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正>目前中国农业面临两大困局和三个变革:第一个困局是粮食安全问题,即未来的中国谁来种地、养殖;第二个困局即食品安全问题。三个变革分别是:土地经营权变革、从事农业的人群变革(培育新型农民,改变农业从业者老龄化现状)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农业向互联网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农业正经历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双重危机,也同时经历经营主体、经营体制的双重变革。1我国农业之困境和变革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两大困局和三个变革:困局一,粮食安全;困局二,食品安全。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我们国家农业也面临着三个变革:第一,农村土地的加速流转,截止至2014年6月份,中国承包土地的流转已达到3.8亿亩,流转率达到28.8%。第二,随着新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未来农业的经营主体也会改变,而不是当前一些老龄化的农民。第三,商业模式的变革,很多企业在进行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1 我国农业之困境和变革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两大困局和三个变革:困局一,粮食安全;困局二,食品安全.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我们国家农业也面临着三个变革:第一,农村土地的加速流转,截止至2014年6月份,中国承包土地的流转已达到3.8亿亩,流转率达到28.8%.第二,随着新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未来农业的经营主体也会改变,而不是当前一些老龄化的农民.第三,商业模式的变革,很多企业在进行互联网的转型,像大北农、新希望及其他一些企业,都在进行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或与电商的合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融合和应用会是一个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江西饲料》2013,(1):51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问题是饲料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近日在此间召开的"首届清华三农论坛"上表示,粮食安全问题不再是"谁来养活中国人",而是"谁来供给中国的畜产品"。黄季焜表示,在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改革、农业投入等因素的驱动下,过去30年,从供给、收入、营养、市场价格等方面来看,中国食物安全都在不断提高。在谈到影响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践行大食物观,是农业大国发展的必须,目前我国食物领域面临的三大问题有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发展持续性,而贯穿三大问题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这是一切食物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驱动的动植物育种、智慧数据和智能制造集群驱动的农业设备设施,以及未来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大农业,是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被称之为互联网+起始之年,农牧行业刮起一股互联网+的旋风。搭上"互联网+"东风的农牧行业,要走上发展快车道,离不开"大数据"这块基石。回顾历史,"大数据"这个时髦的词汇,早已有之。但是真正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并热议的,还是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迅速发展所致。与以往的数据相比,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在于"大",这些数据不是用G或T来衡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尤其是《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后,"互联网+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贯彻落实农业部优化强制免疫补助政策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经营者的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重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被称之为互联网+起始之年,农牧行业刮起一股互联网+的旋风。搭上"互联网+"东风的农牧行业,要走上发展快车道,离不开"大数据"这块基石。回顾历史,"大数据"这个时髦的词汇,早已有之。但是真正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并热议的,还是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迅速发展所致。与以往的数据相比,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在于"大",这些数据不是用G或T来衡量,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整个互联网所累积网络用户数据到底有多大?以饲料行业为例,在百度中输入"饲料原料",显示的数据信息为11,000,000个,再进一步缩小数据范围,查找"玉米行情",显示的数据信  相似文献   

9.
正6月21日,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在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举办了"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未来"研讨会暨战略合作发布会。此次研讨会以"5G+区块链,助力农业科技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5G和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维联结赋能农业未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数据智能提升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在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农业"又能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契机?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农业互联网将成为促进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抓手。通过嫁接互联网,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可有效减少行业中间环节,使信息更加透明化,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资产品使用效率。因此,互联网工具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并带来万亿级市场空间。拥有品牌和线下渠道优势的  相似文献   

11.
农业大数据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较为细致地梳理了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深入变革的发展局面,创新创业作为互联网经济成长的重要增长点,培养当代工科学生开放性的创业思维、实践性的创业能力,是推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双创机制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从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的具体困境出发,探讨了解决这些制约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具体路径,以期为互联网+语境下工科学生创新创业的破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互联网+"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主流方向的背景之下,为探讨"互联网+农牧业"的具体应用模式,总结行业内"互联网+农牧业"的创新性发展案例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推进农牧业互联网体系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加速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9月9日~9月10日,由畜牧大集网、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农业互联网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畜牧总站原站长、中国畜牧业协会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深刻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突破推进,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8亿多农村人口中,已经有超过2.6亿的农民进城就业,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成为焦点现象,如果不把农民培育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农民,广袤田野谁来耕耘,就会成为世界性问题。解决未来中国18亿亩耕地"谁来种、怎样种"的难题,只有紧紧抓住务农农民骨干群体,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源  相似文献   

15.
正眼下,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名词在我国农业领域已不陌生。国外的"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将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哪些借鉴?英国:大数据整合精准农业英国全国农业协会呼吁:一是要求政府在农村地区实现宽带全覆盖,二是要求建立适当的平台和渠道,将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战略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理论体系基本成熟,然而关于“互联网+”休闲农业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项目从“互联网+”的角度入手,提出新时代的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并在休闲农业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毓堂 《草业科学》2011,28(2):171-175
本研究论述了世界粮食危机现状和主要成因.分析了中国粮农生产现状、潜在危机和未来发展的两种走向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应走创新发展之路,即实施大农业草产业系统工程,阐述了它的科学理论与创新意义,提出了当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草业核心技术,并预测了中国走农业创新发展之路对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可起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政策优势和历史机遇(一)"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将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将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进而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之间的关系。农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可以建立起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19.
邱鑫  王静 《中国饲料》2024,(4):113-116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行业的碰撞与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饲料”的新型业态。尤其在国家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给予大力扶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饲料企业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精准营销在饲料企业电子商务中的价值,并根据精准营销的特点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从而推动饲料企业逐渐向互联网转型,有效解决饲料产品的销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电子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大集中的模式逐渐成为了信息化建设以及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正在对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已经成为了继信息化以及互联网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巅峰革命,其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与竞争基础与核心几乎已然注定.而审计又是依据数据而生,所以势必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所以,审计也必须要积极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进而转变思维、研究对策、寻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