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生态观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的绿色城镇化建设应认真研读马克思生态观,将生态文明新理念深入人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好生态为基础探索城镇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自从十八世纪以来,世界在经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科技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各个国家也相继跨入工业化时代,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在此过程中由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生态问题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绿色发展战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倡导和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这不仅体现了我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而且有力推动了我国绿色发展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温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30-8631,8644
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林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创造出更好的生态条件。文章分析了绿色南通建设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发展形势,提出了树立"生态—经济—文化"系统耦合的发展理念、强化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发展机制等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越来越被地方政府重视。贵安新区作为我国的国家级新区之一,在绿色发展上大胆探索并取得满意成绩,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六大核心绿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但也存在绿色发展体系尚不健全,绿色发展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足,公众绿色发展意识薄弱等问题,应在未来发展中加以重视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关于生态民生的思想是我国生态民生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分析生态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确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最新成果,具有生态民生关怀。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生态民生建设获得长远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民众生态民生意识缺乏、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缺位的情况。推进生态民生建设,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出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提供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农村向城市社区演变的重要战略途径。对和谐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和谐发展视域下的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对构建和谐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进步,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也在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是各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发展视域下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使农村逐渐向城镇化进行转变。本文主要针对新农村发展视域下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而使农村向城镇转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城镇化在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且提出了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研究,发现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齐全,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乡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资源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工农业发展未与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制度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工农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加快户籍和土地制度变革等措施推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频频发生的动物虐待事件,结合法律的性质、伦理要求以及全球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动物生态权利以及动物生态权所应当涉及到的内容。作为有意识的人类,应当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人类必须承担起保护动物的责任。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用人权来维护动物生态权,使其在自然上、法理上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0.
马宁 《北京农业》2016,(5):167-169
京津冀生态文化协同发展不仅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破解京津冀生态难题的关键,同时还可以为区域生态文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京津冀生态文化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吸收中外生态文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生态文化区域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政府、企业和高校全员参与,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在于实践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我国选择了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也经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构建实践路径有:第一,生态价值观的构建首先要在法律法规构建方面迈向绿色发展;第二,生态价值观构建在国家治理主体方面要求多元主体共治推动绿色发展;第三,生态价值观构建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季拓  罗杭春 《河南农业》2016,(11):130-131
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其中一个最为深刻明显的变化就是城镇化。其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变革城市治理模式,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当前社会的新课题。基于此,通过对当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又好又快地建设好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为了实现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以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为指导。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即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征是自然历史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为我们践行生态文明提供了价值遵循.本文从八步沙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八步沙精神在新时代的功能和价值,并提出将八步沙精神融入到武威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自然生态观的概念,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理论论述中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西藏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和意义,研究了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财政视域下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历史的梳理,阐述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及城镇化发展的意义,由此可以得出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城镇化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难,根据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要时刻跟着党的政策方针走,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己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概念,并强调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亦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本文围绕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现代林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助力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精神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20.
李乾  李玲  刘鹏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52-8454
尽管目前我国乡土文化传承和城镇化建设单方推进的态势良好,但这仅是相对孤立的单线发展,而未能实现有效的深度融合.在深入开展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乡土文化失真以及商业化气息过浓、城乡文化冲突等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土地城镇化还是人口城镇化中,都要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性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