬四个季度各自旱涝年全年平均的大尺度环流场和物理量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西北地区每个季度旱涝年位势高度、东亚北风指数、垂直速度、相对散度、相对涡度、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NCEP分析资料和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对2016年6月1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动力、水汽条件、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散度通量的诊断分析。结果显示,短波槽东南移动和西南涡东北移动是造成这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正涡度平流在槽前和脊后引起上升运动。700 hPa上西南涡提供了水汽,促进和维护对流的强烈发展;较高水汽螺旋度和较低水汽散度通量与较高降水面积对应较好,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对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假相当位温(θse)垂直分布、K指数和A指数表明暴雨发生时存在明显的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凉州、民勤、永昌3个观测站逐小时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EC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5月18日河西走廊东部出现的一次小范围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干旱少雨、高温的气候背景和沙尘暴过程前的正螺旋度为沙尘暴过程起沙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来源;500 hPa冷槽底部的小槽...  相似文献   

7.
2014年7月12~18日澧水流域、沅水流域上游及湘北连续出现强降水,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强降水时段集中,导致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针对这次天气过程,通过对探空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FNL再分析资料和FY-2E卫星资料等分析,结果表明,夏季东亚大槽的建立与维持,西南低涡东移和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的相互配置引发了这次强降水;TBB低值带与强降水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西南涡东移路径上地面潜热通量的加入促进西南涡发展,增强降水;强降水过程中湘北地区K指数维持28℃,假相当位温维持76℃,以上阈值可作为湘北强降水发生的阈值;低空螺旋度维持30×10-8h Pa/s2,高空螺旋度维持-30×10-8h Pa/s2,可作为湘北地区强降水动力条件阈值;低层大气受涡度平流和辐散影响为正值层,高层大气受平流项影响为负值层,有利于大气动力对流加强;分析视热源发现,低层暖源、高层冷源有利于热对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辛艳辉  王宪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12-15815,1588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2009年2月12~13日和2010年3月14~15日2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乌拉尔山阻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中纬度高空槽的生成,它的东移与辽宁降雪密切相关;2次过程在50°~60°N建立的低涡以及东北西南向的大槽是产生辽宁区域性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如螺旋度、涡度、温度平流和水汽通量散度等为暴雪落区和持续时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等非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借助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对比分析衡水市2021年3月15日与4月15日2次沙尘天气。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受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的影响,旋移动路径均为偏东路径,沙尘爆发前期200 hPa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左侧,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能量积累。315过程系统比415过程更强,但减弱更快、更偏北,并以回流形势影响河北省中南部,415过程无回流形势。2个过程高低层均存在逆温,415过程高层逆温层存在时间更长,导致沙尘天气维持时间较长,315过程低层逆温更强、维持时间更长。315过程沙源地降水和温度距平比415过程更大,其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河北省南部—山西—河南,415过程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315过程沙尘输送分为2个阶段并伴有沙尘回流,其输送高度较高,415过程输送高度较低并无沙尘回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8月24日在盘锦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为高空槽与华北气旋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暴雨天气,西南急流和台风北侧的东南气流为盘锦地区输送了大量暖湿气流,为本次降水提供充足水汽条件。500 hPa高空槽与台风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地面低压发展,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卫星红外云图显示在急流轴附近有MCS生成并沿着槽前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起到"列车效应"作用。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在辽宁中部建立并加强,使得盘锦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UCAR提供的逐日1°×1°间隔6 h FNL模式的全球对流层分析资料,对2019年5月11—12日发生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强沙尘暴事件进行等熵位涡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时,从位温垂直剖面图上分析可以得到各等压面上位温垂直分布特征;在850~700 hPa上,等位温线近似垂直与横坐标,位温随着等压面升高而不变,低层大气十分接近绝热状态,混合层状态特征显著。在700~200 hPa上,取4个可以覆盖沙尘暴发生区域的位温垂直剖面图,位温取交集合并得位温取值范围;根据位温取值范围和相应的位势高度场,选取需要的位温,计算得到位势高度和位温所对应的等熵位涡;等熵位涡与位势高度场、全风速场、高空急流、西风低空急流、强沙尘暴发生区域之间存在着数值关系特征和位置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杜亚军  欧阳红  杨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96-1190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5~7日岳阳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卫星雷达资料、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地面冷空气是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移过程中,低涡与低槽、中低层切变结合,是此次暴雨过程的有利条件之一;K指数和位势涡度的演变与暴雨的发生发展一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5,(13):254-258
采用NCEP/NCAR 1°×1°6h全球再分析资料、1h加密雨量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降水相关物理量入手,对“08.6.14”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源地的水汽为2008年6月14 ~ 19日华南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存在的正负涡度耦合和正负散度耦合的双耦机制,构成了此次降水的动力机制;低层大气的不稳定层结和异常强烈的螺旋度为暴雨提供了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5月11日苏尼特右旗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冷涡、强锋区及蒙古气旋、冷锋等是引发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沙尘暴天气发生于正涡度中心前正涡度平流中心一带,当负涡度转变为正涡度且受正涡度控制时发生发展,而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对于垂直气流的发生进而引发沙尘暴极为有利;下沉运动中心高度逐渐下降不断将高层动量向下传至低层,沙尘暴中心与上升运动中心和下沉运动中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淮流域一次急流暴雪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天气学资料,对2008年1月27~28日江淮流域出现的急流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空西南急流是影响大暴雪的主要系统,急流的加强北抬导致江淮流域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的加大,有利于降雪强度的加大。降雪强度的增加与低空急流出口处正涡度的增长关系密切,高空正涡度厚度的增加对暴雪增幅期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空抽吸作用也是降雪加强的动力学机制。高低空垂直螺旋度绝对值高值区和低空水汽通量高值区的叠加区域与暴雪落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2.5°×2.5°NCEP资料对2010年3月19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垂直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期间,螺旋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上负下正"分层结构,这种分层结构出现的时间与强沙尘暴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且随着正螺旋度区域范围扩大、高度抬高,沙尘暴发展愈强烈;高层螺旋度负值的演变与沙尘暴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该诊断分析对于沙尘暴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小麦下垫面的潜热和显热通量与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采用线性回归,能量平衡比率和相对残差频率分布3种统计方法对涡度相关法通量观测的稻田能量平衡闭合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小麦生态系统中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麦田能量平衡比率为0.91,能量闭合程度较高;在假定常规的有效能量测定正确的前提下,可以认为涡度相关测定的湍流通量可能被低估了.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针对2017年2月21—22日沈阳地区一次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环流背景场、涡度场、散度场等方面.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空急流和切变线以及地面低压倒槽和冷锋共同配置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和水汽条件,涡度和散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平辐合辐散.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与强降雪天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屠月青  慕彩芸 《北京农业》2013,(15):180-181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11年4月28日午后发生在哈密地区的沙尘天气进行分析,得出:500hPa强斜压槽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系统深厚、移动缓慢使得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高原到新疆的低层暖高压是沙尘天气发生的有利不稳定条件;强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地面冷锋前后气压梯度区,地面3h变压对研究沙尘天气发展路径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散度场表现为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垂直速度则存在有数值较大的负中心,上升运动强烈,这些因素导致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大风、沙尘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月21—22日嘉峪关市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锋线变化与中低层大气斜压锋较为一致,利于嘉峪关市降温和强降雪天气出现;嘉峪关市有水汽辐合大值区,水汽条件充足;涡度场与散度场结合,中低层辐合条件良好,再加上抬升运动为强降雪出现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