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3.
以马缨丹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图像采集、视频、鉴定等方法,探究其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和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马缨丹共有访花昆虫3目8科13种,访花优势种为鳞翅目昆虫。主要访花昆虫有斐豹蛱蝶(Argynnis hyperbius)、素弄蝶(Suastus gremius)、菜粉蝶(Pieris rapae)、东方蜜蜂(Apis cerana)、蓝灰蝶(Everes argiades)及琉璃灰蝶(Kaniska canace)。访花频率最高的为东方蜜蜂,其次是菜粉蝶;斐豹蛱蝶停留时间较长,平均为22.59 s。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受温度影响,在10:00以前和17:00之后,温度较低,未见有昆虫访花行为。 相似文献
4.
5.
南京地区访花昆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访花昆虫研究为近年来昆虫学工作者研究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该文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树木标本园和紫金山北坡的调查 ,介绍了这些地区的主要蜜粉源植物、访花昆虫 ,主要访花昆虫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6.
7.
福建省油茶林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福州、泉州、龙岩、南平、宁德等地油茶林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油茶林中主要传粉昆虫有24种,分属于3目11科17属,其中膜翅目的昆虫种类最多,有11种;大分舌蜂是油茶最重要的传粉昆虫,其数量多,传粉效率高;传粉昆虫日活动时间在12∶00—14∶30出现高峰,昆虫个体数量平均占全天总数的70%左右;油茶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因昆虫的访花目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传粉昆虫数量、行为和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1.
12.
大气污染对森林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大气污染对森林昆虫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污染区内森林昆虫种群变化的几种类型,可能的引发机制和对森林害虫种类构成的潜在影响。目前我国酸雨污染严重,应重视和加强大气污染对森林昆虫种群动态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干雷暴是一种在防火期内极易造成森林火灾的天气过程, 国外已将其作为火险天气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数十年研究, 但在国内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相关内容并不多。文中从干雷暴的特征和形成条件、预测及应用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脉络, 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基于我国林区探空监测站不足的特点, 建议使用地面气象资料模拟输出探空数据, 并借鉴国外闪电活跃等级、RF99等干雷暴预测研究成果, 结合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数, 在我国干雷暴引发雷击火较多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探索性应用, 以减少这种灾害性天气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18.
木麻黄是我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中的主栽树种,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共生关系,提高自身耐干旱、抗贫瘠、抗盐碱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与木麻黄根系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主导的物质代谢循环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反之木麻黄的根系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文中综述了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接种弗兰克氏菌(Frankia)及菌根菌提高木麻黄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体系的促生、抗逆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植物生物碱的杀虫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生物碱是植物在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大类具有防御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植物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方式、作用机理和作为杀虫剂、昆虫拒食剂、驱避剂、产卵忌避剂的应用以及作为先导化合物在新农药创制中的作用做了综述,并对植物生物碱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研究和开发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