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俊杰 《新农业》2023,(4):22-23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其依据海绵吸水理念实现了城市集水、排水、蓄水、净水、用水等功能的统一。本文在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就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其与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关联性展开分析,并指出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情况,期望能进一步提升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水平,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质量,进而推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当前,环境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化发展,城市的规划以及人们的生活品质。根据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的破坏问题,水资源的污染浪费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同时也在城市的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把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到风景园林规划中,加强生态环节的自我调节,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本文就根据当前的环境问题,分析了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处理自然灾害和突发状况时,通过吸收雨洪、储存水源、增加下渗、净化污水等方式收集和回收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总量,缓解城市缺水的现状,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生态平衡。通过对承德市高新区滨河公园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该项目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情况;该项目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城市滨河公园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寻求提高滨河公园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渐凸显,环境保护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一些新思想、新理念也相继产生,"海绵城市"作为新兴雨洪管理概念被正式提出,可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形成稳定生态系统,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了进一步了解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阐述,以供参考。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里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生态学的出现与发展,传统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彻底打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相继出现,"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雨洪管理概念被提出,因其能有效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介绍为基础,深入探索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并以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详细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此背景下,城市中建设了众多风景园林,一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休闲及娱乐。目前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对TOD模式的应用正日趋广泛,基于该模式可以使风景园林的选址更加合理、规划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使用。本文主要针对TOD模式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迅速且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城市防洪治涝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保障等工作面临重大挑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及内涵特征的研究,详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技术,以期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为城市合理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进行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并结合地域特征,可以打造出专具自身特色的风景园林。基于此,本文针对地域特征下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有需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不仅有力的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而且对于调节地表径流量、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建成"美丽中国",海绵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是海绵城市建成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相似文献   

10.
首先明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在于整治水土资源和生物栖息地,使其持续为人类服务;并阐述建设的意义在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场所,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原则在于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建设流程可以分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湿地体系。而风景园林师在整个建设策略中应作为多学科团队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1.
杨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47-10049
首先明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在于整治水土资源和生物栖息地,使其持续为人类服务;并阐述建设的意义在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场所,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原则在于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建设流程可以分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湿地体系.而风景园林师在整个建设策略中应作为多学科团队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2.
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因此,乡村景观越来越受追捧,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乡村景观成了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时代对规划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探析如何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以期能为相关方面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园林景观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以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城市池州市齐山大道道路绿地为调查对象,系统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针对性总结道路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并对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绿地的植物选择与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同类型建设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城市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绵城市中的生态景观是一种新型的景观设计,将其应用到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理念。本文主要结合镇江协信太古山项目对"海绵城市"城市湿地景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研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发挥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理论,从福州市主城区的水文特征、地势特点,以及现有城市绿地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城市现有绿地的作用,综合城市水情与地势,利用绿地的截流、蓄水的能力,分担城市内涝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隐患,优化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居民越来越多,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周围环境的质量。风景园林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证,很多城市已经将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纳入到城市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合理布局的植物和花草构成了园林工程的植物群体,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本文对风景园林工程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的施工要点以及施工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已经成为改善当地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为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园林景观出现的浪费问题,并从节约理念的角度探讨了园建设计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为城市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感悟"环节的缺失,强调了"感悟"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感悟"的特点提出"感悟"的方法及内容,即通过观察、体察感悟造园理论,通过感知、感受感悟风景园林意境,通过实训、实践感悟风景园林规范,通过自省、反思感悟个体本身。实践教学中的感悟终将对学生今后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是中国16个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杏林湾片区是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划分的16个排水片区之一.通过对杏林湾东片区以及周边环境的实地调研,发现海绵城市建设在植物规划与配置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相似地理气候区海绵城市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雨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面对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海绵公园随之而产生。阐述了"海绵公园"的概念内涵、内容特点及其价值所在,提出了景观设计中的理论及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公园海绵化的景观设计方法,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