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大型的农业大国,农村发展的问题被逐渐的关注着,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开始关注"三农问题"后,农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为了能够进一步的迎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发展农村经济,要想让更多的家庭脱贫,奔小康生活,就必须对农民进行有技术针对性的培训,以能够培养农民的专业技能为基准,带动农村经济,让农村的生活更加的富裕。本文对当前农业的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要求培育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和效益,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为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村成人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核心,不但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而且对于开发农村经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文中通过培育成果案例,来对当前的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全面性地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科学有序地培养发展我省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民素质的提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9月9日,省人才办、省农委、省科协联合召开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评定工作会议,对全省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评定工作进行了部署。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出席会议并就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真做好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评定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于强副主任强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目前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问题的现实需求,也是未来经济  相似文献   

5.
吴学究 《甘肃农业》2016,(22):58-59
在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的今天,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这种发展背景不仅会拉大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关系到了我国的长治久安,需要相关部门立足现状有计划性的加以改进。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及其组成,重点围绕现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策略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得以迅速、广泛地推展开来。但是,要想真正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和前进的速度,就需要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农民来。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为此,笔者对当地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走访与调研,现就其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7.
<正>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支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巩固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4H教育对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中国"三农"问题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严重的非农化和老龄化问题,不仅给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造成了困难,还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成了威胁。事实表明,美国的4H教育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有效方法。本文在总结美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要建立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体系,从农村青少年开始加强农业实践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逐渐对内部的发展提高重视,通过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中国经济水平的均衡发展,这对乡村农民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现就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难点进行研究,尝试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双核职业素质,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型农民培训模式不断被提出,并在农业生产更好的发展方向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为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使农业成为了最具前景的一种产业。因此该文对新型农民培训的产生原因和背景,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各项优势进行了分析,来深度理解一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土地闲置的问题,极大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新时期国家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策略,力求能够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 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因为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而被淘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是满足于农村城镇化需求的模式,它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对农村城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育出高素 质的新时代农民,致力于向推进农村城镇化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就 当前形势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城  相似文献   

13.
<正>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核心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农业后继有人,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广大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1.1认识不到位农民群体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普遍认识不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职业农民的培育息息相关。目前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农村教育脱离于农村发展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等因素成为制约培育职业农民发展的障碍。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借鉴国外经验,培育社会主义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5.
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人们自主选择的职业,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为了提高产业化经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融合城乡发展等。因此,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对农业的主体,即农民,进行培养锻炼,使普通农民或无业人民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的现代化农业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农民的综合素养水平不高,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对新时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迫切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加强对新型劳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核心,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非常重视,但目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新型职业农民明显不能满足我国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制约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素质、政府行为、市场干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需要和互联网+环境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影响,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提出建议改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现状,从而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措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进行了调研,找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创新涉农高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如培训内容、师资、方式、考核等,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进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创新,提升农民参训意愿,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政府对其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并阐释了相关的扶持政策。进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又分别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加大农业政策帮扶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到培养新型农民,再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都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要求不断深入,其内涵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就当前我国培育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形成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