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葛市2010年玉米茎腐病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等,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减产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该病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的可达50%。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因素、品种、生长环境等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在长葛市夏玉米发生有加重趋势。一、发病症状玉米茎腐病在玉米灌浆末期开始  相似文献   

2.
长葛市2010年玉米茎腐病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等,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减产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该病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的可达50%。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因素、品种、生长环境等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在长葛市夏玉米发生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1,(16)
正玉米为锦州市第一大农作物,年播种面积均在400万亩以上。近年来,玉米茎腐病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时减产50%以上。因此,掌握玉米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并进行科学防治十分必要。1病原菌玉米茎腐病,又叫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根部和茎基。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有真菌类和细菌类两类,在锦州市以侵染性的真菌类为主,主要包括肿囊腐霉、禾生腐霉、瓜果腐霉、棘腐霉、强雄腐霉、链状腐霉、盐腐霉、群结腐霉等腐霉菌,以及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尖孢镰孢、木贼镰孢等镰孢菌,有时点枝顶孢菌、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等真菌也能造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5%~10%,严重年份可达20%~30%,个别地区可高达50%~60%,减产25%以上。该病是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病菌在种子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为了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现就其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简要介绍如下。一、症状玉米茎腐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表现症状,其症状表现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1.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生率5%~10%,严重年份可达20%~30%,个别地区可高达50%~60%,减产25%,重者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需5~8d,快的只需2~3d。1981年河南省大面积发生,全省被害面积6.667万hm~2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损失严重。近年来,在清丰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清丰县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一、玉米青枯病的症状表现(一)茎部症状  相似文献   

7.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生率为5%~10%,严重年份可达20%~30%,个别地区可高达50%~60%,减产达25%,重者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青枯病是玉米生长后期发生的整株很快青干枯死的突发性病害,又名玉米茎腐病,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危害玉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一般发病率10%左右,重的20%~30%,更重的在6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一、症状玉米青枯病田间病害在玉米乳熟期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乳熟期后开始表现症状,乳熟期至蜡熟期达到发病高峰。病原菌主要侵害玉米根系及茎基1~3节,症状有急性型和普通型两类,急性型发病快,在1~2d内全株  相似文献   

9.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需5~8d,快的只需2~3d。1981年河南省大面积发生,全省被害面积6.667万hm2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损失严重。近年来,在清丰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清丰县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  相似文献   

10.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宾 《吉林农业》2010,(10):72-72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尤其今年特别严重,感染该病后会迅速蔓延,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的40-50%,特别严重的高达80%以上,农民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简要介绍了玉米青枯病发病原因、表现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茎基腐病 ,又称玉米茎腐病或玉米青枯病 ,是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暴发性病害 ,具有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发展迅速的特点 ,发病后常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1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玉米茎基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一般年份发病率为 1 0 %~ 2 0 % ,多雨年份发病严重 ,最高可达 80 %以上。据资料显示 ,1 985年 ,玉米茎基腐病在北京地区流行 ,密云、昌平、通县等地的发病率均在 30 %以上。同年 ,河北省涿鹿县0 .67万 hm2 玉米因该病平均每 667m2 减产 1 0 0~2 0 0 kg。 1 988年 ,黑龙江绥化地区发病面积超过6.67万hm2 ,严重地块…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 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磷、钾、蔗糖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茎腐病(青枯病)是继玉米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之后的又一大病害.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10%,重者20%~30%,严重地块可达60%~70%以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土壤肥力和玉米基部茎节内糖的含量是影响茎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1~3],选用抗病品种及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提高玉米的抗病性是防治茎腐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探讨营养成分(磷、钾、蔗糖)在抗玉米茎腐病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在研究了不同营养配比对抗感玉米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影响的基础上,找出了营养元素的最佳配比,并以此为根据,比较了田间不同营养配比与发病的关系,试图为玉米茎腐病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玉米播种时埋菌接种和成株期伤茎根埋法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茎腐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探索玉米茎腐病人工接种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此接种方法能很好地诱发玉米植株发病,20个夏玉米品种对玉米茎腐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水平,发病率为4.8%~38.9%,抗病类型有S、R、MR、HR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花生茎腐病对花生的为害很大,在黄淮地区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左右,甚至会更高。由于病原菌的连年积累,加之秋季花生收获季节,多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花生壳多数有霉点,种子带菌率比较高,会有严重发生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更需要加强防治管理,降低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穗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西南尤为严重。西南地区的玉米多种植在多雨寡照的丘陵山区,玉米穗期的高温高湿造成穗腐病普遍发生。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李晓团队近几年在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玉米产区调查发现,穗腐病在西南地区普遍发生,一般品种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50%,重病田发病率高达73%。很多种病原菌侵染都可引起穗腐病的发生,西南主要由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等病菌侵染引起。2014年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一种玉米新病害。2010年博兴县发现有玉米顶腐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5%~20%,产量损失较重。一、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茎腐病,另有枯萎病、茎基腐病、基腐病、根腐病、晚枯病、黑束病和青枯病之称,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法国、南斯拉夫等20多个国家均有该病发生。一般年份病区发病率为10~20%。减产25%左右,局部地区减产达505%以上。其中美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遍布22个州,减产20~30%。在我国20年代即有该病发生,70年代以来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广西、湖北、四川、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天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市均有分布。张超冲等在70年代初对广西20多个县调查结果表明,病株率轻者为1~5%,一般为15~20%,重的可达50~60%,个别地块超过90%。陕西4个  相似文献   

20.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