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水稻相关性状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水稻相关性状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高产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结实率,再采用精确施肥方法和精确施肥的水稻产量最高;采用高产密度+常规施肥量+精确施肥方法的处理氮肥利用率最大,为89.89%~107.80%,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福建省宁化县烟后水稻生产上的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特在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缺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烟后水稻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晒干率等,从而影响水稻产量,与无肥处理相比,平衡施肥、缺磷、缺钾、缺氮处理的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100.4、61.2、47.3、34.2 kg。从肥料产量贡献率来看,氮磷钾肥的产量贡献率最高,达23.9%,氮肥、钾肥、磷肥的产量贡献率分别为15.8%、12.6%、9.3%。从肥料利用率来看,氮肥利用率为40.05%,磷肥利用率为24.16%,钾肥利用率为54.22%。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沾益区氮肥、磷肥和钾肥在水稻栽培中的利用效率,优化水稻施肥配方,推动化肥减量增效而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稻亩经济产量758.51~894.2 kg,产量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2>处理1;水稻亩秸秆干重513.53~985.83 kg,秸秆产量依次为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1。在此配方施肥水平下,水稻氮肥利用率为102.18%,磷肥利用率为184.64%,钾肥利用率为-30.8%。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化肥减量模式下为甬优1540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试验设计包括CK(对照不施肥)、CF(常规施肥)、T1(基肥减氮15%)、T2(追肥减氮15%)、T3(基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T4(追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提升;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水稻产量相比常规施肥提高8.6%,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22倍;T2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5.2%,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18倍;T3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3.4%,氮肥利用率提高3.9百分点;T4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1.7%,氮肥利用率提高2.3百分点。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籽粒和秸秆中的氮元素含量降低,籽粒和秸秆中的磷元素含量增高,钾元素无明显规律;在同种减氮水平下,基肥减氮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优于追肥减氮处理。因此,浙东沿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双季稻地区宜推广基肥减氮15%模式,纯氮投入量在174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高产水稻品种明珠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实粒数随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稻谷和稻草的产量均随着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地上部单位面积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稻谷产量与籽粒需氮量和养分内部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施氮240 kg.hm-2时,增产作用和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施钾对寒地水稻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不同钾肥用量下水稻对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响应,为寒地水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且随施用量增加,水稻体内氮素相对含量降低,但绝对吸收量增加,稻谷中氮占全株比重下降,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呈增加趋势,施钾有利于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试验条件下以全生育期90.0 kg/hm2 K2O的施用量较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在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与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控失剂+饼肥配合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51.7%;该施肥处理还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尿素+饼肥施肥处理平均增加了20.1%;品种K优52和协优5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其它试验品种,分别为6.06 kg/667m2、10.3kg稻谷/kg N与6.10 kg/667m2、11.8kg稻谷/kg N.因此,控失剂的配合辅助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K优52和协优52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节肥增效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倒伏、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水稻品种“吉农大138”为材料进行2年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模式农民传统(T1)、增密减氮(T2)、改良农民传统(T3)、有机肥替代化肥(T4)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氮和改良农民传统比农民传统的2年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1.42%和3.31%;穗数分别提高19.75%和14.75%,千粒重分别提高8.72%和4.99%,每平方米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增密减氮比农民传统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9.01%;且水稻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SPAD值均比农民传统模式更优化。增密减氮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干物质量、光合势和增加水稻产量,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是一种较好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土区稻田高产栽培模式控制因素单一的现状,文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各生育时期不同施肥比例、不同栽培密度等因素对同一品种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效穗数及产量影响的变化规律,从而实现寒地水稻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管理技术模式。结果表明,三因素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大小顺序:水分管理施肥方式栽培密度,对有效穗数影响大小顺序:栽培密度水分管理施肥方式;水分管理因素间差异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达显著水平,栽培密度因素间差异对有效穗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水分管理因素间差异对有效穗数为显著水平;经因素不同水平综合分析比较,采用控制灌溉Ⅱ、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保花肥=4.5:2:1.5:2、栽培密度24穴·m-2管理技术模式,可以实现水稻节水、高产、高效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复混肥料对江宁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混肥料与习惯施肥比较,水稻产量增加6.5%~25.5%,氮肥当季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10.9%~81.8%、58.9%~127.4%和28.8%~47.6%,氮素盈余显著减少40.5~85.5 kg/hm~2,其中本试验条件下以腐植酸肥料2次施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等6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结果】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5、11.5、10.7和9.0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5%、38.6%、28.9%和8.4%。与对照相比,上述各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5%、93.9%、86.1%和31.0%(相对值),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6.5%、84.4%、98.2%和70.1%。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磷、钾的吸收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大幅度同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肥力稻田研究了氮肥减施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水稻籽粒产量平均为5847 kg/hm2,施肥使产量提高了18.1%,但肥料增产贡献率仅有15.3%。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株高和有效穗数,从而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但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没有显著变化。与不施肥水稻相比,施肥使水稻的籽粒和秸秆氮含量提高了12.0%~21.4%和16.2%~37.6%,吸氮量分别提高了33.0%~45.8%和77.5%~88.7%。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水稻吸收的氮66.2%被存储在籽粒中,通过收获可带走氮约73.3 kg/hm2,秸秆全部还田相当于施氮肥37.4 kg/hm2。由于作物不断的吸收,造成不施肥土壤氮素亏缺74.8 kg/hm2。施氮肥可使土壤氮素出现盈余,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土壤盈余量从71.0 kg/hm2到112.7 kg/hm2。尽管N85水稻氮肥累积利用率与N80的相似,但比N90和N100高13.5%和23.2%。不施肥水稻每吸收1 kg纯氮,可以生产籽粒78.0 kg。施氮降低了水稻氮素内部效率,N80、N85和N90氮素内部利用率相似,平均为63.2 kg,而N100只有58.9 kg。同样,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从每施1 kg氮可生产38.7 kg水稻籽粒(N80)到N100的29.0 kg,下降了33.4%。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甬优6号"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4种生育前后期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考查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前氮后移施肥方式(N3处理:基蘖肥∶穗粒肥=6∶4),能够有效地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并且N3处理下氮素积累量、水稻农学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最高值,水稻产量也达最高。由此可见,适当的前氮后移能够优化水稻的群体结构,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量情况下,与单施化肥相比(RF1、RF2),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RF1+NS、RF2+NS)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2.2%和8.8%。与RF1和RF2相比,RF1+NS和RF2+NS处理氮肥表观回收率分别显著提高了9.26和6.20百分点。综上,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有助于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太湖地区水稻控释肥机插侧条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包衣尿素(SCU)和掺混肥(BBF)为供试氮源,设置控释肥的一次性撒施(B-SCU、B-BBF)和机插侧条施肥(S-SCU、S-BBF)2种施肥方式,并采用高产分次施肥(CK)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和控释肥种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U采用一次性撒施的方式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0.5 t/hm2和32.8%,均显著低于CK;而在SCU采用机插侧条施肥的条件下,这2个指标分别显著提高至12.5 t/hm2和53.3%。在BBF采用2种施肥方式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差异,且均略高于常规高产分次施肥。说明SCU和BBF均适合于机械侧条施肥;BBF同时适用一次性撒施,但SCU不适合撒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累积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杂交稻‘泰优390’与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穴/m~2、28.6穴/m~2)与施氮肥量(0、120、150kg/hm~2)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28.6穴/m~2,150kg/hm~2)相比,低氮密植(36.4穴/m~2,120kg/hm~2)条件下,晚稻的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显著提升,‘泰优390’与‘湘晚籼13’的收获期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22.8%和15.3%,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0.6%和16.2%;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在2种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有效穗数、偏生产力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水稻低氮密植栽培保持了稳定高产,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种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分析栽培密度和施肥方式的不同,对水稻两系不育系繁殖中产量形成、敏感期稻株温度的影响,弄清提高两系不育系繁殖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施甸水稻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提供重要的栽培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有机肥和炭基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CF)、50%有机肥替代化肥(COF)、炭基肥(CBF)处理进行试验,采样分析水稻籽粒、秸秆中氮含量,并用全收获法测定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水稻籽粒、秸秆产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3个施肥处理间水稻籽粒、秸秆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排序均为COF>CBF>CF。与CF相比,COF、CBF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7.9、7.1百分点和89.1%、66.7%,差异显著。有机肥部分替代和施用炭基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氮肥在水稻上精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氮肥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缺氮区和全量施肥区的试验比较,以期明确不同肥力的土壤、不同产量水平下水稻栽培土壤的基础供氮量,为水稻氮肥合理运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覆膜栽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Oryza sativa L.)节水灌溉覆膜栽培氮的合理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在淹育型水稻土上开展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育期、经济性状与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明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草谷比增大,收获系数降低;施氮超过120 kg/hm~2后,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田间倒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施氮120 kg/hm~2时水稻综合经济性状好,产量最高,单产为9 532.9 kg/hm~2,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达到48.89%和16.50 k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