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简单介绍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类型特点,分析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针对甜玉米和糯玉米的栽培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种植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种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1甜、糯玉米生产概况 我国对甜、糯玉米研究起步晚,甜、糯玉米的生产利用较为落后,尤其是甜玉米进展更缓慢.我国甜、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年种植面积甜玉米不足40万亩,糯玉米不足60万亩.只是在东南沿海大城市郊区种植较多,尚未形成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特色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玉米主要是指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具有独特风味及营养价值高的玉米,也有人把这些类型的玉米称为蔬果玉米。一、甜玉米和糯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特色玉米中需求量较大的是甜玉米、糯玉米,这两种玉米的经济产物是鲜果穗,生产周期较短,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比较适合人多地少的情况下种植。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原则上须兼顾以下因素来考虑:生育期要适当,适宜当地气候条件下种植;抗病虫性要  相似文献   

4.
<正>1.品种选择。鲜食玉米应选用超甜玉米和糯玉米品种。超甜玉米和糯玉米在种植上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分期采收陆续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鲜食玉米良种有华珍和金银818超甜玉米、彩甜糯2号和彩甜糯5号糯玉米等。为确保鲜食玉米的产品品质,防止不同类型玉米相互串粉,鲜食玉米在种植时应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可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两种方式,但以空间隔离效果最好,空间隔离要求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种植距离相隔4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种植鲜食甜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它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笔者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现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与处理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大类型,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  相似文献   

6.
正种植鲜食甜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它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笔者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现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与处理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大类型,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  相似文献   

7.
正种植鲜食甜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它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笔者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现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与处理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大类型,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  相似文献   

8.
正种植鲜食甜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它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笔者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现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与处理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大类型,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种植鲜食甜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它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笔者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现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与处理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大类型,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陆续上  相似文献   

10.
<正>种植鲜食甜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它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笔者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现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与处理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大类型,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与糯玉米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甜玉米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绿色超人”、加强甜玉米“C64×23”、糯玉米“山西白糯”生长良好,产量较突出,品质佳,适合在河南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晚茬糯玉米是指夏秋季种植的以采收鲜果穗为主要目的的糯玉米,其前茬以玉米为主(如春播糯玉米、甜玉米、青贮玉米),也可是春播早毛豆、西甜瓜及各类蔬菜茬口,也把小麦、油菜收割后种植的糯玉米归入晚茬糯玉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膳食结构有了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要求,大力发展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加工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甜糯玉米已成为目前消费和生产的热点.种植优质糯玉米、甜玉米,一般667米2产鲜嫩玉米800~1000千克,比普通玉米增产400千克以上,667米2增加收入600~700元以上,如果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早或反季节上市,其效益更加可观.因此,选用和种植优质甜玉米、糯玉米,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种植甜、糯玉米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甜糯玉米套种白萝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膳食结构有了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要求。大力发展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加工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甜糯玉米已成为目前消费和生产的热点。种植优质糯玉米、甜玉米,一般667m^2产鲜嫩玉米600~800kg.比普通玉米增产400kg以上,增加收入600-700元,如果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早或反季节上市。其效益更加可观。因此,选用和种植优质甜玉米、糯玉米,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甜玉米、糯玉米互为种源可扩展二者的种质资源,为甜玉米、糯玉米育种开拓了新思路。文章针对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栋锋 《新农业》2007,(4):48-49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我们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并探索出相应的栽培技术,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超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超甜玉米果蔬兼用,还可制成罐头,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食用纤维,是新型天然营养食品。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杭县玉米生产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品种也从普通玉米、糯玉米发展到以订单种植为主的超甜玉米。目前,上杭县年播种玉米4500亩左右,其中超甜玉米占50%,平均亩产青苞800—1000公斤,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菜用特种玉米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近20年的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菜用特种玉米市场发展迅速,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菜用特种玉米的兴起和开发前景菜用特种玉米主要包括糯玉米、甜玉米、笋玉米(玉米笋)、极早熟鲜食玉米、黑玉米。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册的地方资源就有近1000份,遍及我国玉米种植带,但8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滞后,长期以来只有零星种植。美国1908年从我国引入糯玉米后,随即开展应用研究,目前其糯玉米种植面…  相似文献   

19.
广西鲜食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为鲜食玉米新品种选择提供参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4个鲜食甜、糯玉米为参试品种,在崇左、桂林、河池和玉林4个试验点进行对比试验。参试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中较对照表现好的品种并不突出,综合评价来看糯玉米中金糯卡001、兆香糯2号和对照品种京科糯2000以及甜玉米中海珍和对照品种华珍均适宜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鲜食玉米春季双覆膜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是指专门用于食用鲜穗的玉米品种或类型,包括甜玉米、超甜玉米、鲜食型糯玉米.鲜食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易消化吸收、用途广泛和种植效益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