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2006年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农村人口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配合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从经济上形成“新农村”概念,也要从精神文明上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越性。通过调查贵州省农村体育开展的情况,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2006年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农村人口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配合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从经济上形成“新农村”概念,也要从精神文明上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越性.通过调查贵州省农村体育开展的情况,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征 《农业考古》2008,(6):139-142
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全面健身体系的基本要求,它对建设社会主史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村体育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体育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促进农村体育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推广实施的基础,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小康社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落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方面的指标,还有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标准。全民健身体系就被纳入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这是中央8号文件对构建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要全面达到这个要求,难度在于农村,因为我国最多的人群、最贫困的人群、最需要发展的人群在农村。一、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建国后的50~60年代初,是我国农村体育的第一次繁荣期,当时开展农…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孙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10-3711
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村人口身心健康,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和谐的、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要正视农村体育事业创新的艰巨性,在创新思路上,坚持因地、因人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改革管理体制,盘活体育资源,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民健身网络,满足农村不同人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没有现代化的教育,就没有现代化的国民。党的十六大又一次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任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无疑是基于对发展国民教育的迫切性和关键性的深刻认识所作出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董旭晖  尚华 《河南农业》2016,(12):17-18
以文献、统计分析等为研究方法,从政府职能角度出发,分析河南省新农村全民健身体系构建现状。主要结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缺乏,居民满意度低;缺乏系统的监督机制及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对体育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缺乏正确的引领作用。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幕后推手作用;成立新农村统一的体育管理机构;构建新农村全民健身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结合当地传统体育项目构建体育社团,形成长期稳定的传统体育赛事,激发河南省新农村全民健身热情。  相似文献   

10.
周琴  周平 《农技服务》2012,29(7):895-897
调查分析了湖南农村体育建设的现状,得出全省农村体育建设环境良好,但农村体育建设经费投入少,体育建设基础薄弱,专用体育场所和器材缺乏,体育意识淡薄,缺少组织机构和力量,人口流动性大组织困难等仍是阻碍湖南多数农村体育建设的原因。探讨了大力发展湖南农村体育建设的主要对策,建议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经费投入,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保有量,要完善农村体育建设的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要以本土习俗为立足点,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农民健身志愿服务,从而全面推动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加快农村体育的一个全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乡镇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保证我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有效实施的对策,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实现真正的全民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农民健身活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存在体育健身意识淡薄、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不力等现象,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体育网络,培育农村体育骨干,丰富体育内容,开发体育产业,全力推动农村体育工作和农民建身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十一五计划的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得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有了新的转变,这给农村体育文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在现阶段“亿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开展的背景下,对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体育工作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地处福建闽西山区的龙岩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70.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阐述了当前农民体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菁 《河南农业》2008,(19):32-3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该计划到2010年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其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健康。所以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  相似文献   

17.
农村群众体育是我困农村体育事业的币要组成部分,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达到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力开展新农村农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推进新型农村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河南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状况、太极拳益处、太极拳在河南普及情况、练习太极拳的要素以及练习太极拳时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对太极拳开展状况进行阐述,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农民的体育健身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推进新型农村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河南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状况、太极拳益处、太极拳在河南普及情况、练习太极拳的要素以及练习太极拳时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对太极拳开展状况进行阐述,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农民的体育健身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