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昊  王红宁  黄勇  杨鑫  谢波 《养猪》2008,(2):54-56
对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病料进行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PCR、RT-PCR检测和细菌的分离鉴定,其中A场送检的12份病料中检测到变异蓝耳病病毒8份、普通蓝耳病病毒3份、猪瘟病毒2份,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共2株,沙门氏菌1株;B场送检的13份病料中检测到变异蓝耳病病毒6份、普通蓝耳病病毒1份、猪瘟病毒2份,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共3株,巴氏杆菌1株;C场送检的15份病料中检测到变异蓝耳病病毒7份,未检测到普通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共2株;对发病初送检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A、B、C 3个场的猪瘟和蓝耳病的抗体水平不高,分别为猪瘟65%、42%、64%,蓝耳病71%、53%、79%,说明抗体水平低不能保护猪群是感染病毒的主要原因.还检测到猪群存在圆环病毒病抗体.  相似文献   

2.
猪蓝耳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经常会与其他系统疾病伴发,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风险.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病症比较复杂,一些不同病原的混合感染类型具有相同的发病症状,给诊断治疗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因此做好诊断工作是治疗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猪蓝耳病混合感染,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养殖业也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但随着养殖户对猪的养殖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猪的各种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猪蓝耳病是猪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但此种疾病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后,会造成猪的大面积感染和死亡,因此,有效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是极其具有必要的.文章阐述了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提出了猪蓝耳病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诊治,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种情况下的有效预防措施,旨在为养殖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来,猪蓝耳病感染典型病例越来越少,混合感染病例呈增多趋势,给基层养殖户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在已知的多种混合感染病例中,尤以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病例和猪蓝耳病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病例的病死率最高,危害最大。文章就此两种混感病例的诊断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1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疾病科介1.1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断症状,可见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流泪,便秘交替发生,双耳背臀尾根腹下蓝紫散布出血点斑,触摸尖叫,颌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全国猪病大面积暴发,到目前可能很多养猪者仍记忆犹新,真正的始作俑者至今也无人能说清,在寻找原因的同时,养猪者逐渐意识到疾病检测的重要性,因此猪场疾病监测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检测机构人员大多不是养猪专业人员,导致检测结果与猪场生产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检测结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生产。目前猪场血清抗体监测成为很多规模化猪场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福建某规模猪场从外地引种后发生了猪蓝耳病,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改善猪舍的硬件设施、实行两点式生产,同时加强蓝耳病病毒抗体检测并不断补充蓝耳病阴性后备猪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猪蓝耳病对该养猪场的危害,提高了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V)俗称蓝耳病,是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所致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及各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是一种危害大,发病率高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V)俗称蓝耳病,是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所致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及各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是一种危害大,发病率高的一种疾病。1987年首次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发生,其后迅速传遍世界大多数养猪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猪蓝耳病也被称之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等,因为猪在感染该种疾病后,有的会出现耳朵发绀变蓝的现象,常常被称之为蓝耳病。该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传染给人。猪蓝耳病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呈现出极强的地方流行性,各年龄阶段的猪都可能会感染此病,但最为易感的还是妊娠母猪和1个月龄以内的仔猪,患病猪和带病毒猪都是最为主要的传染源,而接触感染、空气传播以及精液传播、胎盘传播等  相似文献   

10.
猪场出现蓝耳病的概率较高,这种疾病的危害也比较大,所以,在养殖工作中,要重视蓝耳病的防治。为此,本文研究猪场蓝耳病的现状以及应对这种疾病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养猪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蓝耳病(PRRS)对养猪业的危害众所周知,如何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呢?各种说法与做法往往使养殖户无所适从。下边,就该问题谈一些看法,并提出一些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0年9月末,某猪场暴发一种以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现将疫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阶段,怎么强调PRRS免疫抑制对猪瘟免疫力的干扰作用似乎都不过分。在很多猪场,联合预防PRRS是获得猪瘟成功免疫的关键。我国目前有多种猪传染病流行,以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居高不下,给养猪安全带来极大挑战。2017年3月21日农业部印发《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2017-2020年)》,要求种猪场在2020年对蓝耳病和猪瘟要达到净化水平,因此这两种病原的控制与净化将成为今后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猪蓝耳病属免疫抑制病和繁殖障碍症,感染此症后猪体内抗该病的抗体水平降低,易受其他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而诱发混合感染症。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症状复杂,诊治难度高,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文章结合一线工作经验,罗列阐述常见常发的几种猪蓝耳病混染病诊断要点,同时,就防治措施做要点性阐述,为今后同仁间诊治此病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俗称,由于该病症状多变侵害猪群面广,且免疫效果众说纷纭,所以在是否必须免疫上存在着争执,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河南、广东近千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南娄底及周边10个规模化养猪场的蓝耳病免疫情况进行调查,并从已进行和未进行蓝耳病疫苗免疫接种的商品猪、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中分别按5%、15%、20%、100%的比例共抽取1904个样本,然后用间接血凝试验和ELISA法对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发现两者检测结果的相同比率为99.69%,说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本病抗体水平的监测。通过对蓝耳病抗体水平的监测,文章评价了疫苗及使用方法等多种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可以指导养殖场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免疫,从而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对来自305个猪场的样本做了蓝耳病相关检测后发现,现有的疫苗对蓝耳病的保护力有限。建议加强生物安全,做好伪狂犬病等重要疾病的防控,控制继发感染,科学使用蓝耳病疫苗。2014年,笔者实验室对305个猪场4637份血清和116份组织病料开展了蓝耳病(PRRS)相关检测。其中血清样本ELISA抗体阳性率85.7%(IDEXX试剂盒,下同),98.7%的猪场蓝耳病阳性。蓝耳病标准株RT-PCR阳性率12.9%,变异株阳性率35.3%。  相似文献   

18.
鸡的许多病毒性传染病会并发大肠杆菌感染,例如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后4~41天,会增加病鸡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在没有感染IBV的鸡群,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为9.1%,而 IBV感染鸡群,气囊炎为15%,甚至在使用IBV灭活疫苗后8~10天或接种新城疫疫苗后1~22天,也会增加鸡群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以及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缺乏等,也会加重鸡群大肠杆菌的感染。 与鸡群大肠杆菌并发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是霉浆体。实验表明,鸡只感染霉浆体…  相似文献   

19.
鸡的许多病毒性传染病会并发大肠杆菌感染,例如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后4~41天,会增加病鸡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在没有感染IBV的鸡群,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为9.1%,而IBV感染鸡群,气囊炎为15%,甚至在使用IBV灭活疫苗后 8~10天或接种新城疫疫苗后 1~22天,也会增加鸡群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以及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缺乏等,也会加重鸡群大肠杆菌的感染。 与鸡群大肠杆菌并发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是霉浆体。实验表明,鸡只感染霉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58-1762
随机选取分娩当天(0d,31头)、围产后期(产后14~21d,25头)、泌乳早期(产后50~60d,39头)、泌乳中期(产后120~150d,40头)和泌乳后期(产后200~220d,40头)的奶牛为试验动物,调查和记录临床各类资料并检测血钙浓度。结果显示,5个时期奶牛的低血钙症发生率分别为90%,64%,41%,25%和43%,分娩当天发病率最高;分娩当天患低血钙症奶牛随后易患繁殖疾病、乳房炎、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酮病,发病率分别为33.33%,22.22%,20.37%,9.26%和14.81%,淘汰率为41%。表明该牛场低血钙症较为多发,并易引发其他疾病,淘汰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